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赞助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夫子庙村,居家养老,社区赞助,乡村振兴
赞助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峰[1](2019)在《乡村振兴中社区赞助居家养老的偃师夫子庙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办好农村养老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9年5月1日起,偃师夫子庙村公益性老年餐厅正式运行,赞助居家养老,并拓展到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等,形成了"社区赞助居家养老偃师夫子庙模式"。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不但使该村居家养老的品质更高,也产生了密切干群关系、找到了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有机结合突破口、逐步培植志愿者土壤等附带效果。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具有自发性与村党支部领导、经济性、适宜性、榜样性等多重特点。影响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持续性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报酬缺额,村庄为此采取了一些缺额弥补办法,外在力量对缺额弥补予以支持也存在一定空间。根据现代服务行政要求,建议偃师夫子庙村"以村庄社区为平台、养老人适当分担、社区赞助型居家养老"向"以村庄社区为平台、养老人适当分担、社会赞助型居家养老"转型。(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亓文平[2](2019)在《角色与再现——任伯年写真肖像画赞助模式探析(1868—1886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任伯年写真肖像画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品的内部问题,而对于作品风格形成的外部环境考察相对较少,对艺术家和赞助人关系的考察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胡公寿、吴昌硕、高邕之等文人画家,既是任伯年写真肖像画的定制者,又是合作者。尤其是胡公寿和任伯年的书画唱和,成为任伯年写真肖像画一种特殊的赞助模式,这对于任伯年扩大交游圈以及进行书画宣传具有重要作用。任伯年对不同的定制者采用了类型化的写真肖像画创作方式,既保证了创作的数量,又始终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影响了任伯年写真肖像画风格的形成,也使其在19世纪末海上画坛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王金勇,陈英军,戴煌[3](2019)在《湖南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模式的创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湖南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现状,对政府主导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小型个体模式叁种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以此为立足点,对叁种现有模式提出创新意见,总结归纳出两种新模式:综合型模式以及商业承包模式,为高校体育赛事赞助运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02期)
王悦[4](2018)在《国家大剧院筹资赞助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剧院,一方面新剧院的落成有效改善了部分地区特别是地县级城市文化硬件设施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如何运营好这些新剧院,使之能够真正有效发挥作用,是很多文化政策制定者和艺术管理者都必须要正视的重大课题。由于我国的剧院演艺产业总体尚在起步阶段,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不演不赔、少演少赔”的现象并不鲜见,很多剧院为钱所困而导致剧院利用率不高、为公众服务能力低下甚至将剧院功能挪作他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为此,本论文以国家大剧院开幕十年运营的筹资赞助工作为研究对象,对照国内剧院、国外剧院经验,对剧院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合理使用资金,盘活演出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得出可供业内同仁参考借鉴的观念。本篇论文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表演艺术机构筹资赞助的历史及现状,从历史与当前现状分析剧院财务收入结构,指出筹资赞助是剧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全面系统分析国家大剧院筹资赞助模式,围绕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历程、运营状况、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组织架构、政府补贴与赞助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前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第叁章对照研究国内外剧院筹资赞助模式,以对标管理、市场竞争、社会化营销的视角汲取同业经验,以他山之石帮助剧院行业更好的筹集资金。第四章对国家大剧院筹资赞助模式进行总结,研究具有更广泛适用性的剧院筹资赞助思路,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张杨[5](2017)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的私人赞助模式及基金会可能性探索——以“罗中立奖学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中立奖学金"是国内艺术学院较早尝试引入私人赞助的奖学金项目,其发展运营已经19年,它已经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品牌学术活动和全国最重要的青年艺术家推广平台之一。总结其学院教育与私人赞助的合作模式和发展道路,可以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渠道、多样化的艺术学院教育探索提供参考经验。(本文来源于《当代美术家》期刊2017年06期)
邱芳[6](2017)在《多重赞助人模式下的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活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多重赞助人的视角对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活动以及多重赞助人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以孤岛时期报纸副刊和书局、剧团的翻译活动为剖析点,探索多重赞助人的关系和运作机制。本研究发现,翻译活动中的赞助人的性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且确实存在着多重赞助人的现象,赞助人之间因权力差异和利益冲突导致了博弈行为的出现,其运行机制主要有叁点:弱势方服从或反抗强势方;权力相当的两方也可相互赞助;弱势方在翻译活动中占据主动地位。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多重赞助人视角,对孤岛时期翻译活动的本质进行纵深剖析;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剖析,尝试对“赞助人”这一概念体系进行丰富、延伸和细化,加深人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的认识。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孤岛时期翻译活动的整体情况,总结赞助人概念的提出、发展和不足之处,确定本研究的视角并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梳理了孤岛时期翻译和赞助人的研究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本研究对于多重赞助人的定义和研究思路;第叁部分通过梳理孤岛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探讨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繁荣发展出现多重赞助人现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重要的赞助人;第四部分通过个案研究考察孤岛时期翻译活动中的多重赞助人现象以及运行机制;第五部分根据前几部分的研究,从多重赞助人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本质,对赞助人概念进行延伸和细化,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得出本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苏瑞隆[7](2017)在《论两汉曹魏皇室文学赞助之模式与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赞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独裁统治者常邀请诗人到其宫廷中。到了罗马时代,首都的许多贵族也对文学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此诗人常以首都为中心。古代中国也有养士之风,但这些门下客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家,而是偏向哲学或思想型的文人。秦代无文,汉初的文学之士则多聚在诸侯王的宫廷中,例如梁孝王刘武。到了汉武帝,中央宫廷才真正成为文学之士集中的中心。曹魏之际,诸多着名文人更接受曹氏父子的赞助。本文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两汉与曹魏之间的文学赞助的模式与变革,同时也探讨这种文人与皇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如何对文学品味和文类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徐望[8](2017)在《文化赞助制度的前工业源泉——从前工业社会艺术供养模式看文化赞助制度与文化生产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前工业社会的文化生产及其赞助人情况,研究随着社会形态变迁,文化如何与资本日益结合。由于资本的流动与社会阶层的重组,文化生产逐渐摆脱依附性的模式,艺术家获得独立自由的生产空间,市场的广阔加之赞助人的多元化使得创作主体的个性化日益凸显;而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增加刺激了文化艺术品的生产;艺术赞助人和赞助方式也发展得灵活多样,为文化艺术生产的繁荣以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汇合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徐晓庚,王圆圆[9](2017)在《毕加索的赞助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文章结合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从艺术家、收藏家、理论与美术史家、经纪人、艺术金融、艺术社会学等艺术链研究毕加索的赞助模式,从而揭示一个伟大艺术家成功的商业机密,以及国家艺术战略之下资本对艺术的渗透作用与影响,以拓宽美术史研究的视野。(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7年02期)
史响[10](2016)在《非营利艺术组织的生存之道——企业赞助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非营利艺术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组织。其运作不是为了产生利益。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5个特征:非营利性、组织性、私有性、自治性和自愿性。其运作资本大多来源于政府资助、公益基金和企业赞助等。文章从企业的赞助模式角度切入,研究非营利艺术组织如何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理念下生存发展,并探究企业赞助行为的市场规律与合作模式。(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08期)
赞助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任伯年写真肖像画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品的内部问题,而对于作品风格形成的外部环境考察相对较少,对艺术家和赞助人关系的考察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胡公寿、吴昌硕、高邕之等文人画家,既是任伯年写真肖像画的定制者,又是合作者。尤其是胡公寿和任伯年的书画唱和,成为任伯年写真肖像画一种特殊的赞助模式,这对于任伯年扩大交游圈以及进行书画宣传具有重要作用。任伯年对不同的定制者采用了类型化的写真肖像画创作方式,既保证了创作的数量,又始终保持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影响了任伯年写真肖像画风格的形成,也使其在19世纪末海上画坛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赞助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景峰.乡村振兴中社区赞助居家养老的偃师夫子庙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亓文平.角色与再现——任伯年写真肖像画赞助模式探析(1868—1886年)[J].艺术探索.2019
[3].王金勇,陈英军,戴煌.湖南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模式的创新思考[J].运动精品.2019
[4].王悦.国家大剧院筹资赞助模式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8
[5].张杨.艺术学院教育中的私人赞助模式及基金会可能性探索——以“罗中立奖学金”为例[J].当代美术家.2017
[6].邱芳.多重赞助人模式下的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活动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7].苏瑞隆.论两汉曹魏皇室文学赞助之模式与变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徐望.文化赞助制度的前工业源泉——从前工业社会艺术供养模式看文化赞助制度与文化生产变迁[J].文化艺术研究.2017
[9].徐晓庚,王圆圆.毕加索的赞助模式研究[J].艺术百家.2017
[10].史响.非营利艺术组织的生存之道——企业赞助模式初探[J].艺术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