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表达框论文-张殊慧

最小表达框论文-张殊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表达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因最小表达框,磷缺乏,磷转运,番茄SlPht3基因

最小表达框论文文献综述

张殊慧[1](2016)在《番茄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最小表达框转化小麦对磷素营养的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磷转运蛋白对冬小麦吸收和转运磷营养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蛋白在植物体中的功能,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被克隆并且通过基因枪技术用线性基因最小表达框转入冬小麦中,在水培和田间试验的不同磷处理条件下验证其在转基因小麦中对磷营养的响应。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有1074个碱基,编码358个氨基酸,有六个跨膜域,其中有叁个是保守跨膜域,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半定量RT-PCR表明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稳定表达,Southern印迹表明SlPht3基因在小麦中的拷贝数不同,属于低拷贝插入,而且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形式也不同。水培条件下,磷缺乏时,根据生物量的测定结果知,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转基因小麦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的发育;根据根系扫描的结果显示,SlPht3基因的表达使转基因小麦总根长、根总的表面积和投影面积明显增加;根据生理生化的测定结果显示,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株系根的活力、根部和地上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可能加强了养分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转基因株系OE-G和OE-T地上部的全氮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而根部的全氮含量与野生型冬小麦相比,差异极显着,转基因株系OE-O和OE-T的地上部全磷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而根部明显低于野生型。而磷充足时,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转基因小麦OE-O和OE-T的根重、根总长、根的总表面积和根的总投影面积。田间试验条件下,磷缺乏时,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增加了小麦在孕穗期的SPAD值和收获期的生物量,尤其是转基因株系OE-O和OE-T的产量明显增加。不同磷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株系OE-O和OE-T的秸秆中全磷含量明显增加;转基因株系OE-O籽粒中全磷的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磷缺乏时,番茄线粒体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可促进转基因小麦根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根活力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提升小麦的光合能力,同时在磷的运输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磷充足时,番茄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的表达同样可促进转基因小麦OE-O和OE-T的根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有利于养分在转基因小麦中的运输。(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苏瑞波,陈明,徐兆师,李连城,马庆[2](2014)在《用核基质结合区(SAR)序列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最小表达框技术转化植物可以规避由骨架序列引起的安全风险。核基质结合区序列SAR(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可作为边界元件与核基质结合阻挡转基因片段邻近染色质区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外源基因稳定性。本研究在最小表达框序列两端添加SAR序列,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提高转化基因的表达效率。首先,以GUS为目的基因构建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以科农199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转化,同时以不加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为对照。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共轰击857个幼胚,T0代获得40株再生植株,PCR检测到16株阳性植株,转化效率为1.87%;对这16个阳性单株进行GUS染色,15株显色;从来自4个T0阳性植株的18个T1代植株中随机选取18株进行PCR和GUS染色检测,有15株表现为阳性。不带SAR序列的对照片段轰击1012个幼胚,获得31株再生植株,其中5株PCR阳性,转化效率0.49%,这5个阳性植株中仅2株为GUS染色阳性;来自于5个T0代PCR阳性株系的10个T1代单株中没有发现PCR和GUS染色阳性株。表明SAR序列可以提高基因枪转基因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稳定性。为了创制抗旱转基因小麦,以来自大豆的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DREB3为目的基因,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化受体小麦济麦22,共轰击6045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130株,PCR检测阳性植株30株,转化效率为0.50%;随机选取6株PCR阳性植株进行RT-PCR分析,其中5株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对这5株RT-PCR阳性植株插入片段完整性进行分析,其中4株插入片段基本完整。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发现T0代6个RT-PCR阳性植株的外源GmDREB3的拷贝数为1~3个。以上结果证明,在最小表达框两端加上SAR序列后可以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苏瑞波[3](2012)在《利用改进的最小表达框技术获得抗旱转基因小麦》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基因枪共转化法具有无宿主限制和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简单易操作等优点,目前基因枪共转化法约占所有转基因作物65%以上。采用最小表达框技术转化植物,只导入了包含启动子、编码序列及终止子的表达框序列,不含载体骨架序列,规避了可能由骨架序列引起的安全风险。核基质结合区序列SAR (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是真核细胞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充当遗传信息的传播和转录的功能,具有增强邻近元件的配合,使两个SAR之间的基因片段被界定成一个独立的染色质环状结构,从而阻挡邻近染色质区作用与影响可以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特性。为了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在最小表达框序列两端添加SAR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建立了适合小麦转化的最小表达框转化技术体系。本研究中,首先,以GUS为目的基因,除草剂抗性基因Bar为筛选标记基因,对pSGUS载体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为了创制抗旱转基因小麦新种质,以来自大豆的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DREB3为目的基因,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对济麦22、石366、石B074056、石15四个受体进行转化,具体结果如下:1.科农199为受体进行了基因枪共转化实验,轰击1067个幼胚,获得’40株再生植株,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9株。随机取4株(编号为M2-1、M2-2、M2-3和M2-4)进行报告基因GUS染色,均在幼根组织染色。进一步对该4个株系的T1代的胚乳(随机取3粒)和小花(随机取3朵)进行报告基因GUS表达检测,发现在胚乳和小花均能检测到GUS的表达,表明利用改良的最小表达框转化技术,外源基因可以在受体中稳定表达。2.GmDREB3基因转化受体小麦济麦22,通过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30株,随机取6株进行RT-PCR检测,发现外源基因均能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结果显示所得到的阳性植株含有较低的拷贝数。以上结果表明,在最小表达框两端加上SAR序列后,可以显着提高转化片段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减少目标基因整合的拷贝数。3.为确定受体对载体片段的影响及不同受体的表达水平,GmDREB3基因近一步转济麦22、石366、石B074056、石15受体小麦,阳性率分别为:0.53%,0.80%,0.99%和0.31%,表明以石B074056为受体转化效率最高,可见不同受体对加SAR序列最小表达框转化率也有影响。4.经过对以济麦20为受体的转基因GmDREB1材料MG3a、MG7和MG14;以石4185为受体的转基因GmDREB3材料MG2-3和MG3-9;和以济麦19为受体的转基因GmDREB3材料之MG30-5的抗旱生理指标-POD和Pro含量的测定,和测产,结果表明MG3-9不论在旱地处理还是水地处理条件下,POD活性及Pro含量均优于受体和其他转基因株系;产量表现为487.4Kg/666.7m2,较对照品种增产13.08%-38.11%,居所有参试品系之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最小表达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最小表达框技术转化植物可以规避由骨架序列引起的安全风险。核基质结合区序列SAR(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可作为边界元件与核基质结合阻挡转基因片段邻近染色质区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外源基因稳定性。本研究在最小表达框序列两端添加SAR序列,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提高转化基因的表达效率。首先,以GUS为目的基因构建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以科农199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转化,同时以不加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为对照。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共轰击857个幼胚,T0代获得40株再生植株,PCR检测到16株阳性植株,转化效率为1.87%;对这16个阳性单株进行GUS染色,15株显色;从来自4个T0阳性植株的18个T1代植株中随机选取18株进行PCR和GUS染色检测,有15株表现为阳性。不带SAR序列的对照片段轰击1012个幼胚,获得31株再生植株,其中5株PCR阳性,转化效率0.49%,这5个阳性植株中仅2株为GUS染色阳性;来自于5个T0代PCR阳性株系的10个T1代单株中没有发现PCR和GUS染色阳性株。表明SAR序列可以提高基因枪转基因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稳定性。为了创制抗旱转基因小麦,以来自大豆的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DREB3为目的基因,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转化受体小麦济麦22,共轰击6045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130株,PCR检测阳性植株30株,转化效率为0.50%;随机选取6株PCR阳性植株进行RT-PCR分析,其中5株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对这5株RT-PCR阳性植株插入片段完整性进行分析,其中4株插入片段基本完整。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发现T0代6个RT-PCR阳性植株的外源GmDREB3的拷贝数为1~3个。以上结果证明,在最小表达框两端加上SAR序列后可以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表达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殊慧.番茄磷转运蛋白SlPht3基因最小表达框转化小麦对磷素营养的应答[D].沈阳农业大学.2016

[2].苏瑞波,陈明,徐兆师,李连城,马庆.用核基质结合区(SAR)序列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J].作物学报.2014

[3].苏瑞波.利用改进的最小表达框技术获得抗旱转基因小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标签:;  ;  ;  ;  

最小表达框论文-张殊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