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除草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籽壳,提取与鉴定,除草活性,稗草
除草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城嘉,李祖任,柏连阳[1](2019)在《棉籽壳中除草活性物质提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利用棉籽壳中的除草活性物质,分别以无水乙醇、正丁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棉籽壳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对各溶剂粗提物进行了除草活性测定。结果发现:用无水乙醇提取的粗提物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发现该粗提物中主要含有甘油、叁环己基3-烯-6-辛酮、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邻甲基苯酚)-2-溴-2氯-乙酰酯、十四酸、十四酸乙酯、十六烷酸、辛酸异戊酯和亚油酸9种化合物。进一步的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亚油酸、辛酸异戊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和(邻甲基苯酚)-2-溴-2氯-乙酰酯4种化合物对稗草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亚油酸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14.5 mg/L。(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谭洪鹤[2](2017)在《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俗名草蒿、臭蒿等,是菊科艾属类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为短日照植物,抗瘠、抗涝、抗旱及抗病能力较强,黄花蒿分布全国各地,栖息地适应性强。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释放除草活性物质抑制其它植物或杂草的萌发和生长,因而在它们所形成的群落中,很少有其它植物或杂草生长。黄花蒿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畜毒性低,将为开发新型天然源生物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解决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造成污染问题,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保障。为了明确黄花蒿在杂草防除中的作用,本文对黄花蒿进行了提取,对提取物进行了除草活性和除草机制测定,并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明确了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系统研究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的活性。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萌发生理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机制。以萝卜种子作为指示受体,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柱层析法对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除草活性高的流分进行了GC-MS检测,初步确定了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以下为本研究主要结果:1.采用单因素试验明确了提取方法、采集部位及采集时间对黄花蒿提取物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采集6月份的黄花蒿叶部,用80%乙醇在超声功率为800w和超声时间30mins的条件下,料液比1:20,第一次搅拌提取8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第二次向滤渣加入300mL80%乙醇搅拌提取6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第叁次向滤渣加入300mL80%乙醇搅拌提取6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此提取方法提取的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在浓度2.0mg/mL时,处理72h后对萝卜种子芽长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05%和82.21%,对萝卜种子萌发的ED50为0.75mg/mL,ED90为1.4mg/mL。2.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四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5.0mg/mL处理对四种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狗尾草>稗草,对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90.09%、85.79%、85.46%和14.23%。3.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的土壤处理活性,结果表明:在5.0kg/hm2时,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供试杂草的土壤处理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稗草>狗尾草。处理后14天,对反枝苋、苘麻、稗草和狗尾草的株活性分别为47.50%、43.94%、25.86%和22.97%,鲜重活性分别为49.59%、26.50%、21.05%和20.50%。4.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红豆和绿豆为受体,研究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大豆、玉米、小麦和绿豆的萌发均没有抑制作用。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5mg/mL处理对红豆萌发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26%,对高粱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为86.36%。5.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萌发生理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机制。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1.0mg/mL、2.0mg/mL和3.0mg/mL处理7d后,萝卜种子的吸水量明显减少,且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吸水量减少;萝卜种子中的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6.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分离后,浓度为0.2mg/mL的石油醚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为90.91%,高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萌发抑制率50.22%和19.18%。通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体系为洗脱液,对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共获得33个流分。采用生物测定活性跟踪,从中确定出除草活性最强的流分为6号样品。0.01mg/mL的6号流分样品对受体萝卜种子萌发、芽长、根长抑制率分别为:60.23%、65.78%和71.67%,综合抑制率为65.90%。7.黄花蒿乙醇提取物通过GC-MS鉴定出17种化合物分别为:植物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长叶醛,青蒿酸,(Z,Z)-9,12-十八烷二烯酸,环十二烷,亚麻醇,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一烷酸,1-氯二十二烷,1-氯二十一碳烷等萜类、酯类、烷烃类、有机酸类等有机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滕春红,谭洪鹤,刘永双,崔书芳,王星茗[3](2016)在《猪毛蒿化感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除草活性物质的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及活性跟踪的分离方法,并对2组除草活性最强的组分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从猪毛蒿茎叶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β-蒎烯、松油醇、叶绿醇、蓝桉醇和邻苯二甲酸丁酯等。[结论]猪毛蒿茎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除草活性物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8期)
程亮[4](2016)在《出芽短梗霉PA-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3次,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 L收集为1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洗脱得到的馏分15~23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15~23,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5∶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范围在0.19~0.83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PA1条带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2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20 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9.015、65.948 min。(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程亮[5](2016)在《燕麦镰刀菌GD-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中除草活性物质,以野燕麦种子为靶标,采用活性追踪法,对燕麦镰刀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和活性测定。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洗脱得到的馏分24~27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其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4~27,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5∶1的混合液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TLC),通过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在0.47~0.58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较强的除草抑制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达到5级。HPLC分析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3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60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6.378、19.721和22.403min。(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南南,谭洪鹤,滕春红[6](2016)在《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源除草剂在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宿翠翠[7](2016)在《出芽短梗霉PA-2次生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实验室前期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杨树叶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真菌PA-2菌株。对其生物活性测定,确定PA-2对田间阔叶杂草藜、酸模叶蓼、猪殃殃、冬葵、大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野燕麦有极显着的防除效果,具有研究开发病原真菌除草剂的潜力。经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PA-2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cidium pullulans)。根据前人研究报道,该属的真菌代谢产物大多已应用于医药制造、副食产品包装保鲜、烟草业、农用种子保护等多个领域,但在农药领域,没有关于出芽短梗霉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与于除草剂防除杂草的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出芽短梗霉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活性追踪方法,以期得到具有防除杂草活性的物质,分析其化学结构,初步探究其抑制野燕麦生长阻碍其代谢的作用机理,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防控杂草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试验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批量液体培养出芽短梗霉PA-2菌株,其发酵液用等体积的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依次萃取3次,分别合并同一有机相萃取液,减压浓缩,旋转蒸发,获得各有机相粗提物。对各有机相粗提物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进行活性测定,确定最佳活性有机相为乙酸乙酯相。2.利用柱层析对PA-2粗提物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得到16个馏分,其中馏分4、馏分7、馏分9、馏分11具有除草活性。对其进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的组分9、组分11在800 ug/mL对野燕麦表现有效防除作用。3.对馏分7、组分9、组分11利用薄层层析纯化制备得到4个组分7-1、11-1、9-1、9-2,最大吸收峰分别为300.5nm、287.5nm、287.5 nm、289.5nm。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组分9-1活性最佳。4.用活性最好的组分9探究其对野燕麦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组分9干扰抑制了野燕麦的光合过程。(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6-05-01)
赵斌,霍静倩,张哲,时佳妹,张金林[8](2015)在《以植物转酮醇酶为靶标的除草活性物质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转酮醇酶在植物碳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中起着核心作用,且各种植物的转酮醇酶蛋白序列和功能都很相似,因而研究转酮醇酶对于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以及研究新型除草剂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转酮醇酶为作用靶标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筛选新型活性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从而获得较好的除草活性物质。试验首先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转酮醇酶保守性进行分析,并利用Modeller对其蛋白结构进行模拟,利用Amber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合理的蛋白构象;试验以该蛋白结构为受体,利用虚拟筛选的方法从ZINC商品化数据库中进行筛选,最终获得10种结合能低于-35KJ/mol的小分子化合物;试验最后对筛选的得到的化合物采用小杯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最终获得1种高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ZINC12007063,其对马唐的根长抑制率IC_(50)为2.55mg/L,对反枝苋根长抑制率IC_(50)分别为5.33mg/L,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植物生长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除草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新型绿色除草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9)
赵斌,霍静倩,张哲,张金林,董金皋[9](2015)在《黄顶菊中除草活性物质α-叁联噻吩的作用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天然产物中挖掘和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发现新农药分子源的行之有效途径,农药的靶标分子设计是新农药创制的热点领域,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发现新农药分子的成功机率。本试验前期从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中分离得到一种高除草活性物质α-叁联噻吩,并确定α-叁联噻吩主要影响了植物光合作用。本试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研究α-叁联噻吩在杂草防除中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光谱学分析等技术对α-叁联噻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技术对高效先导化合物进行筛选。试验首先以拟南芥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经α-叁联噻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差异表达蛋白,共获得56个差异表达蛋白,结合前期实验结果,确定10个候选蛋白;试验进一步使用α-叁联噻吩处理该10个候选蛋白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发现转酮醇酶T-DNA插入突变株本身生长缓慢矮小且经α-叁联噻吩的处理后植株并未发生明显的黄化现象,而其它蛋白T-DNA插入突变株均明显黄化萎蔫,说明由于T-DNA的插入影响了α-叁联噻吩与转酮醇酶的结合;试验进而利用Modeler及Amber12转酮醇酶蛋白叁维结构进行模拟,并与α-叁联噻吩进行分子对接,确定α-叁联噻吩可以与转酮醇酶蛋白有效结合,且转酮醇酶蛋白自身的催化位点和结合位点均为其与α-叁联噻吩结合的关键位点,试验最后利用荧光猝灭光谱技术和酶活力检测手段确定加入α-叁联噻吩后的转酮醇酶蛋白吸收峰和酶活性均降低,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转酮醇酶蛋白与α-叁联噻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试验最后对拟南芥转酮醇酶在植物中保守性进行分析确定其为高度保守的蛋白,并依赖该结构从ZINC商品化数据库中进行计算机筛选,最终对筛选的得到的化合物采用小杯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获得2种高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结果将为新型除草剂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04)
魏松红,杨亚飞,李平生,蔺丽文,东琴[10](2015)在《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对苘麻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苘麻成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D-13组分对苘麻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AD含量、SOD、CAT和APX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膜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苘麻叶片经D-13组分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A含量在D-13组分处理后,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电镜观察下,叶片细胞的膜系统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受害情况。随着D-13组分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APX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相比,SOD、CAT、APX在40h时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活性降低超过了60%、30%和50%。可见,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可严重降低苘麻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5年02期)
除草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俗名草蒿、臭蒿等,是菊科艾属类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为短日照植物,抗瘠、抗涝、抗旱及抗病能力较强,黄花蒿分布全国各地,栖息地适应性强。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释放除草活性物质抑制其它植物或杂草的萌发和生长,因而在它们所形成的群落中,很少有其它植物或杂草生长。黄花蒿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畜毒性低,将为开发新型天然源生物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解决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造成污染问题,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保障。为了明确黄花蒿在杂草防除中的作用,本文对黄花蒿进行了提取,对提取物进行了除草活性和除草机制测定,并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明确了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系统研究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的活性。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萌发生理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机制。以萝卜种子作为指示受体,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柱层析法对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除草活性高的流分进行了GC-MS检测,初步确定了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以下为本研究主要结果:1.采用单因素试验明确了提取方法、采集部位及采集时间对黄花蒿提取物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采集6月份的黄花蒿叶部,用80%乙醇在超声功率为800w和超声时间30mins的条件下,料液比1:20,第一次搅拌提取8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第二次向滤渣加入300mL80%乙醇搅拌提取6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第叁次向滤渣加入300mL80%乙醇搅拌提取6h后超声30mins,抽滤后留滤液。此提取方法提取的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在浓度2.0mg/mL时,处理72h后对萝卜种子芽长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05%和82.21%,对萝卜种子萌发的ED50为0.75mg/mL,ED90为1.4mg/mL。2.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四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5.0mg/mL处理对四种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狗尾草>稗草,对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90.09%、85.79%、85.46%和14.23%。3.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反枝苋、苘麻、狗尾草和稗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不同杂草的土壤处理活性,结果表明:在5.0kg/hm2时,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供试杂草的土壤处理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反枝苋>苘麻>稗草>狗尾草。处理后14天,对反枝苋、苘麻、稗草和狗尾草的株活性分别为47.50%、43.94%、25.86%和22.97%,鲜重活性分别为49.59%、26.50%、21.05%和20.50%。4.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红豆和绿豆为受体,研究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大豆、玉米、小麦和绿豆的萌发均没有抑制作用。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5mg/mL处理对红豆萌发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26%,对高粱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为86.36%。5.从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对萝卜萌发生理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机制。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1.0mg/mL、2.0mg/mL和3.0mg/mL处理7d后,萝卜种子的吸水量明显减少,且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吸水量减少;萝卜种子中的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6.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分离后,浓度为0.2mg/mL的石油醚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为90.91%,高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萌发抑制率50.22%和19.18%。通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体系为洗脱液,对黄花蒿叶部乙醇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共获得33个流分。采用生物测定活性跟踪,从中确定出除草活性最强的流分为6号样品。0.01mg/mL的6号流分样品对受体萝卜种子萌发、芽长、根长抑制率分别为:60.23%、65.78%和71.67%,综合抑制率为65.90%。7.黄花蒿乙醇提取物通过GC-MS鉴定出17种化合物分别为:植物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长叶醛,青蒿酸,(Z,Z)-9,12-十八烷二烯酸,环十二烷,亚麻醇,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一烷酸,1-氯二十二烷,1-氯二十一碳烷等萜类、酯类、烷烃类、有机酸类等有机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草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城嘉,李祖任,柏连阳.棉籽壳中除草活性物质提取及鉴定[J].农药学学报.2019
[2].谭洪鹤.黄花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7
[3].滕春红,谭洪鹤,刘永双,崔书芳,王星茗.猪毛蒿化感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农药.2016
[4].程亮.出芽短梗霉PA-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J].江苏农业科学.2016
[5].程亮.燕麦镰刀菌GD-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6
[6].李南南,谭洪鹤,滕春红.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研究.2016
[7].宿翠翠.出芽短梗霉PA-2次生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研究[D].青海大学.2016
[8].赵斌,霍静倩,张哲,时佳妹,张金林.以植物转酮醇酶为靶标的除草活性物质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9].赵斌,霍静倩,张哲,张金林,董金皋.黄顶菊中除草活性物质α-叁联噻吩的作用机制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
[10].魏松红,杨亚飞,李平生,蔺丽文,东琴.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对苘麻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