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性论文-吴佩烔

西方性论文-吴佩烔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汉学,图像学,帕诺夫斯基,西方性

西方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佩烔[1](2018)在《帕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在美国汉学中的运用——从埃尔金斯对其西方性的批评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埃尔金斯认为,在西方对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研究中运用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和风格研究一样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西方性和西方中心论,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充分论证。从美国汉学家的一些研究实例和他们对图像学方法诸层次的运用来看,可以认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西方元素的影响,但通过问题意识的中国本土化和情境主义方法使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图像学在美国汉学研究中的西方性问题远比埃尔金斯的观点更为复杂。(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常笑[2](2018)在《中西方性恶论之比较——以荀子和霍布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性恶论,中西方都有一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霍布斯为典型的代表。二者的性恶论从人性的表现、人性的来源、人性和情欲的关系、人性对人为的作用四方面来看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不同在于荀子从"隆礼重法"出发提出对社会管理、政治制度的主张,而霍布斯从"利维坦"即强大的国家机器出发,通过注重社会契约的有效性和国家机器的权威性这样几方面来探索建立"理性和正义的国家"。(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郑来[3](2016)在《女性文学的微妙演绎:论中国性、本土性与西方性的同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的解放的呐喊,女性解放也风生水起,中西方文学史上,女性创作也被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使得中西方的女性文学创作之间相互影响而彼此不同,分析"女性文学"发展中的中国性、本土性与世界性,是梳理出"女性文学"演绎脉络的一个通道。(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6年03期)

吴杰丽,朱伟清[4](2015)在《西方性侵犯罪者登记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遏制性犯罪而普遍采用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相关研究表明,性犯罪登记制度在打击累犯以及预防犯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性侵犯罪者登记以及社区公告制度给相当一部分性侵犯罪者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吴海云[5](2015)在《想象与表征:当今中国(2008-)大众文化中的“西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8年前后,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话语的兴起与全球地缘政治的转变,中国关照“西方”的视角和态度也情随境变。在重新理解“中西”关系的迫切需求下,论文以分析当今中国西方想象与表征为主旨,但跳脱国际学术界现有“西方主义”的理论框架,将其放置在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视野之中。在对中国“西方观”的叁种传统(古代、近现代、改革开放叁十年)简要梳理的基础上,论文以“理想类型”为工具进入大众文化的场域,以“感觉结构”去把握“西方”想象与表征独特的、暂时的稳定性,由此打开对当今中国社会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的探索。论文分为导论、结语和构成主体论述部分的四个章节。其中,导论介绍国内外学界对“非西方世界”西方观的研究现状,简要地梳理中国“西方观”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历史流变,并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河殇》与《北京人在纽约》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叁十年大众文化对于“西方”的建构,为进入“当今”的文化研究提供背景与参照;第二章关注与2010上海世博会相关的文化文本,重点考察中国官方对于“西方”的定位与表征,即一种将“西方性”与“现代性”剥离的策略;第叁章讨论《环球时报》与《南方周末》2012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与评论,侧重于这两份新闻媒体围绕“国家至上论”与“市场至上论”对于“西方”话语权的争夺;第四章对《金陵十叁钗》《一九四二》《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这四部电影进行文本细读,研究“西方”/“西方人”在“民族灾难叙事”与“当代故事”中承担的意义与功用,解析当今中国在世俗层面对于西方的“理想化”建构;结语在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将前文研究的有关发现放入一个更大的历史文本中进行思考。本文以对大众文化的“个案研究”来探究“当今中国”的“西方想象与表征”的变化,所选择的“案例”力图发挥“理想类型”的作用,既顾及从“电视”到“展览”到“报纸”再到“电影”等不同的媒体形态,又对应从“官方”到“社会”再到“民间”的文化形态;再加上以“2008年”为标志直至今天还在发生变化的时间次序,由此叁方面去分析当今中国大众文化中“西方性”的独特面貌与不同层理。论文的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因而尝试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的方法来处理。虽然借鉴了展览研究、媒体研究、城市研究和电影研究等多方面的成果,但整体上以文化符号与话语分析为主,力图发掘当今中国对于“西方”想象与表征的多重意涵。论文发现,当今中国对于“西方”的想象与表征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断点;“西方性”的“变”与“不变”,折射出中国始终处于“自己的历史”之内的前行;重建的“西方性”是中国进行下一轮自我重建与国家发展的参照,也将继续跟随中国主体性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的进一步确立与扩展。(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10-01)

鲍玉珩,珍妮特·海德,戴浙[6](2015)在《简述美国和西方性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犯罪是一种人类犯罪形式,其所涉及的是人类性行为的犯罪。一般实施性犯罪的人被称为性犯罪人。有些性犯罪涉及暴力,即性暴力犯罪。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或民族对于性犯罪的定罪与惩处有所不同。本文对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关于性犯罪的定罪与法律惩处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焦雯静,杨晗[7](2014)在《西方性恶论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一个问题:人性的最初到底是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使得社会各方面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笔者以不同历史时期的观点来探讨人性本恶在西方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4年14期)

江传月,李隼[8](2013)在《现当代西方性研究:价值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当代西方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哲学等几大领域。西方对性的认识从生物学开始而逐步走向全面。西方从生物学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性的价值及其副作用。西方性伦理学研究有传统观点和性自由主义两派;霭理士提出"性道德论";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提出为解放爱欲而战;赖希号召开展性革命。西方性伦理观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但也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西方"性解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解放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恶果,因而现在西方学者开始反思"性解放"。当代西方性研究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最近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向传统方法提出了挑战。(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13年05期)

谷鹏飞[9](2013)在《从民族性、西方性到中国性——“全国美展”与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时六十余年的"全国美展"以其艺术门类多样、创作水平突出、反映题材广阔、作品数量众多而代表了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创作的阶段性最高水平,为研究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主流艺术的发展状况、价值取向、艺术风格与认同理想提供了范本。"全国美展"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因其与意识形态的紧密关联而径直指向民族性的身份认同;其在进入第二阶段后舍弃民族性的身份认同,转而指向西方性的身份认同。这种指向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而在第叁阶段其所力图完成的,是建构不同于西方性的中国性艺术身份。(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高海冰,邹译萱[10](2012)在《中西方性诉求广告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中西方文化背景、受众心理有差异,但是对于广告的表现却异曲同工。我们需要学习西方的观念和创意,却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符合中国的文化生长环境才能长久生存。文章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中西方性诉求广告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习西方成功的性诉求广告表现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中国性诉求广告发展之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广告》期刊2012年11期)

西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性恶论,中西方都有一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霍布斯为典型的代表。二者的性恶论从人性的表现、人性的来源、人性和情欲的关系、人性对人为的作用四方面来看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不同在于荀子从"隆礼重法"出发提出对社会管理、政治制度的主张,而霍布斯从"利维坦"即强大的国家机器出发,通过注重社会契约的有效性和国家机器的权威性这样几方面来探索建立"理性和正义的国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佩烔.帕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在美国汉学中的运用——从埃尔金斯对其西方性的批评出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2].常笑.中西方性恶论之比较——以荀子和霍布斯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

[3].郑来.女性文学的微妙演绎:论中国性、本土性与西方性的同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

[4].吴杰丽,朱伟清.西方性侵犯罪者登记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5].吴海云.想象与表征:当今中国(2008-)大众文化中的“西方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鲍玉珩,珍妮特·海德,戴浙.简述美国和西方性法律的制定与实施[J].中国性科学.2015

[7].焦雯静,杨晗.西方性恶论的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

[8].江传月,李隼.现当代西方性研究:价值论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3

[9].谷鹏飞.从民族性、西方性到中国性——“全国美展”与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身份认同[J].文艺研究.2013

[10].高海冰,邹译萱.中西方性诉求广告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比较[J].中国广告.2012

标签:;  ;  ;  ;  

西方性论文-吴佩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