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考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PR,民考民《基础英语》,应用
民考民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霞[1](2019)在《再谈全身反应法(TPR)在民考民《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介绍了全身反应法(TPR)的内涵,总结了该教学法的优势,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对TPR新的理解和认识——TPR适用于零基础的民考民学生,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巧妙运用肢体语言,科学设计课堂指令,读懂学生,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李楠[2](2019)在《民考民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13级新疆两年制"民考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该院学生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诉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程的考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对所得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民考民"学生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学习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此提升"民考民"学生多元一体的爱国主义民族观。(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张志香[3](2018)在《基于TBL模式的民文书写技能教学实践反思——以民族地区高校“民考民”朝鲜族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写技能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倍加重视的课程。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文件,而这些文件的出台又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书写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专业"民考民"朝鲜族学生的书写素养,延边大学在民文书写技能教学中实施了TBL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不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民文书写素养,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其他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总结基于TBL模式的民文书写技能教学实践的经验,并进行反思,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国峰,陈梅,王琳娜[4](2018)在《基于高就业质量的新疆“民考民”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考民"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体系的现状,然后从构建分层教学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设置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科学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叁个方面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旨在提高"民考民"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以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刘洋[5](2018)在《民考民预科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疆民考民预科生的数学语言学习情况出发,分析了他们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数学语言理解障碍、数学语言转换障碍和数学语言表达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注重概念教学;加强句法结构分析,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和及时且恰当的反馈和评价。(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代新华[6](2018)在《“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认识的比较——以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汉语言专业"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在双语教育大背景下对待母语、汉语、双语和双语教育的态度。(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8年16期)
权美兰[7](2018)在《在两年制新疆民考民预科汉语教学中实践研究“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年制新疆民考民预科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汉语水平普遍偏低。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从叁个方面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及时调配汉语教师,改善满负荷运转状态;提高汉语水平为核心,设置"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以汉语竞赛为媒介,实施"课赛融通"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8年07期)
徐海楠[8](2018)在《高校“民考民”贫困大学生精准脱贫的叁维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民考民"贫困大学生精准脱贫是以解困济穷为目标实现精准资助脱贫、以助人育人为目标实现精准帮扶脱贫、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精准教育脱贫的育人过程。由于主体认知、教育管理、制度执行等内外部因素制约,存在资助过程不精准、扶持工作不精细、培养育人不精致等问题。在教育精准扶贫新形势下,要"因事而化"推进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实现精准资助、"因时而进"推进"民考民"大学生精准扶持、"因势而为"推进"民考民"大学生精准培养。(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唐龙[9](2018)在《对藏区高中“民考民”英语教学效果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天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祁连山区,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当地民族学生的学习受各种条件限制,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不能与汉族地区学生相提并论,"民考民"考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本县有"民考民"考生的民族中学和有"民考汉"考生的县一中两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总结出现存的英语教学问题,就如何增强藏区高中"民考民"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供各位同仁共同商榷。(本文来源于《新校园(中旬)》期刊2018年05期)
王洁[10](2018)在《新疆民考民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本科教育提供了机会。新疆民考民预科生在进入预科学习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汉语,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调查研究他们的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有助于促进其汉语快速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水平,推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参考Oxford(1990)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和江新(2000)改编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v5.1),并根据新疆民考民预科生的情况进行了修改,改编为新疆民考民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新疆民考民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对语言学习策略等相关研究的综述。第叁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对研究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工具和调查时间进行了说明。第四部分是对新疆民考民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此部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讨论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的整体使用情况、各具体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性别、年级、考生类别、学业水平和学习汉语时间这五种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第五部分根据调查的数据,结合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归纳研究的结论,从学生、教师、学校叁个层面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提出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1)在汉语学习中新疆民考民预科生的七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如下: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社交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本民族语翻译策略。(2)女生的总体策略的使用平均值高于男生,在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2016级预科生更高频率的使用学习策略,其次是2015级预科生,2017级预科生最低频率的使用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方面叁个年级的学生互相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城镇学生的总体策略的使用平均值低于农村学生。在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方面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汉语成绩越好的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在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方面各个成绩段的学生互相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6)汉语学习时间越长的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在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方面各个学习时间段的学生互相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民考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13级新疆两年制"民考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该院学生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诉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程的考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对所得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民考民"学生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学习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此提升"民考民"学生多元一体的爱国主义民族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考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景霞.再谈全身反应法(TPR)在民考民《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李楠.民考民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效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9
[3].张志香.基于TBL模式的民文书写技能教学实践反思——以民族地区高校“民考民”朝鲜族学生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
[4].李国峰,陈梅,王琳娜.基于高就业质量的新疆“民考民”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J].江西化工.2018
[5].刘洋.民考民预科生数学语言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8
[6].代新华.“民考汉”与“民考民”学生对新疆双语教育认识的比较——以石河子大学汉语言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8
[7].权美兰.在两年制新疆民考民预科汉语教学中实践研究“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J].林区教学.2018
[8].徐海楠.高校“民考民”贫困大学生精准脱贫的叁维探赜[J].继续教育研究.2018
[9].唐龙.对藏区高中“民考民”英语教学效果的反思[J].新校园(中旬).2018
[10].王洁.新疆民考民预科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