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反并联论文-蒋碧松

晶闸管反并联论文-蒋碧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闸管反并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容换相换流器,基于反并联晶闸管的全桥子模块,换相失败,故障恢复能力

晶闸管反并联论文文献综述

蒋碧松[1](2017)在《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采用晶闸管作为换流器件,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依赖交流系统换相,交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容易引发LCC换相失败,导致LCC传输的有功功率下降。为预防换相失败的发生,现有研究提出了串联电容换相电容器(capacitor-commutated converters,CCC)技术,抑制换相失败效果显着,然而一旦CCC发生了换相失败,电容会进行不对称的充放电,引起电容过电压,最终导致CCC的故障恢复能力减弱,在故障消除后很难快速地恢复到额定运行状态,甚至有可能在恢复过程中再次发生换相失败。该情况会对系统造成二次扰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CCC的运行机理及换相失败后电容电压的变化特征,发现电容电压的不可控性是导致CCC换相失败后难以恢复的关键原因。因此,论文从提高电容换相换流器电容电压可控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输出电压可控的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anti-parallel thyristor full bridge sub module,APT-FBSM)结构,将该子模块串联于换流阀与换流变压器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拓扑(enhanced 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ECCC)。提出了ECCC-HVDC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依据直流系统可能运行的不同工况,提出了阀臂晶闸管与APTFBSM晶闸管的协调控制策略。其次,理论分析了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的电压电流应力,得到了子模块晶闸管的电压应力计算公式,并以此为理论指导,提出了APT-FBSM的参数设计方法。在PSCAD/EMTDC下将CIGRE标准测试模型中的LCC-HVDC改造为ECCC-HVDC。APT-SBSM的参数选择合理,子模块电压电流应力在合理范围内;ECCC不会增加阀臂晶闸管的电压应力。最后,重点针对交流系统感性故障、子模块换流变压器侧短路故障和子模块换流阀侧短路故障,对ECCC与CCC的暂态运行特性及其故障恢复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换相失败免疫力和临界电压作为评价指标,评估ECCC提高直流系统换相能力的大小。对比分析了ECCC与CCC换相失败后电容电压的变化特征及故障消除后系统恢复到额定运行状态的速度。仿真结果表明,ECCC能够提高换流器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降低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与CCC相比,ECCC的电容电压更为可控,能够帮助直流系统快速恢复到额定运行状态,说明ECCC具有更强的故障恢复能力。(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赵玉林,宋伟[2](2013)在《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位于10kV侧,而晶闸管触发电路以及控制系统位于0.4kV侧。针对有载调压装置横跨变压器一、二次侧所面临的绝缘问题,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高压取能电路的研究,结合自取能式晶闸管触发电路及其在耐压方面的改进,设计了基于光纤隔离的触发方案。通过对硬件电路进行参数设计和实验,验证了触发方案局部和整体电路原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解决高压反并联晶闸管触发的绝缘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3年20期)

张宝华,杨亚光,马幼捷,周雪松,周金程[3](2013)在《基于晶闸管反并联结构的高压电源快切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电力系统中,为保证企业负荷供电连续性,多采用两组电源互为备用的工作方式.目前工程应用中采用备自投或微机型厂用电快切装置来实现电源切换,但由于最快的断路器开关合闸时间较长,切换速度受到影响.为减小切换时间,分析了叁相调压电路的原理及工作过程,提出一种晶闸管反并联结构来代替机械开关实现高压电源快切,从而得到一种电力电子式快切系统.仿真和实验证明,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品秀,梁春英,赵斌[4](2010)在《基于晶闸管反并联的有载分接开关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晶闸管反并联的有载分接开关的主接线形式,完成了有载分接开关自动调压工作流程的设计,同时还设计了晶闸管的触发电路和过电压RC缓冲电路。经理论分析本设计可以满足10kV电力用户有载调压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王红,杨俊莲[5](2000)在《反并联晶闸管触发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在反并联晶闸管线路中因设置两套触发线路而带来的不便,设计了一种用一套触发线路来触发反并联晶闸管的方法──同时触发。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及反并联晶闸管同时触发的同步问题.这种方法简化了线路,提高了触发线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石金华,郭放[6](1987)在《用双向触发管触发反并联晶闸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炉温调节控制电路中,把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与电炉串联在单相交流电路中.如图1所示,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度,就可以控制电炉两端交流电压的大小.达到调节控制电炉温度的目的。而用来改变晶闸管导通角的触发电路,有不少采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用脉冲变压器控制两个晶闸管的控制极,使其中承受正向电压的一个晶闸管触发导(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杂志》期刊1987年01期)

晶闸管反并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位于10kV侧,而晶闸管触发电路以及控制系统位于0.4kV侧。针对有载调压装置横跨变压器一、二次侧所面临的绝缘问题,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高压取能电路的研究,结合自取能式晶闸管触发电路及其在耐压方面的改进,设计了基于光纤隔离的触发方案。通过对硬件电路进行参数设计和实验,验证了触发方案局部和整体电路原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解决高压反并联晶闸管触发的绝缘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闸管反并联论文参考文献

[1].蒋碧松.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赵玉林,宋伟.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3].张宝华,杨亚光,马幼捷,周雪松,周金程.基于晶闸管反并联结构的高压电源快切系统的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3

[4].张品秀,梁春英,赵斌.基于晶闸管反并联的有载分接开关的设计[J].煤炭技术.2010

[5].王红,杨俊莲.反并联晶闸管触发方法的改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

[6].石金华,郭放.用双向触发管触发反并联晶闸管[J].电工技术杂志.1987

标签:;  ;  ;  ;  

晶闸管反并联论文-蒋碧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