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罗刚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罗刚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万户中心小学,江西省九江市332612)

摘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畏难恐慌心理,尤其是面对一些深奥或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不知从何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被动。面对这些问题,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事物、道理引入数学课堂,从而引发学生联想,触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创新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最终是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新课改更强调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学以致用”,也就是倡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体现数学服务生活的价值。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的创设,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领会数学知识道理,并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联系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小学数学中,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多,如购物要用到钞票,学生要掌握元角分概念;我们的生活分为不同时段,对时间的认识,分清时、分、秒能够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生活中会遇到计算各类形状、面积、体积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内涵。

(二)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对于擅长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太过抽象易混淆其中的逻辑。基于此,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技巧化抽象为具象,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素材并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上,这样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化认知,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在情境中能够主动探究、发现,深化对各类数学概念、知识定义的理解,并运用到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情境任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从而构建起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运用情境创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内化。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获得更生动的沉浸感,主动融入情境中探究发现,这样的学习过程具有典型的生成性,而且更能吸引学生关注,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情境探究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问题,从而提高知识接受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价值,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生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购物情境,购物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这种情境在学生接受度很高。在情境探究前教师可以进行铺垫引导:“同学们现在超市促销水果,苹果5元一斤,芒果9元一斤,现在妈妈买了2斤苹果,3斤芒果,然后付给收银员50元,大家算一算钱够不够?如果有剩余,那要找回多少钱给妈妈?大家帮收银员算一算?”在购物情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能够主动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计算的逻辑性,增加解题正确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建生活情境

教师在数学生活情境创设中,不但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结合教材和实际学情,运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事物等与课堂情境融合。为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感,教师要适当增加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分析积极性。

例如在比例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体比例”入手做趣味性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你要买一双袜子,但是又不方便脱鞋试穿,此时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袜子合不合脚呢?”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

生1:“把袜子放在脚边,比一比长度。”

生2:“问问售货员合不合适。”

生3:“没想到好办法……”

师:“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脚底的长度和拳头的周长是1:1,只要用袜子绕拳头一周,就大概知道合不合脚,同学们可以试试,看老师说的对不对?”

学生对这样的比例判断方法很感兴趣,开始测量自己的拳头和脚长,从自己和同学身上发现有趣的比例。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更深入透彻。原本抽象的比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会变得生动具体富于趣味性。

(三)情境创设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虽然生活中蕴藏着不少数学知识,但是数学绝不是生活化的翻版,而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现象的提炼,这也是不少小学生感到“数学难”的原因。教师在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中要切实把握“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如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习惯按传统方法进行,譬如“43-29”教师会将其写做“43-29=43-30+1”,学生对这样的数字表达方式感到不解,为什么加法题的简便计算看起来“一点也不简便”?这是因为教师把凑整的思路用具体算式表达,纯数字化的诠释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不解。这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用多媒体展示“付整找零”情境:琪琪手里有4张10元和3张1元的钱,一共43元,她买文具花掉了29元,这时候她拿出3张10元钱去付款,售货员找回1元,现在她手里还有14元。通过多媒体重点展示找回1元的画面,能够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43-30+1”的原理,这样能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

(四)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只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为生活服务,才能体知识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目标。应用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动力,而生活情境的创设则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真正体现出数学情境回归生活的教学特色,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结语

生活处处有学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生动更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有着重要价值,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洪志.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8(35)

[2]汪进光.生活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中华辞赋.2018(11)

[3]薛丽莉.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8(09)

[4]邵美娇.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

[5]王宏平.巧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09).

作者简介:罗刚(1970.04-),男,江西省九江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标签:;  ;  ;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