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嘎达梅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承,创新,传统,蒙古族
嘎达梅林论文文献综述
李忆[1](2019)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以民歌《嘎达梅林》的当代创作和改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品味也出现很大的改变和提升,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也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现下创新和改编比较成功的蒙古族传统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为例,分析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7期)
李小亚[2](2019)在《文艺作品诵读中“情景再现”的运用——以《嘎达梅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诵",意为有节拍、依字行腔、感情饱满的读。诵读,则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活动。与朗读不同的是,诵读不仅仅是为了传达内容,更重要的是传达情感,通过外化的表达引起受众共鸣。情感是诵读的根基,"生情"是"达情"的前提,如何行之有效地准确激发诵读者情感呢?内部技巧"情景再现"的运用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张磊[3](2019)在《嘎达梅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9年07期)
吴菡[4](2019)在《“走”在情的深处触摸“你”——以《嘎达梅林》一课为例,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审美活动的过程,是不断体验情感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情感是主线,教师要通过音乐的教学手段,以情动人、以情教人、以情化人。本文以欣赏课《嘎达梅林》为例,详细地阐述如何通过聆听、哼唱、律动等音乐活动的体验与参与,引领学生以情感为主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9年19期)
欧阳梦婷[5](2019)在《草原放歌——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苏少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一课,从教前设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叁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2期)
辛阳,胡婧怡[6](2019)在《足尖上跳出中国节拍》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芭蕾舞这个舶来品如何在国内赢得市场?辽宁芭蕾舞团选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创排新剧,让观众得以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观赏芭蕾艺术。如今,辽芭的这些原创芭蕾舞剧不仅培养了越来越多能看懂、会欣赏的国内观众,还走出国门,赢得了国外观众的喝(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6-19)
杨兴保[7](2019)在《论舞蹈作品《嘎达梅林》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作品《嘎达梅林》是根据历史真实故事创作,为了纪念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是我国蒙古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的作品。本文士要从舞蹈的创作背景、音乐、作品结构以及动作语汇、作品表演等方面来论述,从文字资料和舞台表演中提炼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来体现蒙古族舞蹈作品《嘎达梅林》的艺术特征。文章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嘎达梅林》舞蹈作品的原型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因为这是舞蹈《嘎达梅林》作品创作的基础。第叁部分主要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去分析,从音乐、主体结构、动作形象性和动作技巧性来概述,主要叙述舞蹈《嘎达梅林》作品创作特点和动作的表演风格特征。第四部分是作品的舞台表演特征,从作品表演的表情和情感两方面来作主要论述。舞蹈《嘎达梅林》属于叙事型作品,所以对表情和情感的处理尤为重要。第五部分就是作品的审美特征,主要从对人们德育、美育的影响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方面来体现舞蹈作品《嘎达梅林》的审美特征。(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31)
魏蔚[8](2019)在《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的民族化与演奏技巧诠释——以《嘎达梅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方的音乐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如何将大提琴"洋为中用",成为很多音乐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在多元化音乐世界格局下,将大提琴民族化是实现其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发扬的必要途径。因此,以优秀的大提琴民族化作品《嘎达梅林》协奏曲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蒙古族音乐元素以及民族文化。研究发现,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作品以蒙古族特色民歌为题材,在延续蒙古族传统音乐调式与调性的基础上,对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模仿并采用了民族化的和声,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民族色彩,彰显了民族音乐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杜佳伦[9](2019)在《论《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的民族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号独奏《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旋律优美,用音乐语言塑造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光辉形象,是我国长号乐曲的一部经典之作。该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曲家将西洋乐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紧密结合,是一部能够体现我国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的音乐作品。本文立足《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这部作品,对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长号的发展与音色特征等进行理论阐释,对作品的结构进行音乐分析,进一步对作品的民族性特征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1)
菘都尔[10](2019)在《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英译字幕的策略与研究——以电影《嘎达梅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字幕翻译是以译语接受者的需求为导向的翻译行为。根据电影字幕翻译的定义及特点,认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特别是在源语到译语时,应更多地使用以译语接受者为落脚点的多种翻译策略。并通过分析电影《嘎达梅林》中的蒙古语英译,体现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在电影英译字幕的运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2期)
嘎达梅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诵",意为有节拍、依字行腔、感情饱满的读。诵读,则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活动。与朗读不同的是,诵读不仅仅是为了传达内容,更重要的是传达情感,通过外化的表达引起受众共鸣。情感是诵读的根基,"生情"是"达情"的前提,如何行之有效地准确激发诵读者情感呢?内部技巧"情景再现"的运用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嘎达梅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以民歌《嘎达梅林》的当代创作和改编为例[J].北方音乐.2019
[2].李小亚.文艺作品诵读中“情景再现”的运用——以《嘎达梅林》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3].张磊.嘎达梅林[J].音乐创作.2019
[4].吴菡.“走”在情的深处触摸“你”——以《嘎达梅林》一课为例,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激发[J].华夏教师.2019
[5].欧阳梦婷.草原放歌——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为例[J].北方音乐.2019
[6].辛阳,胡婧怡.足尖上跳出中国节拍[N].人民日报.2019
[7].杨兴保.论舞蹈作品《嘎达梅林》的艺术特征[D].延边大学.2019
[8].魏蔚.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的民族化与演奏技巧诠释——以《嘎达梅林》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9].杜佳伦.论《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的民族性特征[D].吉林艺术学院.2019
[10].菘都尔.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英译字幕的策略与研究——以电影《嘎达梅林》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