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阈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
基于阈值论文文献综述
朱丹华,郑桂梅,孙致连,廖镜波,李红晖[1](2019)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对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患者阈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患者阈值切点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与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非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分别测定血清游离叁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甲状腺功能与HbA1c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TSH水平更高(P <0.05),研究组平均HbA1c为(5.71±0.36)%,对照组平均HbA1c为(5.25±0.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HGB、MCV、MC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HGB、MCV、MCH均低于对照组。经Pearson’s相关分析,所有入组对象,血清TSH与HbA1c之间呈正相关(r=0.48,P <0.01)。结论非糖尿病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对其HbA1c产生影响。以HbA1c筛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时,必须考虑升高的TSH水平对HbA1c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金丽丽[2](2019)在《探究基于动态阈值图像分割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探究基于动态阈值图像分割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一种动态阀值图像分割人脸识别对策,将图像分割之中存在的Fisher准则使用其中,在使用此种函数类间均值进行分析,对方差进行合理计算,从而可以自动化获取各种图像,通过分析后可以形成最佳分类阀值,在结合动态阀值对人脸肤色进行分割,进而使用解码器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在使用图像有效分离。最终可以明确人脸肤色的基本位置和区域,结合肤色分割基本性能,基于负载基础上对肤色进行精准化分割,提升人脸检测人工作速度和精准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2期)
侯志强,刘晓义,余旺盛,马素刚[3](2019)在《基于双阈值-非极大值抑制的Faster R-CNN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目标检测算法中出现的目标漏检和重复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阈值-非极大值抑制的Faster R-CNN改进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深层卷积网络架构提取目标的多层卷积特征,然后通过提出的双阈值-非极大值抑制(DT-NMS)算法在RPN阶段提取目标候选区域的深层信息,最后使用了双线性插值方法来改进原Ro I pooling层中的最近邻插值法,使算法在检测数据集上对目标的定位更加准确。实验结果表明,DT-NMS算法既有效地平衡了单阈值算法对目标漏检问题和目标误检问题的关系,又针对性地减小了同一目标被多次检测的概率。与soft-NMS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PASCAL VOC2007上的重复检测率降低了2.4%,多次检测的目标错分率降低了2%。与Faster R-CNN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PASCAL VOC2007上检测精度达到74.7%,性能提升了1.5%。在MSCOCO数据集上性能提升了1.4%。同时本文算法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达到16 FPS。(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王达阳,段振云,杨明桥[4](2019)在《基于差分图像阈值比较法的障碍物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AGV检测障碍物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差分图像阈值比较法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对AGV行驶的路径划定安全区域,然后对连续的图像进行差分计算,并计算差分图像的阈值,通过比较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障碍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式可以有效地判断AGV行驶的安全区域是否存在障碍物。(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周真宝,庄静宜,陈焓,刘显勇,李清煌[5](2019)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TDROP)的相关性,评估其预测TDROP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7-01/2018-12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早产儿386例,出生体质量<1 500g,分析其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是否吸氧、Apgar评分、是否试管婴儿、是否双生、有无合并新生儿肺炎及出生后1~4wk的体质量增长速率等与TDROP的相关性。将入组患儿分为无ROP组298例和TDROP组8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ROP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临床诊断临界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对TDROP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质量(t=2.264,P=0.024)、出生胎龄(t=3.158,P=0.002)、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t=3.517,P<0.001)、是否吸氧(χ~2=20.5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β=0.699,P=0.016),出生胎龄(β=-0.631,P=0.039),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β=-0.636,P=0.039),是否合并吸氧(β=-1.542,P<0.001)与TDROP显着相关,其OR(95%CI)分别为2.013(1.140~3.553)、0.532(0.292~0.970)、0.529(0.289~0.969)和0.214(0.113~0.404)。进一步分析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10,诊断临界值为4.14g/d,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65.9%。结论:出生体质量是TD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wk体质量增长速率与TDROP的发生有显着相关,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包建强,张献州,罗超,李圆,陈霄[6](2019)在《空间直线的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ANSAC算法应用于空间直线数据处理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但需要已知内点阈值且计算模型未能充分应用观测数据等问题,基于RANSAC算法提出了空间直线的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结合空间直线拟合的PEIV模型,优化了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仿真和工程实例数据表明,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及优化算法可自动获取内点阈值;获得的空间直线几何参数估计具有最优统计特性,抗差性好,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其他空间几何形体的稳健拟合处理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康,卫敏,孙磊[7](2019)在《基于FPGA的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的阈值需要人为外部设定并且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利用中值滤波算法结合加权平均的方法选取阈值。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高速并行处理数据的特点,设计了基于FPGA实时图像边缘检测系统,包括视频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显示叁大模块。实验结果验证了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同时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12期)
高世博[8](2019)在《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粒群优化算法、图像阈值分割原理和方法,将微粒群优化算法应用到图像阈值分割问题中,对最优分割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并与基于迭代法、Otsu法的阈值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优化的分割阈值分割效果更好。将本方法应用到犯罪现场灰尘加层足迹图像的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图像分割效果,为公安技术人员对犯罪现场物证信息后期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9](2019)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红壤区森林植被盖度变化的阈值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与灌草层变化的阈值效应往往决定着生态恢复工程的成败,若忽视这一效应可能会引发其他生态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建设,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研究了典型红壤区自然和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和灌草层盖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前沿的生态阈值评估框架,利用线性模型和叁种阈值模型(包括分段回归模型、阶跃函数模型以及通用模型)评估了不同恢复模式下两种盖度指标之间的阈值效应。模型评估结果的后验分布形式表明:在人工恢复乔木层与灌草层盖度之间存在阈值效应,而在自然恢复模式下则不存在;通过比较各个模型评估结果的精度可知,分段回归模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利用分段回归模型得出,当前人工恢复样地中乔木层盖度的阈值为42.85%(95%的置信区间为41.57%~44.13%),此时灌草盖度为58.75%,若超过乔木层盖度阈值会使得灌草层盖度开始降低。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红壤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帅爱华,陈烨[10](2019)在《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自动分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的检测能力,需要对数据进行优化分割,提出基于序贯模式检测和关联规则特征提取的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自动分割算法。构建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的统计序列模型,提取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相似度的描述性统计特征量,结合量化回归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的关联特征集进行分类融合,实现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的自动分割与建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自动分割的分类性较好,数据的误分率较低,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检测和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基于阈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探究基于动态阈值图像分割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一种动态阀值图像分割人脸识别对策,将图像分割之中存在的Fisher准则使用其中,在使用此种函数类间均值进行分析,对方差进行合理计算,从而可以自动化获取各种图像,通过分析后可以形成最佳分类阀值,在结合动态阀值对人脸肤色进行分割,进而使用解码器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在使用图像有效分离。最终可以明确人脸肤色的基本位置和区域,结合肤色分割基本性能,基于负载基础上对肤色进行精准化分割,提升人脸检测人工作速度和精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阈值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丹华,郑桂梅,孙致连,廖镜波,李红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对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患者阈值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
[2].金丽丽.探究基于动态阈值图像分割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3].侯志强,刘晓义,余旺盛,马素刚.基于双阈值-非极大值抑制的FasterR-CNN改进算法[J].光电工程.2019
[4].王达阳,段振云,杨明桥.基于差分图像阈值比较法的障碍物检测[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5].周真宝,庄静宜,陈焓,刘显勇,李清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包建强,张献州,罗超,李圆,陈霄.空间直线的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与优化[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9
[7].杨康,卫敏,孙磊.基于FPGA的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8].高世博.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9].张军泽,陈锡云,岳辉,冯冲.不同恢复模式下红壤区森林植被盖度变化的阈值效应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
[10].帅爱华,陈烨.大规模网络自适应安全阈值数据自动分割算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