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粹百合论文-孙晓光,张晓曼,杨建民

精粹百合论文-孙晓光,张晓曼,杨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粹百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洲百合,开花习性,花粉萌发特性

精粹百合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光,张晓曼,杨建民[1](2011)在《亚洲百合‘精粹’开花习性及花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洲百合‘精粹’(LiliumAsiatic hybrid cv.‘Elite’)为材料,研究了‘精粹’百合的开花过程,以及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温度、硼酸、Ca2+、花期、储藏条件等因素对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粹’百合的花期为4-5月份,单花期6-8 d,花被片6枚,分2轮,离生;雄蕊6枚,花丝细长,花药椭圆较大;开花后2 d的花粉萌发力最高;光照条件下25℃利于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蔗糖浓度为10%,萌发率达7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a2+对花粉的萌发率影响不大,主要影响花粉萌发速度和花粉管长度;当硼酸的浓度是10 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硼酸浓度过高抑制花粉萌发。花粉储藏以5℃加干燥剂的储藏方式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贾子坤[2](2009)在《‘精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鳞片扦插繁殖是百合种球商品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技术仍不完善,尤其是关于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物质代谢研究很少。本试验以亚洲系‘精粹'(Elite)百合为试材,探讨了两种简易培养基质,不同扦插培养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以及鳞片扦插繁殖小鳞茎过程中“淀粉—蔗糖”代谢规律及其与小鳞茎形成的关系,为深入研究鳞片繁殖环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完善商品种球繁育体系、实现百合种球的国产化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质和培养方式对百合鳞片繁殖有显着影响,锯木屑埋片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和生根数量,而锯木屑扦插处理形成的小鳞茎个体较大,萌发率高。2.研究了不同种类以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为:激素种类>处理时间>浓度。IBA显着促进了小鳞茎形成和发根,且根与小鳞茎同时发生;GA_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形状周正的健壮鳞茎,但繁殖系数较低,根的数量较少,小鳞茎形成1周后基部开始生根,18℃下GA_3显着促进了小鳞茎的萌发。培养过程中母鳞片贮藏物质的消耗进程不同:IBA处理的鳞片20℃培养60d后应及时移栽防止小鳞茎腐烂,GA_3处理可延长至80d;对照与GA_3处理效果相近,但需要较长培养时间和最佳培养温度。3.小鳞茎移栽后发现,同样生理年龄的小鳞茎,大部分只形成基生叶,只有极少数抽生地上茎。不同基质试验中,萌发率高的处理,小鳞茎淀粉含量较低,说明小鳞茎的萌发要消耗鳞茎内大量淀粉以供叶的生长。4.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母鳞片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大量消耗。随着小鳞茎的形成和发育,母鳞片中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不断降低,且以鳞片中部最为迅速。随着淀粉的降解,SP(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逐渐上升,说明其在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主要起分解淀粉的作用。5.百合母鳞片中蔗糖含量不断降低,还原糖的含量相对较低,在整个培养期内呈升高趋势,在母鳞片培养后期所占比率较大,说明在百合鳞片繁殖过程中,小鳞茎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还原糖。6.在培养前期,母鳞片SS(蔗糖合成酶)和SPS(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随后下降,说明母鳞片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还原糖在SS和SPS作用下合成蔗糖,供小鳞茎和根生长发育。7.小鳞茎中淀粉逐渐积累,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很低,SP、SS和SPS活性均低于母鳞片,说明小鳞茎中还原糖不断合成淀粉,供其膨大发育。8.母鳞片中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培养前期基本不变,后期大幅下降,说明母鳞片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时,蛋白质开始分解供小鳞茎继续生长,小鳞茎形成后膨大发育过程蛋白质不断和成。9.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母鳞片贮藏物质的尽早动员,淀粉、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总可溶性蛋白含量IBA处理下降幅度最大,母鳞片中SP,SS活性IBA处理较高,SPS活性GA_3处理最高,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淀粉—蔗糖代谢酶活性升高,有利于淀粉等贮藏物质的代谢和小鳞茎的形态建成,这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形成小鳞茎数量较多或个体较大的原因。10.母鳞片中部比较饱满,营养物质充足,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幅度大于上部和基部。鳞片基部的淀粉和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S、SPS和SP的活性高于上、中部,说明先利用上部和中部的营养物质,鳞片基部是物质代谢中心,在鳞片扦插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母鳞片为小鳞茎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11.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SP促使母鳞片淀粉降解为还原糖,还原糖在SS和SPS作用下合成蔗糖,供小鳞茎和根生长发育,培养后期,碳水化合物大量消耗,蛋白质开始分解供小鳞茎继续生长。小鳞茎形成后,蛋白质不断合成,体内还原糖合成淀粉,使小鳞茎体积增大。(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郭美[3](2009)在《ACO基因RNAi载体转化亚洲百合‘精粹’及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是着名的观赏花卉,其花期的长短是衡量其观赏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百合属于乙烯跃变型花卉,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其花期乙烯的合成,即可有效延长花期,增加切花百合瓶插寿命,提升百合的观赏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CO基因RNAi载体导入亚洲百合‘精粹’外植体,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方法对外源基因导入情况进行鉴定。并对亚洲百合‘精粹’试管苗壮苗、生根和移栽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优化了本实验室建立的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百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优化的结果为:(1)较适宜的转化受体材料为试管苗小鳞片;(2)较适宜的共培养基(1/4NH4NO3)MS+6-BA2.0mg/L +NAAO.2mg/L+115mg/LKan+300mg/LCarb。2本研究利用试管苗小鳞片为转化材料,共获得了221个卡那霉素抗性株系。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卡那霉素抗性苗84株进行检测,获得PCR阳性株系21株,对其中6个阳性株系进行PCR-Southern检测,获得PCR-Southern阳性株系4株。3本试验获得了适宜亚洲百合的壮苗、生根和移栽技术体系(1)较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2MS+0.2mg/LNAA(蔗糖90g/L);(2)较适宜的生根配方为1/4MS+0.1~0.2mg/L NAA或1/4MS +2.0mg/L IBA+0.1% AC;(3)较适宜的移栽技术为选取鳞茎直径5-7mm的试管苗去顶,4℃冷藏4周后移栽,栽后喷施1/2MS或1MS营养液。(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孙红梅,贾子坤,王春夏[4](2008)在《GA_3、IBA以及不同基质对精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洲系精粹百合为试材,研究了外源GA3和IBA以及锯木屑、草炭2种基质不同培养方式下对鳞片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和生根数量,而锯木屑扦插处理形成的小鳞茎个体较大,萌发率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为激素种类>处理时间>质量浓度。IBA显着促进了小鳞茎形成和发根,且根与小鳞茎同时发生;GA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形状匀称的健壮鳞茎,但繁殖系数较低,根的数量较少,小鳞茎形成1周后基部开始生根,18℃下GA3显着促进了小鳞茎的萌发。培养过程中母鳞片贮藏物质的消耗进程不同:IBA处理的鳞片20℃培养60d后应及时移栽防止小鳞茎腐烂,GA3处理可延长至80d;对照与GA3处理效果相近,但需要较长培养时间和最佳培养温度。(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8年12期)

景艳莉,周蕴薇,张金玉,郑岩[5](2006)在《精粹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精粹百合的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精粹百合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5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0.3~0.5mg/L时,生根率可达97%以上。室内移栽充分炼苗后再定植到大田,利于提高成活率。(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精粹百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鳞片扦插繁殖是百合种球商品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技术仍不完善,尤其是关于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物质代谢研究很少。本试验以亚洲系‘精粹'(Elite)百合为试材,探讨了两种简易培养基质,不同扦插培养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以及鳞片扦插繁殖小鳞茎过程中“淀粉—蔗糖”代谢规律及其与小鳞茎形成的关系,为深入研究鳞片繁殖环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完善商品种球繁育体系、实现百合种球的国产化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质和培养方式对百合鳞片繁殖有显着影响,锯木屑埋片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和生根数量,而锯木屑扦插处理形成的小鳞茎个体较大,萌发率高。2.研究了不同种类以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鳞片繁殖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为:激素种类>处理时间>浓度。IBA显着促进了小鳞茎形成和发根,且根与小鳞茎同时发生;GA_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形状周正的健壮鳞茎,但繁殖系数较低,根的数量较少,小鳞茎形成1周后基部开始生根,18℃下GA_3显着促进了小鳞茎的萌发。培养过程中母鳞片贮藏物质的消耗进程不同:IBA处理的鳞片20℃培养60d后应及时移栽防止小鳞茎腐烂,GA_3处理可延长至80d;对照与GA_3处理效果相近,但需要较长培养时间和最佳培养温度。3.小鳞茎移栽后发现,同样生理年龄的小鳞茎,大部分只形成基生叶,只有极少数抽生地上茎。不同基质试验中,萌发率高的处理,小鳞茎淀粉含量较低,说明小鳞茎的萌发要消耗鳞茎内大量淀粉以供叶的生长。4.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母鳞片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大量消耗。随着小鳞茎的形成和发育,母鳞片中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不断降低,且以鳞片中部最为迅速。随着淀粉的降解,SP(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逐渐上升,说明其在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主要起分解淀粉的作用。5.百合母鳞片中蔗糖含量不断降低,还原糖的含量相对较低,在整个培养期内呈升高趋势,在母鳞片培养后期所占比率较大,说明在百合鳞片繁殖过程中,小鳞茎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还原糖。6.在培养前期,母鳞片SS(蔗糖合成酶)和SPS(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随后下降,说明母鳞片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还原糖在SS和SPS作用下合成蔗糖,供小鳞茎和根生长发育。7.小鳞茎中淀粉逐渐积累,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很低,SP、SS和SPS活性均低于母鳞片,说明小鳞茎中还原糖不断合成淀粉,供其膨大发育。8.母鳞片中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培养前期基本不变,后期大幅下降,说明母鳞片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时,蛋白质开始分解供小鳞茎继续生长,小鳞茎形成后膨大发育过程蛋白质不断和成。9.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母鳞片贮藏物质的尽早动员,淀粉、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总可溶性蛋白含量IBA处理下降幅度最大,母鳞片中SP,SS活性IBA处理较高,SPS活性GA_3处理最高,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淀粉—蔗糖代谢酶活性升高,有利于淀粉等贮藏物质的代谢和小鳞茎的形态建成,这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形成小鳞茎数量较多或个体较大的原因。10.母鳞片中部比较饱满,营养物质充足,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幅度大于上部和基部。鳞片基部的淀粉和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S、SPS和SP的活性高于上、中部,说明先利用上部和中部的营养物质,鳞片基部是物质代谢中心,在鳞片扦插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母鳞片为小鳞茎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11.百合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SP促使母鳞片淀粉降解为还原糖,还原糖在SS和SPS作用下合成蔗糖,供小鳞茎和根生长发育,培养后期,碳水化合物大量消耗,蛋白质开始分解供小鳞茎继续生长。小鳞茎形成后,蛋白质不断合成,体内还原糖合成淀粉,使小鳞茎体积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粹百合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光,张晓曼,杨建民.亚洲百合‘精粹’开花习性及花粉特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

[2].贾子坤.‘精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技术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

[3].郭美.ACO基因RNAi载体转化亚洲百合‘精粹’及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孙红梅,贾子坤,王春夏.GA_3、IBA以及不同基质对精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8

[5].景艳莉,周蕴薇,张金玉,郑岩.精粹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

标签:;  ;  ;  

精粹百合论文-孙晓光,张晓曼,杨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