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拒俄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敛之,《大公报》,拒俄运动,天主教与中国政治
拒俄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丽[1](2019)在《英敛之《大公报》“拒俄运动”态度的演变、原因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英敛之主持的《大公报》"拒俄运动"态度的演变历史轨迹,分析了英敛之《大公报》"拒俄运动"态度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英敛之的特殊身世及"保清朝"的政治立场和天主教的宗教信仰。认为《大公报》"拒俄运动"态度的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南北方的"拒俄运动",并在中国近代政治维新立宪发展走向中起了舆论引导推动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03期)
项勇[2](2014)在《拒俄运动与民族复兴思想的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1901~1905年的拒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揭露了俄国吞并我国东叁省的野心,同时也暴露了清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面目。使中国广大爱国志士由改良走向革命,由拒俄走向反清,使革命思想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也使民族复兴的思想逐渐开始萌芽。(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4年19期)
徐学初,洪鉴,刘兴全[3](2012)在《从拒俄运动看晚清政府应对民众涉外公共事件之得失——晚清民国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之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拒俄运动是20世纪初叶继义和团之后又一场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民众自发爱国抗外御侮活动。从拒俄运动的主要特征、清廷严密防范和强硬施压的应对措施及其负面影响来看,其时夹在列强侵凌和民众拒俄抗外之间的清廷,若能认清局势,顺应民情,或有可能借助民力抗御外力从而摆脱内外交困之窘境,然因清朝政治腐败,官员庸愦及因循敷衍等官场陋习制约,致使其应对拒俄运动时只知一味强硬施压而策略失误,把一场拒俄抗外的民众爱国风潮演变成了反清革命运动,为数年后清朝覆亡埋下伏笔,其经验教训亦颇值得今人引为戒鉴。(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谢忠强,李云[4](2011)在《20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女生参加拒俄运动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救亡图存,在维新派的大力提倡下,清末逐渐掀起了女子留学日本的运动。随着新知识、新思想的逐渐增多,清末留日女生的民族意识也日渐增强。1903年当国内拒俄运动的声浪波及到东京后,留日女生也积极投身其中。(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谢忠强[5](2011)在《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拒俄运动(1901—1905)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付诸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间除了国内的斗争情况外,中国留日学生在海外的斗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以各方资料之相互印证,对清末留日学生拒俄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大致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1年26期)
季剑青[6](2011)在《面向“下等社会”——拒俄运动后的《俄事警闻》与《警钟日报》(1903—1904)》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903-1904年间的《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为对象,考察拒俄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对"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认识的变化。拒俄运动中新兴知识分子获得了"中等社会"的自觉,但是当拒俄运动走向低谷后,新兴知识分子对"中等社会"的沉寂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和反思。与此同时,他们对"下等社会"的看法则日益激进,开始关注并期待作为现实中的革命与救亡力量的会党与马贼。在对东北边境危机的持续关注中,《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上的相关言论,折射出新兴知识分子关注重心下移的过程,为我们理解革命党人从"鼓吹"趋向"实行"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案例。(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范翠红[7](2011)在《清末大众政治参与研究——以1901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政治参与有了长足的发展。1901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在大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参与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参与理念的趋现代性等方面都为此后的大众政治参与提供了宝贵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苏全有[8](2011)在《民间对政府的期望失落与拒俄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苏全有[9](2011)在《清政府对改良派的借助不力与拒俄运动的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未能充分借助改良派等社会资源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对立的革命派。其实,在拒俄运动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矛盾折冲严重,其中,改良派是清政府可以借助的力量所在。在此问题上,清政府未予以足够重视,其结果直接导致拒俄运动的异化,爱国风潮转趋反清。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苏全有[10](2010)在《清末爱国风潮缘何转而反清——以拒俄运动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推行压制政策而非疏导,这直接导致民间对政府的期望失落,催化革命;再就是清廷未能充分借助改良派等社会资源,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对立的革命派;此外,革命派的宣传组织活动,导致拒俄运动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转化,清末非理性社会氛围也借此形成。总之,在应对拒俄运动问题上,清政府无论是政策取舍,还是资源借助,都存在问题,再加上革命派的组织宣传,以至爱国风潮转趋反清。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拒俄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01~1905年的拒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揭露了俄国吞并我国东叁省的野心,同时也暴露了清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面目。使中国广大爱国志士由改良走向革命,由拒俄走向反清,使革命思想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也使民族复兴的思想逐渐开始萌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拒俄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勇丽.英敛之《大公报》“拒俄运动”态度的演变、原因及影响[J].传媒观察.2019
[2].项勇.拒俄运动与民族复兴思想的萌芽[J].赤子(上中旬).2014
[3].徐学初,洪鉴,刘兴全.从拒俄运动看晚清政府应对民众涉外公共事件之得失——晚清民国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之道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4].谢忠强,李云.20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女生参加拒俄运动述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谢忠强.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J].兰台世界.2011
[6].季剑青.面向“下等社会”——拒俄运动后的《俄事警闻》与《警钟日报》(1903—1904)[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
[7].范翠红.清末大众政治参与研究——以1901至1905年的拒俄运动为考察中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8].苏全有.民间对政府的期望失落与拒俄运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
[9].苏全有.清政府对改良派的借助不力与拒俄运动的异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
[10].苏全有.清末爱国风潮缘何转而反清——以拒俄运动为个案[J].人文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