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会荣临沂市胸科医院山东省临沂市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临沂市胸科医院手术室相关人员2014年10月份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受访的379名调查对象中,有61人在调查月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发生率为16.09%。发生密度为0.19次/(人·月)。锐器伤发生率在不同工作年限、职业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发生较多的地点为手术间及医用垃圾处理间。手术器械、缝针、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钢针及静脉留置针是造成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械。手术中传递器械、缝针、补液配置过程、处理医疗废物及将针头放入锐器盒等操作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环节。2014年10月份锐器伤上报9例,上报率为14.75%。结论锐器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职业伤害,是手术室相关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因此加强手术室相关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正确认知,增强防护措施,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可以大幅度降低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职业防护
锐器伤是手术室相关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常见职业性损伤之一,手术室是最容易发生锐器伤的场所[1]。在医疗环境中发生锐器伤,导致破损的皮肤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或含有致病微生物的环境,极易发生感染。为了解手术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防护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我们于2014年10月进行了锐器伤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全院手术室所有可能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师、辅助人员以及保洁、医疗废物处理回收等工勤人员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对2014年10月1—31日手术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我们制作的锐器伤调查表统一问卷,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锐器伤发生频次,第二部分为锐器伤发生的时机、场所、器具及上报情况等。
1.3锐器伤范围本次锐器伤是指手术室相关人员在工作中由包括手术器械、缝针、刀、剪、针头、玻璃玻片等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
1.4质量控制由手术室感染控制医生和护士发放第一部分问卷,指导手术室相关人员正确认真填写并统一回收。感染控制医生和护士对发生锐器伤者进行访谈,填写第二部分问卷,掌握锐器伤发生的具体情况。
1.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由专人复核,录入Excel数据库,汇总后采用Epiinfo3.4.1进行统计学分析,率或者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基本境况发放调查问卷379份,回收问卷375份,回收率98.94%。调查对象中手术医师98人,占25.81%,护士179人,占47.22%,麻醉人员53人,占13.98%,辅助人员25人,占6.59%,保洁人员、医疗废物处理回收等工勤人员24人,占6.33%。
2.2锐器伤发生频率在379名调查对象中有61人在调查月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发生率为16.26%。共发生锐器伤61次,发生密度为0.19次/(人·月)。
2.3锐器伤人群分布针对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锐器伤发生率与工作年限、职业、密切相关。其中,1~5年组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人群,护士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造成锐器伤的操作种类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传递器械、缝针、辅助保洁处理医疗废物中发生锐器伤频率最高。
2.5锐器发生场所锐器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方场所主要为手术间和医疗废物处理间,手术间占62.29%,医疗废物分类处理间占37.71%。
在受访的379人中,锐器伤共61人,其中手术室护士43人,占70.49%,手术医师共10人,占16.39%,辅助保洁5人,占8.19,麻醉医生3人,占4.91%,。
2.6造成锐器伤的医疗器械引起锐器伤前三位医疗器械有一次性手术缝合(43.06%)、手术刀片(30.56%)、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注射针头(9.72%),三者占引起锐器伤全部医疗器械的83.34%。
2.7锐器伤血源性暴露及上报情况61人次锐器伤中58人次可追溯暴露源,占95.08%,26人次存在血液或体液污染,锐器伤污染率为42.62%,5人次为不确定,30人次为无污染。存在血液或体液污染的26人次中,4人次存在血源性暴露,均为HBV;3人次无法追溯来源。10月份有血源性疾病暴露和无法追溯来源地29人中,仅有9人次上报,上报率为14.75%。
3调查结果分析
3.1本次调查发现,工作1~5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锐器伤发生的工作场所以手术间为主。造成锐器伤的医疗器具主要为手术缝合针、手术刀片及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注射针头,一方面与以上锐器使用频率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疗机构对手术室相关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3.2锐器伤主要发生于手术中传递器械、缝针、医疗废物处理、补液配置过程、将针头放入锐器盒、整理输液瓶、加药、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废物及将针头放入锐器盒等环节。原因与手术室护士传递手术器械缝针手法不规范、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够熟练(如缝针传递误伤)及部分锐器盒不合适(如容积及开口太小)、行为习惯错误(如用手回套针帽)、(如医疗废物的二次分拣)有关。提示加强手术室相关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安全操作技能指导训练、改善医疗操作环境、配备必要安全装置是减少锐器伤的重要手段。
3.3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各类别手术室相关人员发生锐器伤所涉及的锐器及操作环节有所区别,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多发生于手术中传递器械、缝针、刀片,抽血和配置液体过程中,涉及锐器主要为一次性手术缝合针、手术刀片、一次性注射器及头皮钢针,这与手术护士从事手术器械传递、抽血、输液穿刺等操作较多,接触锐器概率较高有关。提示有必要减少护士非治疗性的或不必要的与锐器接触的机会,如进行标准操作培训,杜绝不正确的手术器械传递手法和用手回套针帽。外科手术医师锐器伤多发生于手术操作过程中,所涉及锐器主要为手术缝合针及手术刀剪,提示手术中操作需谨慎,进行复杂手术和感染手术时,建议戴双层手套,以减少受伤后血液、体液的接触,降低暴露的危险。造成麻醉人员锐器伤的器具主要为一次性注射器及玻璃碎片,多发生于用手回套针帽及配治麻醉药品过程中。辅助保洁人员为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过程中或进行医疗废物打包、称重、运输过程中。
3.4本调查显示,61人次锐器伤中,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师锐器伤暴露源基本可追溯,辅助保洁人员暴露源知晓率偏低,原因与这两类人员多为间接批量操作,难以确认锐器来源有关,存在较大隐患。3.5本次调查发现,发生锐器伤的手术人员主动上报率较低,我院于2014年1—10月上报8例。所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加大锐器伤防护培训,因此加强手术室相关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正确认知,增强防护措施,加强监督监管力度,鼓励积极上报,是降低手术室相关人员锐器伤的发生重要手段。
4.手术室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预防发生锐器伤的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防范锐器伤培训,积极探寻有效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大手术室职业暴露防护执行情况的督导力度。
2.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对医务人员不断宣传并切实推广“标准预防”[2],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可降低与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的危险性。
3.掌握并落实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措施及报告程序[3]:对于手术室相关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首先应及时消毒创面,按医院你定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及时报告感染部门;根据暴露源免疫状态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
4.健全职业暴露预防控制体系[4]: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控体系,感染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完善报告、登记、追踪处置流程,分析、汇总、综合评估并指导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徐世兰,吴四红,饶莉。84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J]。中国循症医学杂志。2011,11(6):636-639.
[2]胡秦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36—3337.
[3]黄小红,贾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4]刘欢,宁宁,何凌霄,廖灯彬,陈佳丽。伤口治疗师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11),1374-1377
[5]田青,吕婕,李蕾。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591——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