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吴瑕(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163416)
【摘要】目的讨论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如有明显症状,应做心理疏导,避免诱发因素,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乙吗噻嗪等。
【关键词】心律失常诊断治疗
心律失常(cardiacdys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病人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头晕、黑朦、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一、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作时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者。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慢及持续时间。听诊心律绝对规则,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度恒定。
1.治疗要点
1.1急性发作期(1)尝试刺激迷走神经,如诱导恶心、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按摩颈动脉窦(病人取仰卧位,先右侧,每次5~10s,切勿双侧同时按摩)、将面部浸于冰水内等。(2)首选药物为腺苷,6~12mg快速静注,无效时改为静注维拉帕米(首次5mg,无效时隔10min再静注5mg)或地尔硫革。其他可选用普罗帕酮、艾司洛尔等药物。(3)洋地黄类,如毛花苷丙静注。除伴有心力衰竭者可作首选外,其他病人宜较少应用。(4)升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间羟胺等,对低血压者,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5)食管心房调搏术常能有效终止发作。(6)以上治疗无效或当病人出现严重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时应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1.2预防复发洋地黄、长效钙通道阻滞剂、β2受体阻滞剂或普罗帕酮可供选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已十分成熟,具有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根治心动过速的优点,应优先考虑应用。
二、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是一种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失常。
1.临床表现病人常无与室性期前收缩直接相关的症状,病人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病人可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其后出现较长的停歇。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治疗要点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其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有明显症状,应做心理疏导,避免诱发因素,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乙吗噻嗪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人,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若病人发生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期前收缩,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心室颤动的危险。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病人常伴室性期前收缩,应避免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本身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虽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但总死亡率和猝死的风险反而增加。目前认为用胺碘酮治疗有效,其致心律失常作用甚低。
三、心律失常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心律失常常需要进行连续心电监测,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病人往往对监护室的环境及多种的监测设备感到恐惧及忧虑,甚至担心自己疾病严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详细讲解监护对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介绍使用监测设备的目的。
2.饮食指导(1)限制热量供给。(2)限制蛋白质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千克体重1g以内。(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鸡肉、蛋黄、螃蟹、鱼子等。(4)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正常生活。(6)限制盐及水的摄入。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7)应少食多餐,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3.药物指导
(1)为了维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血液浓度,必须遵医嘱严格掌握剂量和间隔时间。
(2)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有个体差异性,应让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出现明显副作用时应及时调整用药。
(3)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达到疗效高、副作用小为目的。②最好不联合用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③Q-T间期延长者,在选用有可能进一步延长Q-T间期的药物时更需要慎重。④最好避免与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的药物合用。⑤受体阻滞剂不可与异博定合用。⑥与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时,应十分慎重,且宜加强监护。
参考文献
[1]谢建华.中西医联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63例.江苏中医药,2004,25.
[2]陈灏珠(译).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