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含水期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油层,油藏,薄互层,采出程度,复杂断块,地质储量,精细刻画,剩余油分布,厚油层,开发阶段
高含水期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于建设[1](2019)在《攻坚窄薄油层 挖掘增油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油田应用自主研发的薄互层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高效开发技术,在文51油藏建成中国石化精细注水示范区。数据显示,目前,文51油藏注水系统效率达到61.5%,自然递减率大幅下降至1%,阶段采收率提高1.1个百分点。东濮老区的油藏多是中深层油藏,其中薄(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12-02)
孙颖[2](2019)在《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效益综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以A1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大部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的开发经营面临一系列问题。为确保油田的开发效益,建立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成为非常迫切的要求。通过研究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特点,建立了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对油田现状和未来效益状况进行效益评价,使效益评价更加全面,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的效益评价更具适应性,为油田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并以A1区块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石油石化》期刊2019年11期)
魏丽影,肖洪伟,尹淑敏[3](2019)在《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50多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区块间差异逐步缩小。在对影响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基础上,分地质因素、开发效果两个方面建立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质因素包含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等5个方面14项指标,开发效果则包含了开发指标、压力系统等5个方面14项指标。为表征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效果,创新提出了低压井比例、多向受效比例、井距变异系数、细分层段数及五年阶段套损率5项指标。针对原有石油行业标准已不适应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需要的问题,利用多级次平均值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准,形成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方法应用于大庆喇萨杏油田重点治理区块效果评价,指出了区块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精细挖潜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9期)
冯兴武[4](2019)在《双河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薄互层控水压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河油田经过40年的开发,目前处于特高含水开发期,挖潜对象已由初期的大厚层转向中低渗透薄互层,而压裂措施是这类低品位油藏挖潜的最有效手段。常规的压裂技术难以实现对人工裂缝的控制以及压裂后控制含水等问题。因此,本文在研究地质和工程参数对人工裂缝缝高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应力差与隔层厚度界限图版,为薄互层压裂选井选层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出具有较好控水作用的透油阻水支撑剂与压裂堵水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透油阻水支撑剂与压裂堵水剂的复合应用发挥了比较明显的协同效应及控水增油效果,拓宽了高含水油田压裂改造技术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凤兰,沙宗伦,罗庆,赵云飞,张继风[5](2019)在《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进步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精细描述、长垣水驱开发调整、长垣外围油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聚合物驱、叁元复合驱和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等油田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振兴发展需求和特高含水后期面临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油田开发技术现状,指明了油田开发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围绕探索建立新一代提高采收率核心技术体系,对特高含水后期油气开发战略、油藏精细描述、长垣水驱精准开发、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外围油田开发调整等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王永卓,方艳君,吴晓慧,冯程程[6](2019)在《基于生长曲线的大庆长垣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长垣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由于注入流体的长期冲刷,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均发生变化,水驱特征曲线直线规律也相应发生改变,现有水驱曲线预测方法难以满足油田实际生产需求。根据油藏工程基本原理,在分析现有预测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研究油层渗流规律出发,建立了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油藏的预测方法,其中含水上升规律应用生长曲线描述,并推导出了生长曲线含水率上升规律微分方程式,解决了特高含水期水驱曲线上翘问题;通过实验资料和矿场试验资料检验,预测精度大幅度提高,生长曲线法预测产油量相对误差仅为1%~7%,而水驱曲线法预测产油量相对误差高达20%~57%。该方法可准确预测油田开发指标变化趋势,为油田编制开发规划方案和制定开发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杜庆龙,宋宝权,朱丽红,姜岩,赵国忠[7](2019)在《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60年的注水开发,大庆喇、萨、杏油田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叁大矛盾加剧、剩余油高度零散、无效循环严重、宏观动用差异变小、套损形势严峻5个挑战,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步实现了由整体挖潜向个性化挖潜、注采井网调整向完善局部单砂体注采关系、井网加密调整向层系井网优化调整、区块层系结构调整向井层调整、套损被动防治向主动防控的5个转变,形成了以"四个精细"为核心的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配套技术及复杂大系统下精细、高效的开发管理模式。以6个精细挖潜示范区为引领,水驱精细挖潜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控递减、控含水取得显着成效,有力支撑了大庆油田4 000×10~4t油气当量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娄小娟[8](2019)在《高含水油藏分层系开发方法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着高含水低剩余油丰度的开发难题,本文以K油田为例,开展高含水油藏分层系开发方法论证,对比不同井网情况下,油藏分层系开发的最终效果,结果显示,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以后,水平井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直井成为K油藏开发后期井网调整的首选井型,为国内同等类型油藏开发提供经验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李龙龙,夏晓冬,高滔,张锴卓[9](2019)在《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评《油气田开发地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天然气作为优质能源、化工原料及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储量及自主产能始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国内不少油田多进入后期生产开发,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藏相继增多,高含水油田的出现也更频繁,这愈加需要完善的油气田开发理论及更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油气田开发地质》一书正是基于此,介绍了油藏中不同流体的物理化学(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杨清立[10](2019)在《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调整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喇萨杏油田过渡带地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现状差异明显。为了系统评价各区块开发效果,寻找潜力调整区块,根据地质与开发2类指标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质与开发指标进行了分级评价与分类。按照地质与开发评价结果匹配原则,确定了下一步需要进行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块。根据过渡带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包含6类开发调整方式的流程,确定了层系重组、井网加密和层系互补的界限值大小,最终给出了潜力区块的具体调整方式。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过渡带地区挖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高含水期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大部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的开发经营面临一系列问题。为确保油田的开发效益,建立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成为非常迫切的要求。通过研究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特点,建立了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对油田现状和未来效益状况进行效益评价,使效益评价更加全面,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的效益评价更具适应性,为油田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并以A1区块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含水期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1].于建设.攻坚窄薄油层挖掘增油潜力[N].中国石化报.2019
[2].孙颖.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效益综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以A1区块为例[J].当代石油石化.2019
[3].魏丽影,肖洪伟,尹淑敏.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4].冯兴武.双河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薄互层控水压裂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
[5].王凤兰,沙宗伦,罗庆,赵云飞,张继风.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6].王永卓,方艳君,吴晓慧,冯程程.基于生长曲线的大庆长垣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预测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7].杜庆龙,宋宝权,朱丽红,姜岩,赵国忠.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8].娄小娟.高含水油藏分层系开发方法论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9].李龙龙,夏晓冬,高滔,张锴卓.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评《油气田开发地质》[J].新疆地质.2019
[10].杨清立.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调整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