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更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旧小区,发展理论,城市形象,更新过程,社区规划,邻里关系,社区成员,根治措施,居住环境,产权单位
理论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阳建强[1](2019)在《用有机更新和内生发展理论整体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既是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难题,也是提高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风貌、恢复城市活力、缓解社会压力以及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只有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现实问题、基本属性和客观规律有清楚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找到适宜的根(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9-12-05)
朱兴林,张浩然,王徐洋[2](2019)在《基于关键链理论的梯级泵站更新改造进度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以关键路径法建立的项目进度控制模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工期延误、资源冲突等问题,以盐环定扬黄工程梯级泵站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关键路径法的基础上,将约束理论的核心引入关键链理论中,在项目进度计划制定时将工序之间的资源约束、逻辑关系和工序持续时间提升到同等高度,通过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资源利用的优先级,避免不同工序在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冲突;在缓冲区计算中以传统叁点估计法为基础引入位置权数和弹性模量,合理消除工序持续时间中的多余安全时间,进而在不同位置设置汇入缓冲量和项目缓冲量,最后构建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由关键路径法建立的进度管理模型,以关键链技术为基础建立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序之间资源调配更合理有序,工序持续时间更短,项目总工期由原来的460 d缩短到315 d,表明所建模型在梯级泵站更新改造进度控制中是有效且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李俊俊[3](2019)在《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温州永嘉芙蓉古村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的推进,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亡,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芙蓉古村为例,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结合村落概况及其保护现状,研究分析其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基于"有机更新"理论,探讨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村落保护策略,希望对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边博,陈鹏举[4](2019)在《基于纹理理论的旧城更新研究——以南京明故宫西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纹理是城市多年以来积累的不同要素在空间中结合的抽象呈现,功能单一的区域相互间隔所呈现的粗糙与清晰的纹理易造成衰败的城市空间,而功能适度混合所呈现出的细致与模糊的纹理则有利于城市的自我更新。粗糙、清晰的城市纹理所形成的纹理断裂区需要通过纹理缝合来与周边区域建立新的关联从而创造有机的城市功能与形态。本文以南京明故宫西南片区的城市更新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现存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纹理断裂区,剖析了纹理断裂区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空间、功能、文化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分析阐述了纹理缝合的手段和以用地功能混合为核心的设计手法及其优势,旨在以此解决案例基地所存在的纹理断裂问题。设计通过对纹理缝合过渡区域位置的选择及过渡区域混合功能的遴选,确定混合过渡区域的整体策略,同时结合交通系统、公共设施、生态系统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生成了片区的更新设计成果,以此实现纹理缝合,从而营造出具有活力、适宜人居的城市片区。(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李巍,张凯,马颖,魏西燕[5](2019)在《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城中村更新探究——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城中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收入人群聚居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城中村作为普遍的问题在我国大城市中并不鲜见,它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主要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多数外乡人落脚城市的初始空间。2017年,城中村的居住生态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况引起各方关注。对城中村一刀切的手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的亲和度和包容性,这也关联到城市本体的健康生长。认识城中村这一复杂系统,应从多维度的视角下进行探析。文章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从城中村的不同空间系统角度解析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并以第六届西部之光相关研究设计为依托,探索适应性设计在城中村空间更新过程中的运用,从空间设计层面对深圳南头古城城中村进行适应性规划设计。(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梁祎倩,刘子杰,白钰,马婧[6](2019)在《事件空间理论下的南头古城地块更新设计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头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源点,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与场所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古城面临着文化湮没,城市空间品质低等一系列问题,古街巷与城中村难以共存。本文从场所文脉传承的视角出发,提出"事件空间"设计理论,以南头古城G地块为例,按照事件线索梳理——多重事件轴串联——场所空间复兴的步骤进行地块更新。首先识别承载地区记忆的事件要素,其次采用ARCGIS空间平台核密度分析法进行事件空间格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以此为基础指导地块更新设计并提出南头古城的更新策略:在空间层面完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层次;在功能层面升级文化产业功能,激活生活休闲功能,最终实现场所复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李佳敏,郭亮[7](2019)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挑战亟待更加科学的对策,本文借助社会学领域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理论解析与修正,分析武汉市某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实践经历,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政府作为城市更新的主导者应当如何发挥社区居民及非政府组织的能动性,为中国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提供新思路。本文的初步研究认为:社区更新改造的过程是"行动者"构成的网络通过交换问题、信息和诉求等,促进资源整合、有序分配的过程,而过程是否有意义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行动者所构成的网络的活动效率。在该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新方法论可以更好地反映规划过程中主客体互动对规划绩效的影响、"既要满足公共利益也要尊重个体利益"的现实需求以及适应规划本身是一种权利运用过程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于涛,王飞[8](2019)在《基于分形理论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更新是目前深圳市土地存量开发的主要手段,城市更新单元快速增加背景下的空间特征研究,对于科学统筹规划,平衡各类用地具有重要借鉴参考意义。以深圳市已批601项城市更新单元计划为研究对象,借助GIS软件,采用分形理论中较为成熟的计盒维数法,对更新单元的空间数据分期、分类提取,并进行分形维数计算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单元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2011年以来,更新单元分布维数增长迅速,但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叁大经营性用地中,居住用地的集聚性明显小于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加剧了深圳市职住分离现象。在"强区放权"环境下,从避免项目式更新,动态监测空间数据,合理配置用地空间等叁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政策制定工作和城市更新资源合理配置奠定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李和平,薛威,蒋文[9](2019)在《重庆渝中城市包容性更新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重庆渝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回顾了直辖以来重庆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提出更新对象日益多元但不够全面,更新模式日益多样但不够健全,更新机制日益丰富但不够有效,更新政策日益完善但仍需系统性配合等问题。提出包容性城市更新的是城市客体包容不同人群主体的必然要求,阐释渝中城市包容性更新是以文化价值的彰显为核心目标,以空间、产业、社会叁个方面为支撑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建构"理念包容-对象包容-过程包容"叁位一体的包容性城市更新逻辑框架,以及"政府责任、居民自觉、市场能量"有机构成的更新动力;进而提出渝中城市包容性更新的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以及社区空间发展实施路径。(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杨星月,高长宽[10](2019)在《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旧城更新路径探索——以庆阳老城更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存量空间的更新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动力。老城区作为城市的发源地,历经多年发展,大多出现了活力缺失甚至衰落的问题,有十分迫切的更新改造需求。而现有的旧城改造项目,多数是以单点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大拆大建与市场化开发,忽略了对民生、文化、环境等整体层面的改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庆阳老城的更新改造实践中,引入城市触媒理论,通过触媒形态以及空间载体的精细化选择,提出功能植入再造活力、积极营造公共空间、文化传承重塑形象叁大触媒激活策略,并提出多层级、弹性控制的管理机制,以保障更新规划的可实施性,从而提升老城的整体活力,希望对类似地区的旧城更新改造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理论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的以关键路径法建立的项目进度控制模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工期延误、资源冲突等问题,以盐环定扬黄工程梯级泵站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关键路径法的基础上,将约束理论的核心引入关键链理论中,在项目进度计划制定时将工序之间的资源约束、逻辑关系和工序持续时间提升到同等高度,通过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资源利用的优先级,避免不同工序在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冲突;在缓冲区计算中以传统叁点估计法为基础引入位置权数和弹性模量,合理消除工序持续时间中的多余安全时间,进而在不同位置设置汇入缓冲量和项目缓冲量,最后构建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由关键路径法建立的进度管理模型,以关键链技术为基础建立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序之间资源调配更合理有序,工序持续时间更短,项目总工期由原来的460 d缩短到315 d,表明所建模型在梯级泵站更新改造进度控制中是有效且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1].阳建强.用有机更新和内生发展理论整体推动老旧小区改造[N].中国建设报.2019
[2].朱兴林,张浩然,王徐洋.基于关键链理论的梯级泵站更新改造进度控制模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3].李俊俊.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温州永嘉芙蓉古村保护策略研究[J].北方建筑.2019
[4].边博,陈鹏举.基于纹理理论的旧城更新研究——以南京明故宫西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5].李巍,张凯,马颖,魏西燕.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城中村更新探究——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城中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6].梁祎倩,刘子杰,白钰,马婧.事件空间理论下的南头古城地块更新设计探索[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7].李佳敏,郭亮.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8].于涛,王飞.基于分形理论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空间特征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9].李和平,薛威,蒋文.重庆渝中城市包容性更新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10].杨星月,高长宽.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旧城更新路径探索——以庆阳老城更新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标签:老旧小区; 发展理论; 城市形象; 更新过程; 社区规划; 邻里关系; 社区成员; 根治措施; 居住环境; 产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