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袋论文-刘佳楠,赵娟,常海涛,张安宁,陈蔚

分解袋论文-刘佳楠,赵娟,常海涛,张安宁,陈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解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荒漠草原,柠条,枯落物分解,元素变化

分解袋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楠,赵娟,常海涛,张安宁,陈蔚[1](2019)在《基于网孔分解袋法的荒漠草原柠条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荒漠草原柠条(Caragana kornshinskii)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4、2和0.01 mm),研究了不同大小柠条灌丛(极小型Ⅰ、小型Ⅱ、中型Ⅲ、大型Ⅳ)下微生境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质量残留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分解至210 d时,N、K元素在3种网孔内均呈现释放状态,而P元素和纤维素在3种网孔内均呈现富集状态。木质素仅在0.01 mm网孔内的大型灌丛微生境中呈富集状态,而在极小型、小型和中型灌丛微生境中呈释放状态。2)在Ⅱ类、Ⅲ类和Ⅳ类灌丛微生境中,枯落物养分元素残留率表现为3种网孔间均无显着差异(P> 0.05)。但是在Ⅰ类灌丛微生境中, N、 P和K元素残留率均表现为0.01mm(–32.99%、 121.03%、–2.04%)>4mm(–63.64%、14.31%、–6.95%)> 2 mm(–75.47%、9.79%、–36.32%),木质素残留率表现为0.01 mm(–10.56%)> 2 mm(–46.18%)> 4 mm(–49.59%),而纤维素残留率表现为2 mm(160.44%)> 4 mm(97.80%)> 0.01 mm(21.56%)。研究表明,在宁夏荒漠草原地区,3种网孔分解袋内不同大小柠条灌丛微生境中枯落物N、K、P元素和纤维素变化规律均相似,而木质素受到土壤动物类群分布和柠条灌丛大小的双重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苏国岿,董廷发,蒙振思,张容,李晓东[2](2019)在《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雄叶凋落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雌雄异株植物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雌雄叶片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孔径(0.1 mm、1.0 mm和4.6 mm)分解袋开展了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分析了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雌雄叶片的碳(C)、氮(N)、磷(P)、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青杨雌雄叶凋落物主要化学成分间相关性的差异。结果显示:0.1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株叶凋落物的N与纤维素呈显着负相关,而雄株的N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1.0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的N与C、N与木质素、C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N与纤维素、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而在雌株中仅木质素和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4.6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中N与C、N与P、N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而在雌株中N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C与P呈显着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此外,冗余分析显示,青杨雌雄叶凋落物的C、N、P、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在相关权重上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晓,孙志高,何涛,高会,王华[3](2019)在《基于分解袋法的闽江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植物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2016年2月19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研究了不同群落中两种植物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35.87%和28.6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7.00%和9.5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7 292 g/d和0.006 150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 243 g/d和0.002 607 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分解的更快;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的较慢。(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武海涛,吕宪国,杨青[4](2007)在《分解袋法在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解袋法是研究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在研究湿地挺水植物枯落物分解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容易忽视挺水植物立枯分解阶段;其次,在研究不同类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分解功能时,不同网孔的分解袋都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无脊椎动物,而且不同网袋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等生态性质不一定相同,因而分解袋法不利于区分不同功能群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另外,分解袋法实验周期长,工作量大,枯落物残留量测量不准确。今后要加强湿地挺水植物枯落物分解的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杨效东,邹晓明[5](2006)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两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2和0.15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状况。结果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类群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67~2.83目.g-1凋落物干重,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2.3~21.77个.g-1凋落物干重,显着高于0.15mm网孔分解袋的类群相对密度0.27~0.28目.g-1凋落物干重和个体相对密度2.88~2.77个.g-1凋落物干重(p<0.01),并且0.15mm网孔分解袋中极少量的动物个体主要为小型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原生动物、湿生土壤动物线虫不计),由此我们视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分解由绝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其它土壤生物共同作用,而0.15mm网孔分解袋基本排除了大中型土壤动物对袋内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物质失重率(71%左右)、分解率指数(1.88~2.44)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率明显高于0.15mm分解袋(34%~35%,0.48~0.58)。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失重率和元素释放率的差异,显示出季节雨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凋落叶物质损失的贡献率为年均值46%左右,并使凋落叶C/N和C/P明显降低,而对不同元素释放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对N、S和Ca元素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对K素释放的影响作用最小。相关分析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内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的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物质残留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凋落叶分解率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杨效东[6](2004)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2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Swift对土壤动物体积大小的分类原理(Swift et al.,1979),选用2mm(允许中小型土壤动物和部分大型土壤动物幼体进入)和0.15mm(排除土壤动物)网孔分解袋,于2000-2001年期间,在西双版纳2块不同位置季节沟谷雨林样地,以该种雨林的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开展了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本文来源于《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期刊2004-09-01)

分解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雌雄异株植物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雌雄叶片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孔径(0.1 mm、1.0 mm和4.6 mm)分解袋开展了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分析了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雌雄叶片的碳(C)、氮(N)、磷(P)、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青杨雌雄叶凋落物主要化学成分间相关性的差异。结果显示:0.1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株叶凋落物的N与纤维素呈显着负相关,而雄株的N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1.0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的N与C、N与木质素、C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N与纤维素、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而在雌株中仅木质素和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4.6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中N与C、N与P、N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而在雌株中N与木质素呈极显着正相关,C与P呈显着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着负相关。此外,冗余分析显示,青杨雌雄叶凋落物的C、N、P、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在相关权重上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解袋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佳楠,赵娟,常海涛,张安宁,陈蔚.基于网孔分解袋法的荒漠草原柠条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J].草业科学.2019

[2].苏国岿,董廷发,蒙振思,张容,李晓东.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雄叶凋落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差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晓,孙志高,何涛,高会,王华.基于分解袋法的闽江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J].湿地科学.2019

[4].武海涛,吕宪国,杨青.分解袋法在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5].杨效东,邹晓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两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6

[6].杨效东.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2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结果比较[C].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2004

标签:;  ;  ;  ;  

分解袋论文-刘佳楠,赵娟,常海涛,张安宁,陈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