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龙溪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溪隧道,震害调查,震害因素
龙溪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嘉[1](2014)在《汶川地震龙溪隧道震害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对震区公路隧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在对都汶高速公路龙溪隧道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震害与地震烈度、围岩条件、断层特征、隧道埋深以及支护条件的相互关系。对高烈度地震区隧道震害机理、抗震及减震技术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4年03期)
孙有为,李平,薄景山,刘博,齐文浩[2](2010)在《汶川特大地震龙溪隧道震害与原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汶川特大地震中,龙溪隧道现场震害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进深的隧道震害进行分类叙述,总结归纳了映秀镇龙溪隧道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震害情况。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简要分析了龙溪隧道震害的可能原因,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地下隧道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0年S1期)
陈贵红,李海清[3](2010)在《龙溪隧道典型震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龙溪隧道震害情况,总结了龙溪隧道典型震害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龙溪隧道震害产生机理,提出了极高烈度区公路隧道抗震设防建议与措施。(本文来源于《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叁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8-28)
李其[4](2010)在《龙溪隧道高瓦斯施工预防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等规定,结合龙溪隧道实际地质及施工情况,探讨了目前高瓦斯隧道施工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建议,以便为同类工程积累经验。(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01期)
徐德玺,陈佑斌,房军[5](2009)在《都汶公路龙溪隧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都汶公路龙溪特长隧道围岩,尤其是软弱围岩及断层带的变形和破坏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严重变形和破坏情况,并进行了变形破坏的原因分析,得出此隧道作为承灾体,汶川"5.12"特大地震孕灾期高地应力作用,尤其是汶川八级强震作用是隧道围岩、初期支护和二衬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09年04期)
李泽泽,沈军辉,顾涛,张云祥,彭昌翠[6](2009)在《龙溪隧道出口段在地震荷载下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溪隧道出口段主要有表层覆盖层和下伏基岩组成。文章根据边坡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分析了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裂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龙溪隧道在Ⅺ度地震烈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结合5·12地震后的现场调查,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的破坏现象进行了对比,得出地震作用下隧道洞口横向边坡的动力反应从坡内向坡外、坡底向坡顶整体上呈逐步放大的趋势;从洞口至基岩与崩坡积分界面处,变形主要在隧道管段之间的接缝处发生相对错动,并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隧道基岩与覆盖层分界面上,隧道衬砌变形量发生突变,衬砌开裂方向与基覆界面产状基本一致,从分界面向内,衬砌变形变得不明显。研究这一变形破坏现象,对认识隧道洞口段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及极震区隧道洞口段的抗震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李春林,李天斌,陈礼伟,翟小平[7](2009)在《龙溪隧道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成因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常选择隧道方案,从而各类特长深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大量涌现,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隧道灾害。针对在建的都(江堰)-汶(川)公路龙溪隧道工程中频繁出现的围岩大变形而导致初期支护侵限现象,基于现场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分析法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法,准确的获取了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的主要成因:倾向隧道右侧的软岩地层在高地应力(作用方向近垂直岩层)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徐德玺,陈佑斌,房军[8](2009)在《都汶公路龙溪隧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都汶公路龙溪特长隧道围岩,尤其是软弱围岩及断层带的变形和破坏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严重变形和破坏情况,并进行了变形破坏的原因分析,得出此隧道作为承灾体,汶川"5.12"特大地震孕灾期高地应力作用,尤其是汶川八级强震作用是隧道围岩、初期支护和二衬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09年S1期)
李菊兵[9](2009)在《龙溪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龙溪隧道初期病害的特征,对产生病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09年04期)
[10](2009)在《紫坪铺隧道和龙溪隧道全线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都汶高速公路是国道317线、213线的共同段。都汶高速公路紫坪铺隧道和龙溪隧道两条特长高瓦斯隧道近日全线贯通。紫坪铺隧道单洞全长8150m,其中左线4090m,右线4060m;龙溪隧道单洞全长7349m,其中左线3658m,右线3691m。这两条隧道瓦斯(本文来源于《公路隧道》期刊2009年02期)
龙溪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汶川特大地震中,龙溪隧道现场震害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进深的隧道震害进行分类叙述,总结归纳了映秀镇龙溪隧道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震害情况。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简要分析了龙溪隧道震害的可能原因,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地下隧道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溪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维嘉.汶川地震龙溪隧道震害调查与分析[J].西南公路.2014
[2].孙有为,李平,薄景山,刘博,齐文浩.汶川特大地震龙溪隧道震害与原因浅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
[3].陈贵红,李海清.龙溪隧道典型震害分析[C].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叁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4].李其.龙溪隧道高瓦斯施工预防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
[5].徐德玺,陈佑斌,房军.都汶公路龙溪隧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西南公路.2009
[6].李泽泽,沈军辉,顾涛,张云祥,彭昌翠.龙溪隧道出口段在地震荷载下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9
[7].李春林,李天斌,陈礼伟,翟小平.龙溪隧道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成因机制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9
[8].徐德玺,陈佑斌,房军.都汶公路龙溪隧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
[9].李菊兵.龙溪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J].路基工程.2009
[10]..紫坪铺隧道和龙溪隧道全线贯通[J].公路隧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