导读:本文包含了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物研究所,青铜器,堇鼎,国家一级文物,铭文,百二,青铜文化,墓葬,青铜礼器,纹饰
燕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韩宏[1](2019)在《一百二十件珍品尽展燕文化丰富遗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幽燕长歌——燕国历史文化展”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大厅开展。展厅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伯矩鬲”“克罍”和“堇鼎”,它们都是国家一级文物,“伯矩鬲”更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跟秦陵彩绘铜车马一样,有着相同的“待遇”——均属国家禁止出境的(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08)
魏泽先[2](2019)在《慕容街:一街看尽叁燕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到朝阳旅游,看一亿四千万年的化石文化到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看五千年红山文化到牛河梁,看两千年佛教文化到凤凰山,看一千六百年叁燕文化到朝阳老城区。但是,如果都想看的话,那最好到朝阳古街。古街叫慕容街,古街并不古,原来叫双塔古街。2004年,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文化建市的战略,这一地段变成了叁燕故都的地标,成为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仿古商业街。古街位于(本文来源于《今日辽宁》期刊2019年03期)
杨笑妮[3](2018)在《燕文化墓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对象是燕文化墓葬,燕文化是指西周分封开始,到秦统一之前的燕人所创造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文收集了迄今已发表的289座燕文化墓葬资料,在全面梳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燕文化墓葬进行分析和讨论。论文的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燕文化的概念和本文研究的时空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且介绍了对燕文化进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分期与年代。根据燕文化墓葬出土的主要随葬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及其在燕文化墓葬中的共存关系,对燕文化墓葬进行分期。第叁章:墓葬等级划分。第四章:墓葬形制与结构分析。主要通过对各类墓葬的统计分析,总结它们的特点与规律。第五章:葬具与葬式。结语: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收获,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5-19)
田恬,韩莉[4](2017)在《燕地长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作为燕赵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燕文化历史悠久,更是以其特有的“慷慨悲歌”着称于世。关于燕文化的研究,学界自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就已开始,如今已有相当的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仍有许多不足。随着对燕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7-12-15)
靳枫毅[5](2017)在《两种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从尖首刀币的起源与发展论燕文化与玉皇庙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尖首刀币的研发者、首创者与铸行者为燕国论1997—1998年,在编写《军都山墓地》发掘报告时,笔者和王继红就讨论过关于尖首刀币的国属和族属问题,当时我们就认为:虽然尖首刀币的形制来源于玉皇庙文化晚期的青铜削刀,但因玉皇庙文化规格级别高的大、中型墓葬并不随葬尖首刀,随葬尖首刀和尖首刀币柄形坠的墓葬均属规格级别较低的小型墓,墓主人的身份普遍较低,这表明尖首刀在玉皇庙文(本文来源于《北京文博文丛》期刊2017年03期)
周海峰[6](2017)在《西周时期燕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历史原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周时期燕文化分期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考古资料,探讨西周时期不同阶段燕文化的区域分布。西周早期燕文化的分布范围,北起北京昌平、顺义一线,南至拒马河以北,东不过天津大厂地区,西边则是以军都山为其天然界线;西周中期燕文化分布范围东、西、北界变化不大,南界则已越过拒马河;西周晚期燕文化分布范围基本稳定。纵观整个西周时期,燕文化的扩张主要以向南为主,究其历史原因,应和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吴珍锡[7](2017)在《叁燕文化及其与高句丽、朝鲜半岛南部诸国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叁燕文化墓葬的特征,以考古资料探讨叁燕与高句丽及朝鲜半岛南部诸国文化的交流。由于资料选取、分析方法及学术视角的不同,分为上、下两篇讨论。上篇为叁燕文化遗存研究,以墓葬为研究重点,通过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的具体分析和探讨,阐释其所蕴含文化特征,并对年代做了新的界定和研究。根据墓葬出土遗物,以其演变及组合关系进行分组。按照墓葬类型与随葬器物组合,将叁燕文化墓葬分为四期。Ⅰ期为慕容鲜卑入居辽西地区后至公元3世纪末的墓葬,此期周边文化对其影响甚微。Ⅱ期为元3世纪末慕容廆在棘城时期的墓葬,此时慕容鲜卑势力开始明显扩张,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并借鉴中原法律和制度,讨伐了鲜卑宇文部,打击夫余,掠夺其人口。总体而言,此时慕容鲜卑开始全面受到周边文化系统的影响,包括汉文化、当地土着文化、其他鲜卑文化、夫余文化等。Ⅲ期墓葬为前燕时期的墓葬,这一时期迁都龙城,取段部、宇文部、高句丽,势力扩张到中原,都城最终转移到邺城。此期慕容鲜卑自身文化因素不断减少,吸收汉文化加速,本身墓葬文化发生较大变化,与汉文化融合更加明显。Ⅳ期为后燕、北燕时期墓葬,这一阶段失去大部分中原地区,回撤龙城地区发展。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可明确墓主人的社会地位、确认阶层分化现象。此期体现出周边多种文化与慕容鲜卑文化的深度融合,几种文化的特质已全然有机杂糅。总之,叁燕文化是在短短两个世纪内,不断融合汉文化、本地土着文化及周边其他多种文化后创造的独特文化。下篇根据相关考古材料,全面剖析和阐释了叁燕文化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加耶的文化交流。以往叁燕文化与高句丽、朝鲜半岛南部文化交流较偏重于步摇饰和马具等器物媒介的研究。但笔者深感中国考古学者对朝鲜半岛同时期考古材料缺乏了解,遂从考古学视角对公元3至5世纪的相关材料予以概述性介绍。与高句丽的比较研究,主要从陶器、装饰品、马具等叁个方面着手。从陶器来看,在4世纪前后,叁燕文化对高句丽文化产生影响,二者共性体现于矮领罐,差异性体现于展沿壶等。从装饰品分析,通过步摇冠的缀叶方式、伞座泡饰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两者具有一些共同文化因素。从马具分析,自公元4世纪初开始,他们的鞍桥包片与马镫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公元4世纪中后期之后,两地区各自独立发展。总之,公元4世纪初、中期开始,叁燕文化与高句丽在部分陶器、马镫和鞍桥包片等实用性器物方面有广泛的交流。但4世纪末5世纪初开始,二者器物之间的发展存在显着不同,可能是两地人民对文化各有偏爱。与百济的比较研究,从陶器、装饰品、马具方面着手。从陶器来看,二者具有部分共同点,应是以不同途径各自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装饰品方面缀步摇叶的制作技术上与叁燕步摇饰一致。从马具分析,百济的椭圆形马镫上发现的凸棱痕迹、圭形杏叶等受到了高句丽马具影响(高句丽则受到叁燕文化影响),后经融合、改造而创造了百济独有的马具。与新罗的比较研究,主要从装饰品、带具、马具等叁方面着手。双方基本没有直接交流,新罗仅通过高句丽吸收叁燕文化,且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冠饰从树枝状主题和缀步摇叶的制作技术上与叁燕步摇饰一致,带具形态及纹饰中可发现叁燕带具因素,马镫的踏受部凸棱痕迹当为叁燕文化因素。与加耶的比较研究,主要从装饰品、马具、铜鍑叁方面着手。加耶自4世纪开始接受叁燕文化,前期加耶以朝鲜半岛南海岸为中心,从海路接受马具、铜鍑等器物,双方很可能是直接交流。至4世纪末,加耶则经高句丽吸收叁燕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靳枫毅[8](2017)在《两种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从尖首刀币的起源与发展论燕文化与玉皇庙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举办了"戎刀燕币——尖首刀币起源的故事"专题展览,以通俗化、科普化的表现形式将本属于学术领域的一项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用讲故事的方式,简明而自然地推介给了广大社会公众和青少年群体,成功地兼顾了科学性与普及性的关系,既正确地解读和宣传了近些年来北京地区东周时期军都山玉皇庙文化的重要发现,又深入(本文来源于《北京文博文丛》期刊2017年02期)
周海峰,李恩玮[9](2017)在《关于燕文化基本内涵判定标准及其扩张模式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燕文化自燕国分封伊始到为秦所灭,经历了一个确定、发展、扩张的过程,因此对燕文化的考察应采用动态的观察方式。在西周时,它是以周、商文化为主体,吸收了少量土着文化的复合体。到了东周时期,周商文化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征的文化体,表现为一整套的器物组合。燕文化在扩张模式上主要有辐射式据点模式、覆盖式占领模式、侵入式殖民模式叁种模式。(本文来源于《学问》期刊2017年01期)
吕贤平[10](2016)在《金兆燕文化心理之积淀——兼论金兆燕诗文中的人格、人伦、人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学人中,金兆燕是位极具特色的人物,举业家族的出身,望族世家的衰微,再加上自身的气质秉性,都使他的性格与思想显示出丰富复杂的特征。当我们结合他的时代,以家族的视角对其做深入考察时,我们的研究则会产生比较好的认识维度,背负着举业家族复兴的重荷,游走于依附与独立之间,要生存,求发展,金兆燕的人生在旧时代的读书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给后来者及后世的文化建设颇多启示思考。(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6年00期)
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人说,到朝阳旅游,看一亿四千万年的化石文化到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看五千年红山文化到牛河梁,看两千年佛教文化到凤凰山,看一千六百年叁燕文化到朝阳老城区。但是,如果都想看的话,那最好到朝阳古街。古街叫慕容街,古街并不古,原来叫双塔古街。2004年,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文化建市的战略,这一地段变成了叁燕故都的地标,成为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仿古商业街。古街位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燕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韩宏.一百二十件珍品尽展燕文化丰富遗存[N].文汇报.2019
[2].魏泽先.慕容街:一街看尽叁燕文化[J].今日辽宁.2019
[3].杨笑妮.燕文化墓葬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4].田恬,韩莉.燕地长歌[N].河北日报.2017
[5].靳枫毅.两种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从尖首刀币的起源与发展论燕文化与玉皇庙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下)[J].北京文博文丛.2017
[6].周海峰.西周时期燕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历史原因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7
[7].吴珍锡.叁燕文化及其与高句丽、朝鲜半岛南部诸国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靳枫毅.两种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从尖首刀币的起源与发展论燕文化与玉皇庙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上)[J].北京文博文丛.2017
[9].周海峰,李恩玮.关于燕文化基本内涵判定标准及其扩张模式的一点思考[J].学问.2017
[10].吕贤平.金兆燕文化心理之积淀——兼论金兆燕诗文中的人格、人伦、人道[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