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性论文-何露

向善性论文-何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向善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的向善性,向善,工具性,规训化

向善性论文文献综述

何露[1](2014)在《教育的向善性与向善的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应是一种促使人向善的活动。然而,当今教育却越来越淡漠于对善的追求,逐渐地淡忘了教育的本真。尤其是学校教育,它日益工具化、规训化。在现在这个时代,为促使教育向善,教育需要走进生活,关注生命。(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旬刊)》期刊2014年06期)

谢娜[2](2013)在《蕴于向善性的新闻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审美需要依靠新闻采编的各个具体环节来体现,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整合。本文从新闻的真实性、向善性、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等方面,浅析新闻审美在实践过程中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3年09期)

张筱筠[3](2009)在《刍议调查性报道伦理“向善性”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调查性报道在采写过程中体现的独立性、原创性和复杂性,导致调查性报道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出现一些违背伦理准则的现象和行为。同时,调查性报道中更存在一些难以明确界定是非的伦理冲突行为。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些伦理规范方案,以保持调查性报道的向善性。(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09年04期)

曹小会,张振朋[4](2008)在《基于马克思的国家观论政治向善性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观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及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国家观中关于政治向善性的必要性,以及在今天的国家管理、国家政体的建设中怎样体现向善性。(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08年11期)

黄丽[5](2008)在《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看政治的向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主要体现在叁大方面: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本文仅从这叁方面分别结合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学者的有关研究,看政治的向善性。(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8年28期)

殷有敢[6](2008)在《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教育发展价值观的道德哲学审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发展的公共善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共体伦理向度,体现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制度所内蕴的价值之伦理性和伦理精神中。但任何制度的决策、运行以及其后果的评价都离不开个体的人,而且,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也理应取决并归结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由此,教育发展的伦理向度的根本,应存在于提升教育发展主体和对象(人)的向善能力———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之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途径根本上也要依赖于教育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8年09期)

殷有敢[7](2007)在《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及教育发展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非常紧迫的问题。从教育发展的现实看,教育发展问题已日益显现和突出。教育发展问题本质上反映了人的教育发展精神问题。发展伦理是一种关于发展问题的伦理。教育发展的伦理本性(教育发展向善性)的探究,也是一种关于教育发展伦理问题的探究。教育发展的伦理诉求,根本意义则要反思和追问教育发展的伦理价值的应然性、向善性问题。教育及其发展如果背离了人之“共体”和个体的不断完善与和谐发展的正向伦理价值与精神的追求,无疑就是一种“恶”的发展。本论文立足市场化的现代理性主义文化背景下,试图从发展伦理价值观视角来探讨教育发展的伦理本性——向善性问题。首先从发展的价值意义的研究为切入点,梳理关于发展的价值理论,认为发展的伦理价值本真意义存在于发展的向善性。从教育的伦理特性(引人向善性)出发,认为教育发展的伦理价值意义,不能游离教育的伦理本性。教育发展的伦理本性是从,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两个维度展开的。第叁章重点探析了教育发展向善性的衰微和迷失问题及其成因和表现,即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现代性对教育发展向善性的影响问题。第四章从伦理文化精神的视角,探讨教育发展的应有的基本伦理精神(创生伦理精神、道义伦理精神与和谐伦理精神)及其与教育发展向善性关系问题。全篇论文将发展和教育发展,作为伦理研究对象,并围绕教育发展伦理价值——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命题为核心,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现代性问题,反思了其发展价值观的现代性、单向度性(极端片面性)及其导致的教育发展的伦理问题。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论文从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的整体精神着眼,重点探讨了叁种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伦理文化精神(创生、道义、和谐)的道德哲学理据、内涵以及对教育发展向善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戴晓萍[8](2005)在《实践“向善性”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把人的“向善性”学说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用现代教育理论加以过滤,使之成为一眼活的源泉,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走多元化之路的有益尝试。人具有“向善性”是一种道德的预设。德育就是要凭借激活、唤醒等方式来发掘、弘扬人的潜能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善念”与(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05年09期)

向善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闻审美需要依靠新闻采编的各个具体环节来体现,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整合。本文从新闻的真实性、向善性、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等方面,浅析新闻审美在实践过程中的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向善性论文参考文献

[1].何露.教育的向善性与向善的教育[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

[2].谢娜.蕴于向善性的新闻审美[J].中国地市报人.2013

[3].张筱筠.刍议调查性报道伦理“向善性”保障[J].新闻界.2009

[4].曹小会,张振朋.基于马克思的国家观论政治向善性的必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

[5].黄丽.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看政治的向善性[J].法制与社会.2008

[6].殷有敢.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教育发展价值观的道德哲学审思[J].兰州学刊.2008

[7].殷有敢.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D].沈阳师范大学.2007

[8].戴晓萍.实践“向善性”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05

标签:;  ;  ;  ;  

向善性论文-何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