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起诉替代措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起诉法定主义,起诉便宜主义,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
起诉替代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何忠博[1](2010)在《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起诉替代措施的含义及在域外主要国家实践,结合中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国检察机关也可作出起诉替代措施,主要表现为酌定不起诉、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和暂缓起诉。(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0年25期)
徐黎明[2](2009)在《刑事起诉替代措施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起诉替代措施是指公诉机关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环节,即作终止诉讼的处理,转换为非刑罚性处分措施,而不再进入刑事审判程序提交法庭审理的制度和作法。它体现了刑法谦抑思想,是起诉便宜主义和诉讼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寻起诉替代措施意义深远。(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邱灿[3](2009)在《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起诉便宜主义、恢复性司法理念以及非犯罪化和轻刑化刑事政策的发展,起诉替代措施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审前分流程序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控制和预防犯罪。同时,在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提高案件处理的质量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公诉机关已开始对轻微刑事案件适用起诉替代措施。其中,有些措施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如酌定不起诉;有些措施虽未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却已获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如暂缓起诉和刑事和解。然而,这些起诉替代措施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实践中都尚有不足或不合理之处,需予以完善,以彰显起诉替代措施之价值。本文从四个部分对公诉机关的起诉替代措施进行了探索、研究:第一章对起诉替代措施进行了概述。该部分论述了起诉替代措施的叁个基本问题:首先,界定了起诉替代措施的涵义,并根据该涵义概括了起诉替代措施的叁个特征。其次,分析了起诉替代措施的理论基础——起诉便宜主义、恢复性司法和非刑罚化、轻刑化的刑事政策。由于起诉替代措施是在起诉便宜主义范畴上讨论的概念和制度,起诉便宜主义应是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起诉替代措施的价值,即起诉替代措施在保障人权、预防和控制犯罪、提高诉讼效率和案件处理质量等叁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章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的立法和实践。由于刑罚理念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对起诉替代措施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借鉴域外比较完善的立法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完善我国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本文介绍、分析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公诉机关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适用的起诉替代措施。第叁章首先对我国公诉机关适用的起诉替代措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起诉替代措施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诉讼经济和保障当事人权利的需要,我国公诉机关在司法实务中已对不少轻微刑事案件适用了起诉替代措施,如当前比较热门的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及刑事和解。本文就这叁种主要的起诉替代措施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其在立法中的规定和实践中的适用情况,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这叁种措施存在的不足。其中,酌定不起诉在我国已有明确规定,对这种措施文章是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介绍和分析;而对于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暂缓起诉和刑事和解,则是系统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各地检察机关的试点情况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的完善。该部分以第叁章的内容为基础,分别对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比较完善的建议。其中,因酌定不起诉在法律中已有明确规定,本文对其将从立法和配套措施两个方面予以完善;而对于暂缓起诉和刑事和解这两种制度,笔者认为这两种措施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该缺陷,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立法建议,包括适用条件、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等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9-03-01)
柴云[4](2007)在《刑事起诉替代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国的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而司法机关却面临着司法资源相对有限,甚至极其短缺的现状。因此,各国纷纷探求做好刑事案件审前程序的诉讼分流和过滤工作,将一部分没有必要进入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阶段就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使得检察机关和法院能够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集中到更为严重的刑事案件的起诉与审判工作中去。检察机关在起诉阶段所采用的起诉替代措施无疑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一项制度。起诉替代措施在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和诉讼质量、保障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控制犯罪等方面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到起诉替代措施在具有许多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价值瑕疵,因而各国均规定了对其检察机关采取起诉替代方式的制约与救济措施。我国检察机关所适用的起诉替代措施尚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7-03-01)
冯亚景,蔡杰[5](2006)在《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凸现、刑罚目的的嬗变、被害人权利保障呼声的渐高,程序分流在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日益受到重视。起诉替代措施属于程序分流的一种,其运用不仅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人权和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同时,由于其能较彻底的化解纠纷和解决社会冲突,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起诉替代措施之适用,但其尚有不足或不合理之处需予完善,以彰显起诉替代措施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刑事法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冯亚景,苗峰[6](2005)在《论起诉替代措施在我国的应用及其不足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起诉替代措施是在起诉便宜主义范畴下讨论的概念和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主要体现和应有之义。起诉替代措施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人权和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同时,由于其能较彻底的化解纠纷和解决社会冲突,因而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起诉替代措施的实践,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起诉替代措施,如酌定不起诉、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和暂缓起诉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尚显不足,应加以完善,以彰显起诉替代措施之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起诉替代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刑事起诉替代措施是指公诉机关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刑事案件,在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环节,即作终止诉讼的处理,转换为非刑罚性处分措施,而不再进入刑事审判程序提交法庭审理的制度和作法。它体现了刑法谦抑思想,是起诉便宜主义和诉讼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寻起诉替代措施意义深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诉替代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1].何忠博.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徐黎明.刑事起诉替代措施论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
[3].邱灿.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4].柴云.刑事起诉替代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5].冯亚景,蔡杰.公诉机关起诉替代措施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
[6].冯亚景,苗峰.论起诉替代措施在我国的应用及其不足与完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