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现代,文学,伦理,群体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秋[1](2016)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从多元化到多样性渐变的社会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主义的发展中诞生了后现代主义艺术与艺术技巧,是文学艺术科技化、商品化、符号化的结果,后现代艺术可以打破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一维性,是后现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最根本区别。其目的最终是以反叛性的物质化形式达到将现代主义的多元中心彻底地解构为商品多样化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渐变过程,来确定后现代艺术理论形成的过程及特征。(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赵凌河[2](2012)在《生命的终极之美与纯文学的艺术复仇——谈残雪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虽然无法与现实主义阵容的博大、坚实相媲美,但它时断时续,异常新鲜活泼、倔强执着。从五四时期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穆木天、李金发等人的尝试性探索,到叁十年代施蛰存、戴望舒、梁宗岱等人的感觉主义和意象主义的倡导,从四十年代徐(讠于)、无名氏等人的新浪漫主义和胡风、路翎等人的心理现实主义的实践,直到八十年代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先锋派文学的崛起,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都已经建构起来了足以与世界现代主义历程同步演进的历史篇章。(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2年05期)
张艳杰[3](2012)在《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维模式与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推动了文学领域思想及形式的变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政治及生活的变革,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后现代派作家通过全新的创作手法把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移入俄罗斯社会,打破了多年俄罗斯文坛单一、僵化的思维范式。白银时代文学和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而怪诞风格、互文戏仿和杂糅等个性十足的艺术特色,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凸显独特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2年06期)
刘娜[4](2012)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风格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国家走过了74年历史。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以颠覆和否定的话语对苏维埃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书写,这引发了人们对74年历史的重新审视,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想象和争论的空间。作为俄罗斯社会在20世纪末发生转型期出现的文学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俄罗斯传统文学的反叛,是对俄罗斯社会剧变的回应。解读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有助于了解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学观及后现代主义美学哲学原则,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文坛上不仅仅是一个流派,更主要的是,它是推动整个文坛发展甚至影响社会思维方式深层变革的强大思潮,是当今俄罗斯文坛上一道异常亮丽的风景线,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论文题目:《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风格浅析》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前言2.正文3.结束语4.参考文献5.致谢各部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必要性,明确了研究目的、任务和方法,介绍了该论文的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概念(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哲学观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和流派分类,对后现代主义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第二章从结构特点的角度来分析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艺术风格。以真理多样性原则和“散须根状”结构作为基础,利用非线性叙述、碎片化、注释、附注和脚注的手法进行篇章构图,从而拒绝一切直线和单一,避免任何形式的全面与完整,将传统文学模式加以解构和颠覆。第叁章详细研究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互文性、语言游戏、作者之死、杂糅拼贴化形象四种表现形式。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多种艺术风格混合,它热衷于使用大量引文、将多种文化语言交织、对话语和主体中心地位消解,坚决反对某种单一的创作原则。结束语部分归纳本文的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文学创作上偏爱抒情型和“忧郁型”后现代主义,以及社会艺术和观念主义等流派;2)侧重于思维与体裁上的混合主义,拒绝一切直线和单一,避免任何形式的全面与完整,将传统文学模式加以解构和颠覆;3)混合各种风格,是多种形式的统一体;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语言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语言进行解构;4)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论述中的基本方法和不可或缺的成分,神话和广为人知的情节,各种文化符号、公式、成语等杂糅在作品中。5)对主体中心地位的消解,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经常带着作者的面具,文章中缺少传统的“我”—这里的“我”是无个性的,不确定的,不稳定的。论文研究目的和任务:系统地研究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首先确定“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后现代主义美学和哲学范畴,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分析其组织篇章结构的原则和特点,揭示多元化的创作方法以及其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论文的研究方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使用了分析、引证、归纳等方法。论文创新之处:众所周知,所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都归于一种思维风格,他们倾向于认知的不稳定性,而非常态化;注重具体的经验结果,而非抽象化。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元化促使该问题研究的个性化和独创性。面对较为缺乏主旋律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本论文展现出更多的自我意识。理论意义: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重要的一种思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演化是二十世纪人类整个文化和精神发展中的一条显要的轨迹。本论文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扩大其研究范围,将会丰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风格的相关理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实践意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化中的革新现象。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全面地认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的篇章类型,颠覆的体裁和风格,变化的语言体系。这有助于消除读者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理解障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题目的研究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武小唐,路阳[5](2012)在《时代叛逆者的文学——浅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2年10期)
王宗琥[6](2011)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简论先锋艺术团体“现实艺术协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艺术协会"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继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之后的又一杰出文学流派代表,它发展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开创的荒诞和离奇,通过对语义、语法、逻辑、因果关系、决定论等基本认知要素的解构,建立起全新的认知事物和世界的荒诞诗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观出发,在追溯"现实艺术协会"的流派史和分析其创作诗学的基础上,从对"元叙事"的质疑和"相对性"的创作原则两个方面剖析了其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1年04期)
周维山,谭德生[7](2007)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起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决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的。从社会背景看,科学技术、信息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生存环境的动荡更是造成了虚无主义的盛行。同时,知识分子神话的破产宣布了激进价值的不再可能。从哲学背景看,语言学的转向使得一切都成为了文本,成为了语言游戏,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种种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也是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的,它产生并继承于现代主义艺术,但同时又显示出了鲜明的反叛性。(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7年02期)
张丽莉,胡青宇[8](2007)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图像艺术与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图文之争愈演愈烈,然而它们并不能互相取代,图像和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的两种不同载体,共同支撑起了人类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空间。在当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趋势,即追求即时性和震撼性,程式化和类型化,戏谑化和平面化。文章最后指出,包括图像和文学在内的艺术不应耽于感性娱乐,应追求人性最完整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07年04期)
谭德生[9](2004)在《艺术的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传统的文学艺术的风格是美与和谐,现代主义艺术则主要展现为崇高,二者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和“自恋”倾向。艺术在人们看来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作为与此岸世界相对的彼岸世界而存在。发展到后现代艺术,艺术从表象到精神实质都发生了重大转折。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而与生活融为了一体。它不再追问真理、意义,而是沉浸在现时的碎片中,尽情狂欢。 本文把后现代文学艺术迥异于以往艺术的种种表现概括为扩张和狂欢。“扩张”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物理事实,“狂欢”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精神实质和美学风格。 为了清晰地透析后现代艺术,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艺术的产生背景。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可归于社会背景、哲学背景及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叁个方面。从社会层面看,科学的发展使人越来越认识到“宏大叙事”只是一种幻想,从而宣告了价值、意义、真理的解体。同时,世界大战的灾难,局部战争的动荡及东西方冷战、贸易大战、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切使人们对理性信念产生了根本动摇,从而虚无主义侵入了人的灵魂,人陷于生存的无意义和漠然之中。从哲学层面看,“语言学的转向”和解构主义哲学把一切看作了语言游戏。世界隐匿了,话语统治了一切,而一切又均无所指,只是一片闪烁的能指的星群。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来看,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自恋性使其背弃了大众,越来越走向抽象、晦涩、冰冷,而另一方面,“高度现代主义”艺术又被奉为经典、权威。这最终激起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反叛,从而后现代艺术走上了前台。 但后现代艺术的出场并不意味着其它艺术形式的消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今社会中是并存的。因此本文又在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作出了比较,指出由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转折。 本文第二章着力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种种表现和美学风格.本文认为,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是一种“扩张与狂欢”的艺术。后现代艺术抹平了各种界限,与大众文化甚至消费文化合流,艺术态势不断走向扩张;同时,它又不断地发明各种游戏规则,求新、求异,呈现出狂欢的美学风格. 本文所说的“扩张”,指的是后现代艺术的反规范、反界限.这主要表现为艺术同格于生活,艺术自觉拥抱商品形式,反体裁和反等级叁个方面.在后现代艺术谱系里,日常行为、现成物品都可视为艺术。艺术家与普通大众也没有了根本的区别.艺术品与商品、工业生产及金钱运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后现代主义艺术已成为一种无体裁的写作,高稚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界限也宣告消失.这一切表明后现代艺术冲破了传统艺术的藩篱,走向了扩张. 后现代艺术的“狂欢”风格指的是后现代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对传统的颠覆性及艺术手法的极端新锐.这主要展现为形式主义、实在主义和后古典主义叁个方面。所谓形式主义狂欢指的是后现代艺术中媒介因素的凸显及结构、技法上的新异性实验.而实在主义狂欢主要指后现代艺术对现实生活所作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展示。至于后古典主义狂欢,主要指后现代艺术向传统艺术风格的回归趋向。但这种“回归”是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回归,从根本上讲,它只是把过去和现在予以了折衷、综合和超越,并非对古典的纯粹再版。 后现代艺术的种种表象究其实质,是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曲折反映.本文第叁章着重探讨了当代人(尤指西方)的生存境地,认为技术理性、科层理性造成人的异化处境;消费及交往的崎形导致人的单维化、空心化,冷漠、孤独;传媒和类象把人再一次变为权力的玩偶.植根于这种生存境地的后现代艺术必然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走上了扩张与狂欢。 后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巨大冲击使我们再次面对“艺术是什么”的追问。本文认为艺术这一概念作为历史的产物,是不断变动的,它并不总是“美的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出现应该说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并进而提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呈示人的生存体验的生命活动.艺术即生存,即自由. 由于不同时代的生存境地会造成不同的生存体验,因而后现代艺术不会是艺术的终结形态。随着人的生存境地的改变,对人生关注的加强以及价值重建的到来,新的艺术形态必然诞生。这会是一种新的和谐,新的美。(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4-03-10)
邢铁华[10](1996)在《世纪黄昏:中国文学艺术宏观风景线——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趋向与表现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议题引入 世纪“黄昏”是一个借喻。 如果说百年周期的世纪如同一个白昼,那么现在就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刻,晚霞的余晖虽然仍在述说着白昼的辉煌,但黄昏预示着夕阳毕竟要落下地平线——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人类之社会活动将在另一个白昼展开新的一页。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回顾与前瞻,固守与创造,凝滞与冲动,低回与感悟,均交织在这世纪的黄昏里。人类正面临着世纪周期的震荡和迷乱。(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6年02期)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虽然无法与现实主义阵容的博大、坚实相媲美,但它时断时续,异常新鲜活泼、倔强执着。从五四时期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穆木天、李金发等人的尝试性探索,到叁十年代施蛰存、戴望舒、梁宗岱等人的感觉主义和意象主义的倡导,从四十年代徐(讠于)、无名氏等人的新浪漫主义和胡风、路翎等人的心理现实主义的实践,直到八十年代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先锋派文学的崛起,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都已经建构起来了足以与世界现代主义历程同步演进的历史篇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秋秋.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从多元化到多样性渐变的社会根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2].赵凌河.生命的终极之美与纯文学的艺术复仇——谈残雪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12
[3].张艳杰.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维模式与艺术特色[J].学术交流.2012
[4].刘娜.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风格浅析[D].辽宁大学.2012
[5].武小唐,路阳.时代叛逆者的文学——浅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J].大家.2012
[6].王宗琥.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简论先锋艺术团体“现实艺术协会”[J].俄罗斯文艺.2011
[7].周维山,谭德生.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起因探析[J].求索.2007
[8].张丽莉,胡青宇.后现代主义时期图像艺术与文学[J].电影评介.2007
[9].谭德生.艺术的转折[D].曲阜师范大学.2004
[10].邢铁华.世纪黄昏:中国文学艺术宏观风景线——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趋向与表现的审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