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子群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泥阻尼器,着陆冲击,粒子群法,参数优化
粒子群法论文文献综述
霍瑞坤,狄长春,王国平,李旭[1](2019)在《胶泥阻尼器粒子群法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阻尼器在设计中最大过载和缓冲距离的需求问题,运用粒子群法对胶泥阻尼器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胶泥阻尼器冲击动力学模型,确定阻尼器各参变量关系,构造含有最大加速度和缓冲距离两设计指标的适应度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胶泥缓冲器进行多参数优化,得出系统最优解,确定各参数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胶泥阻尼器结构尺寸设计中如何避免最大位移和加速度两要素的矛盾,迅速确定各参数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7期)
陈彦江,吴睿麒,吴晓杰[2](2017)在《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人行系杆钢拱桥成桥索力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系杆钢拱桥是近年来兴起的大跨度人行桥形式。为使人行系杆钢拱桥结构受力性能更加合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影响矩阵概念的成桥索力优化方法。首先确定目标函数及所需参数,然后利用Midas/Civil建模并提取相关参数,选取合适的约束条件并以罚函数的形式表示,构建索力优化模型,最后采用MATLAB编制优化程序作迭代计算。利用该方法对一座跨径87 m的人行系杆钢拱桥进行成桥索力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期刊2017-08-01)
魏薇,姚李孝[3](2016)在《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微电网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复杂问题。文章研究了在微电网中含有多种分布式电源,在并网运行方式下,建立了包含运行成本、微网与主网交互成本以及污染物治理费用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并针对一年中典型负荷日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分析,验证该算法对微电网环保经济运行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业(技术版)》期刊2016年04期)
孙腾[4](2015)在《一种粒子群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的预测模型在汽车轮辐成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压成形是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金属加工方式。由于板料成形大多要经历复杂的弹塑性变形,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起皱、扭曲、减薄、破裂和拉伸不均等问题,因此板料成形工艺及工序是否合理对提高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板料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理论和近似模型理论,以Dynaform软件为基础,针对广西桂林某厂的汽车轮辐提出了新的工艺改进,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建立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的汽车轮辐翻孔减薄预测模型,最后通过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改进后的近似模型寻优,得到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实践表明,通过上述的工艺改进和优化算法,可以较大程度降低汽车轮辐成形的减薄,解决了翻孔成形时孔边缘破裂的问题,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提高汽车轮辐的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以汽车轮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Dynaform软件对工厂的实际工艺进行了仿真模拟,利用“分解-综合”原理,对反拉深成形工艺和预拉伸成形型面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板料在反拉深成形中的减薄率较原有工艺有了明显降低。2.以翻孔工序板料减薄率为评价指标,选定冲压速度、预冲孔直径、预翻孔直径、凸凹模间隙为影响减薄的工艺参数,设计了正交实验表。利用Dynaform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各实验的减薄率,并利用极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减薄的影响,得出了各工艺参数对轮辐翻孔成形减薄大小影响的主次顺序及初步优化工艺方案。3.研究了拉延成形的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同时,对多项式响应面模型、Kriging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径向基函数模型的构造方法及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将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用来判断近似模型是否准确。4.为提高板料的实际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惯性权重抛物线递减的粒子群法来优化径向基函数以提高径向基函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与未经优化的径向基函数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改进后的近似模型能够更好地对非线性函数进行拟合和预测。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工具箱找到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减薄做出了预测。(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5-06-01)
张鼎逆,刘毅[5](2013)在《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RLV上升段轨迹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法(HPSO).算法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组合的优化方法,应用了一种新的粒子群划分方案,引入调节搜索速度的时变惯性因子,改进了速度和位置的更新策略.给出了上升段轨迹优化问题的飞行运动学方程、发动机模型、气动力模型、约束条件;确定了优化设计步骤,包括配点离散、多邻域改进PSO、HPSO混合策略;并对最小燃料消耗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HPSO算法在没有合适初始值的情况下,仍能得到满意的全局最优解,具有正确性、高效性和鲁棒性好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RLV轨迹优化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王保升,左健民,汪木兰[6](2012)在《瞬时铣削力建模与铣削力系数的粒子群法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精确的瞬时铣削力模型,对微元铣削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微元铣削力模型。依据立铣加工的特点,提出了微元铣削刃参与铣削的判断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剪切效应和犁入效应的瞬时铣削力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的单位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铣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辨识出单位铣削力系数,利用所提出的瞬时铣削力模型获得的铣削力预测值与铣削力实测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2年03期)
王建录,刘学云,廖平,赵万华[7](2010)在《结合分割逼近和粒子群法的燃气轮机叶片轮廓度误差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燃气轮机叶片复杂曲面轮廓度误差计算的关键问题,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描述了燃气轮机叶片,定义了燃气轮机叶片复杂曲面轮廓度误差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分割逼近法计算测点到曲面的最小距离,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结合粒子群和分割逼近法,通过六维坐标变换迭代,使叶片的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际轮廓测试达到最佳匹配,最终获得燃气轮机叶片轮廓度误差.结合分割逼近和粒子群法来计算燃气轮机叶片轮廓度误差,理论上可以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符合最小区域法的评定标准.该算法易于计算机实现,非常适用于叁坐标测量仪.(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刘蓉,吕翠英[8](2010)在《自适应粒子群法于应用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根据熊俊文等所建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自适应粒子群法作为优化手段。在传统粒子群算法中,由于每代粒子飞行时间固定为1,导致产生"振荡",且惯性权重ω是线性递减的,没有充分利用目标函数所提供的其它信息,使得搜索方向的启发性不强,收敛速度较慢且易陷入局部极值。本算法在传统粒子群法基础上,采取自适应调整飞行时间,减少"振荡"现象的产生,并且充分利用目标函数提供的信息,动态变惯性权值,增强算法的启发性,有效地跳出局部极值。通过参数调试,选取一组合适的参数优化分馏塔。将本法与申慧敏等IPAGA、周晓静等ASACA的优化结果及优化过程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本法优化结果较好而且速度快,与ASACA最优解相同,无论综合测评函数还是子目标函数的取值均高于IPAGA,同时克服了ASACA中暂停现象,大大地减少了时间花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是行之有效、多目标优化分馏塔的方法。但是本法在处理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0年06期)
余伟龙,吴庆宪,姜长生[9](2008)在《粒子群法在叁维航迹规划及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航迹规划是对敌纵深目标攻击成功的可靠保证,为了在复杂的地形和敌方火力威胁环境中生成最优的叁维航迹,提出了一种利用粒子群法来优化叁维航迹规划的方法,同时,利用动态窗对原航迹规划中新出现的威胁进行航迹动态规划。根据飞行器的飞行性能,通过引入最小威胁曲面概念生成叁维航迹搜索空间,再利用一个有限项的多项式函数来逼近最小威胁曲面中的叁维航迹在二维水平面内的投影,将原来的规划问题简化为在一个一元函数多项式系数空间中的搜索寻优。仿真结果显示,利用粒子群法优化的静态航迹规划能有效减小搜索空间,提高规划效率,同时,动态航迹规划能回避新威胁。(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08年05期)
付宜利,闫庆辉,马玉林[10](2008)在《粒子群法在非完整移动操作机运动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给定末端点路径条件下非完整轮式移动操作机运动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法的运动规划方法.将移动操作机的末端点路径离散化.移动操作机从初始位形出发,利用粒子群法来搜索下一个最优位形,直至达到末端点路径终点.选择平台的控制输入矢量作为粒子,使得非完整约束条件自然被满足.在障碍环境下,将具有启发信息的势函数引入粒子的适应度函数,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无碰运动.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粒子群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杆钢拱桥是近年来兴起的大跨度人行桥形式。为使人行系杆钢拱桥结构受力性能更加合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影响矩阵概念的成桥索力优化方法。首先确定目标函数及所需参数,然后利用Midas/Civil建模并提取相关参数,选取合适的约束条件并以罚函数的形式表示,构建索力优化模型,最后采用MATLAB编制优化程序作迭代计算。利用该方法对一座跨径87 m的人行系杆钢拱桥进行成桥索力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子群法论文参考文献
[1].霍瑞坤,狄长春,王国平,李旭.胶泥阻尼器粒子群法参数优化[J].兵工自动化.2019
[2].陈彦江,吴睿麒,吴晓杰.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人行系杆钢拱桥成桥索力优化[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2017
[3].魏薇,姚李孝.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微电网优化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6
[4].孙腾.一种粒子群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的预测模型在汽车轮辐成形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5
[5].张鼎逆,刘毅.基于混合粒子群法的RLV上升段轨迹优化[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王保升,左健民,汪木兰.瞬时铣削力建模与铣削力系数的粒子群法辨识[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
[7].王建录,刘学云,廖平,赵万华.结合分割逼近和粒子群法的燃气轮机叶片轮廓度误差计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
[8].刘蓉,吕翠英.自适应粒子群法于应用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的优化[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9].余伟龙,吴庆宪,姜长生.粒子群法在叁维航迹规划及优化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08
[10].付宜利,闫庆辉,马玉林.粒子群法在非完整移动操作机运动规划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