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的地方保护主义

有害的地方保护主义

一、害人害己的地方保护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肖楠[1](2021)在《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7-2020)为考察对象》文中指出爱国主义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资源,以人们对各自祖国的天然情感为逻辑起点,在各自的历史实践中以不同形态传递、发展与继承,建立起同政治权力的共生,从而构建起政权合法性论证、社会整合、身份认同、话语竞争等一整套意识形态功能的思想基础。以此为理论前提,面对新时代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和国内矛盾变化现实,中国主流媒体强化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传播。本文以中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传播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了新时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爱国主义宣传实践活动,即新冠疫情、香港止暴制乱、中美贸易战事件。运用历史分析和文本定性分析方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爱国主义传播溯源分析,认为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是以民族、制度秩序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整体叙事框架,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和强化爱国主义国家个体权力——权利互动,逐步实现现代爱国主义“自我赋权”到“自我赋权”与“社会赋权”共生为内在逻辑,传播呈现主题上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内容上昭彰现代爱国文明、话语上融合官方与民间形态、策略上探索多元路径的总体特点,为推动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针对爱国主义传播面临内在挑战困境,本文认为,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加强爱国主义传播要在坚持政治导向树立理论权威、坚守人民情怀建构公民道德、继承中国特质创新面向时代、坚定走向世界增进传播张力中实现内在发展。

张竞方[2](2021)在《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的民粹主义研究》文中提出民粹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尤以声势浩大的欧洲民粹主义抬头为代表,正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卷土而来。民粹主义的抬头直接投射在欧洲各国的选举政治中,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民至上,反政府、反建制、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在国家治理出现问题时趁虚而入,以福利化以及各种承诺讨好、迎合民众,打着为民众求公正、诉正义的旗号诱导民众为自己投票,从而达到其一定的政治目的。近些年来,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群体性崛起,逐渐从边缘化转为主流化,引起一系列连续反应,欧洲的政治版图也因此发生改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为欧洲民粹主义的蔓延提供了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变化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重组的时期,全球化下收入差距和财富不平等、经济停滞、大量移民涌入、失业率高涨等使民众的心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通过民粹主义的方式来发泄不满的情绪。同时,民粹主义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使得民众被某种观点所引导的几率大大地提升,特别是一些民粹主义政党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进行有步骤、有组织的计划安排,为其政治诉求进行包装,让一些民众特别是分辨能力弱的民众沉浸其中,为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目的“冲锋陷阵”。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给欧洲各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风险与挑战。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分裂与政治碎片化,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民粹主义是我们整个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如今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无法回避的一种现象与思潮,我们要做好与其长期共存的准备,更要提高对民粹主义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大局,妥善应对民粹主义带来的危机。

黄志成[3](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过去的政府监管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不足,政府监管的缺位越位错位,市场调控的失灵,使得市民开始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特别是关乎生命安全的产品,更是把假冒伪劣商品这个话题推至风口浪尖。广州市白云区由于拥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逐渐成为广州市商品生产流通的重要集聚地,形成了以化妆品、皮具箱包、汽配为代表的产业,但也催生了对应行业的假冒伪劣商品产业链。虽然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联合多部门打击、专项打假重点领域、下沉执法力量至基层等多种措施去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并致力于打造白云品牌,推动白云创新,但是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对广州市白云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历年来辖区内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数据,分析白云区过去的监管机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时对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市民展开问卷调查,对政府部门、第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在总结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再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尝试分别从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以及市民四个不同主体角度研究优化广州市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对策,提出多元主体参与、设立并运行联动机制、监管手段的协同运用、保障及评估监管机制这四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策,以期改变过去单靠政府监管的困境,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白云区乃至广州市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工作,提升区域产品质量,净化市场环境,打造白云品牌。

朱仲宇[4](2020)在《《人民日报》“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人际功能词汇手段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在整合、调整前人研究的人际功能词汇识别框架的基础上,对《人民日报》、《纽约时报》中有关“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人际功能词汇进行调查统计,分别从汉语报道分时期和汉英对比两个角度进行词汇手段考察,得出其中的表达规律并编制汉语人际功能词表与汉英人际功能对照词表。《人民日报》不同阶段动态考察的主要结论有:(1)从频次上来看,一是两个阶段人际功能词汇密度近于15%,阶段二略为上升了11.67%;二是“[+态度]”和“[+语气]”词汇皆词频分布高,“[+褒贬]”和“[+量级]”词汇皆词频分布低;三是“词”的使用词频高但词频离散度大,“语”的使用词频小但词频离散度小。(2)从词型来看,一是共有词型皆超半数但阶段一特有词型是阶段二的两倍;二是词型分布偏好一致。(3)从词汇功能来看,“[+褒贬]”和“[+态度]”词汇通常具有较强的人际与描述意义,可以单独使用,“[+语气]”和“[+量级]”词汇只有较强人际意义,需搭配使用。(4)从人际意图与词汇手段的关系看,不同阶段立场与信息源的变化会影响“[+褒贬]”与“[+态度]”词汇的使用频次。中英词汇对比考察的主要结论有:(1)“[+语气]”和“[+量级]”词汇分布相近,“[+褒贬]”和“[+态度]”词汇分布差距明显;(2)语气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人际功能词汇手段,成语和部分语气副词汉英语不能完全对应;(3)中方报道主要通过“[+褒贬]”和“[+态度]”词汇构建明确有力的立场,美方通过“[+态度]”和“[+语气]”词汇构建立场,解读空间更大。

刘祺[5](2020)在《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主流媒体新闻话语翻译研究报告 ——以《人民日报》(中美贸易争端新闻相关报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通过大众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了解本国的新闻,主流媒体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强大的支撑作用。主流媒体是面向社会主流人群的媒体,主流媒体话语的态度,极大影响了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宏扬。《人民日报》兼顾对外传播和对内宣传两个功能,是国家宣传部门的喉舌。本研究以中美贸易争端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人民日报》官方网站中2019年6月至9月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部分新闻报道并对其进行翻译,从评价理论视角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新闻报道话语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以评价理论为翻译切入点,运用其中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分别对文本进行积极分析,剖析语言背后隐藏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社会发展和话语的关系,总结出适合中国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翻译的的策略和方法,使其译文更贴切地还原原文的立场和态度。本文研究发现,在对这些主流媒体语篇进行翻译时,态度系统的使用数量要高于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而态度系统中含有积极意义的判断资源要远高于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的使用,这说明人民日报的文章在表达对美国不正当竞争手段谴责的同时,也更积极和坚定地表明了坚持和平的立场。总结得出,运用评价理论框架对中国主流媒体进行分析和翻译,既可以挖掘岀语篇内部的积极意义,又可以为新闻话语语篇中英文互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疏东红[6](2020)在《习近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并随着新中国成立前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和“一边倒”战略思想;成立后,毛泽东与时俱进,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和“两条统一战线”战略思想;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毛泽东又提出着名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一条线,一大片”战略思想。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在以对抗性为特征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国际国内形势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把国际战略思想发展到全新的阶段,新时代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继承并发展创新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价值部分,为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继续稳步向前发展提供了战略思想的重要支撑,争取了有利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为世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全人类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

王书棋[7](2020)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文中指出何谓共同体?归其本质而言,一种团体、一个组织乃至更大些的联盟的基础都是一种利益纽带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就其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而言,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通过社会交往参与到社会关系的建构之中的,而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概念基础和现实依据提出的一种理念。共同体不仅是马克思所描述的一种未来世界发展理论,更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理念和方法。而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根据历史经验和当今发展状况提出的一种具有全球化视角和整体性策略特征的理念。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研究重点,以唯物史观为研究视域。论文行文结构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章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脉络做了一次较为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经济全球化逆潮涌动以及区域冲突不断等因素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一种基于现实考虑的指导策略,同时它也是根据历史经验而提出,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第二章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渊源做出的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的来源,对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剖析是为了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本土国情更好的融入,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与共同体思想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和”“天下为公”都是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借鉴和支撑。第三章是基于唯物史观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分析和考察,以唯物史观为研究视角,从哲学意义上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只有价值上的意义,它的构建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科学性、利益共同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现实的个人和物质生产实践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世界发展进程中实实在在的产物。第四章对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解读。共同体倡导尊重和包容各国的风俗和文化差异,倡导国际合作和交流,达成互利共赢的长久发展模式。本文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哲学的分析,以唯物史观为根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增添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方法,更好的推动其建构和完善。以人类共同体思想作为人与万物存在的指导理念,它倡导一种不妄为不肆为的韬光养晦的治理法则;强调一种处理矛盾的辩证目光,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中的问题,它包含丰富的智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泽英[8](2020)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文中提出特朗普竞选之初就以“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为竞选口号,上台之后在“美国优先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先后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核态势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等多个文件,明确了美国国家利益,指出了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四个支柱,同时调整了对于当前国际社会的认识,认为国际社会已经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美国面临中俄等“修正主义国家”威胁。作为当今世界主导国的美国,其对外战略和对内政策的改变不仅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同时也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化。第一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和实质。美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乏力、内部社会问题积累发酵、外部战略压力上升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是“美国优先论”提出的重要背景。“美国优先论”的实质就是美国利益至上,以及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和当前国际秩序减少承担国际义务、谨慎使用权利资源和扭转美国目前面临的实力相对衰落。第二部分根据特朗普执政以来的内外政策和活动,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实现“美国优先”的内容和措施。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特朗普政府首先提出保卫美国人民、国土和生活方式;其次是保卫美国的经济安全,实现美国经济繁荣;最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特朗普政府采取以实力求和平的手段以赢得大国战略竞争。第三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给美国外交和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美国优先论”推动美国政府进行了一场“外交革命”,重塑了美国的身份和利益,科技竞争加剧,另一面美国政策的调整使得国际社会短期内矛盾激增,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四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和美国霸权面临的国内外困境以及“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霸权国,美国政策的目的始终围绕着实现和维持美国霸权。但是实现“美国优先”一方面面临着国内执政团队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对政治制度制约政策推行的难题。美国霸权如今面临着国际制度霸权的解体、支配地位的降低、外部竞争压力的上升和美国政治的内部衰败。本文的第四部分对“美国优先论”的预期效果进行了评估,认为未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旧面临困难,并且美国社会的内部撕裂和对立也无法得到缓解。借助道义现实主义,本部分对于“美国优先论”对美国政治领导力的衰落和美国单边主义加速国际体系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领导力衰落和领导力性质的变化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产生影响,新的体系将在这一背景下逐渐产生。“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从国内来看,“美国优先论”仍旧是美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方针政策,虽然在受到不同阶层和国内发展状况的影响,但是从“美国优先论”的实质角度来看,未来并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外角度来看,“美国优先论”同世界的发展趋势相背,并且损害美国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保留有利于维护美国霸权和实力的部分,修改不利于美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部分,将成为未来“美国优先论”的发展趋势。面对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如何扭转衰落的势头并维持霸权地位将是特朗普政府和今后美国政府需要面对和继续解决的难题。随着国际社会权力中心东移,中国崛起势头不断加强,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如何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的焦点。当前中国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在同美国的交往和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战略环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莫珂璐[9](2020)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文中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值得持续关注的重要维度。本文首先追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思想来源。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有较大直接影响的思想家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在此基础上,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对交往实践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期,梳理出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从萌芽到形成再到运用与拓展的蜕变过程:《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始了对交往问题的哲学思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由哲学思考转向经济领域中现实问题的研究标志着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初具雏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标志着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初步形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引申出的三种交往实践形式标志着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成熟;《资本论》中运用交往实践的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产生的根源,《人类学笔记》中将交往实践理论拓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通过对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内涵丰富、特征明显。本文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出发阐释和把握其内涵。交往实践于个人而言,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也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于社会而言,社会生活的固有属性是交往性和实践性,交往实践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往实践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统一,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为了在对比中凸显马克思交往实践思想的科学性,本文选择了对交往理论研究颇深的哈贝马斯,将其的交往行为理论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思想进行比较。在把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发现在立论基点、推动交往发展动力、实现交往合理化的途径方面两人思想迥异。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虽然有着促进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发展、为研究人的异化之克服提供新视角等等的进步意义,但其论述不够严密,很多构想带有乌托邦色彩,离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超越还很远。理论只有关照现实才能体现出其本真意义。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亦如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很多挑战等待着我们去迎接。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国际交往复杂多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为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或提供理论支持,或提供实践支持。

郭祎,孟大川[10](2019)在《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定位与实践任务》文中认为新时代,加快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搞清楚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属性、特征、要求等一般性理论问题是加快实践进程的前提,围绕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特定目标,明晰实践任务和探索具体路径,将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定位与实践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真正解决基层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二、害人害己的地方保护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害人害己的地方保护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7-2020)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2.1.1 以阶级斗争团结爱国主体
        2.1.2 生产建设与爱国事业的连结
        2.1.3 以革命话语唤起爱国热情
    2.2 改革开放时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2.2.1 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爱国转向
        2.2.2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价值
        2.2.3 开放性爱国话语的叙事
    2.3 新世纪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2.3.1 全球化提供爱国新动力
        2.3.2 民族复兴的目标发展
        2.3.3 科学性爱国话语的出场
3 新冠疫情报道中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
    3.1 以民族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内容构建
        3.1.1 建构奉献、敬业、友爱的民族群像
        3.1.2 攻坚克难的集体记忆
        3.1.3 宣传爱国卫生运动
        3.1.4 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
    3.2 场域和意义融合的传播策略
        3.2.1 建构社会治理的传播场域
        3.2.2 以隐喻为叙事话语
        3.2.3 昭彰中国式爱国主义价值
    3.3 评价与小结
4 香港“止暴制乱”报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播
    4.1 以制度秩序认同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内容构建
        4.1.1 制度、秩序的合法性正义性
        4.1.2 制度、秩序认同的家国情感
        4.1.3 制度、秩序认同的现实利益
    4.2 建设性的传播策略
        4.2.1 正面引导
        4.2.2 重视情感性与理性批判相结合
    4.3 评价与小结
5 中美贸易战报道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播
    5.1 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内容构建
        5.1.1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5.1.2 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输出
        5.1.3 对美国错误思想的批判
    5.2 基于对比的传播策略
        5.2.1 聚焦客观事实描述
        5.2.2 强化中美两国奉行的价值对比
        5.2.3 爱国观照——美国国家形象塑造
        5.2.4 舆论争议建构
    5.3 评价与小结
6 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整体反思
    6.1 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总体建构
        6.1.1 主题上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6.1.2 内容上昭彰现代爱国文明
        6.1.3 话语上融合官方与民间形态
        6.1.4 策略上探索多元路径
    6.2 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面临挑战
        6.2.1 爱国主义的两面性
        6.2.2 传统爱国价值消解趋势
        6.2.3 爱国主义传播内在困境
    6.3 新时代加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对策
        6.3.1 坚持政治导向,树立理论权威
        6.3.2 坚守人民情怀,建构公共理性
        6.3.3 继承中国特质,创新面向时代
        6.3.4 坚定走向世界,增进传播张力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新冠疫情相关报道列表
    2 香港止暴制乱相关报道列表
    3 中美贸易战相关报道列表

(2)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的民粹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本文研究思路
        (三)本文创新之处
    注释
第二章 民粹主义与欧洲的民粹主义
    一、民粹主义及其分类
        (一)民粹主义的起源及概念
        (二)民粹主义的分类
    二、欧洲民粹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欧洲民粹主义的起源
        (二)欧洲民粹主义的发展
    三、欧洲民粹主义的特点及其评价
        (一)欧洲民粹主义的特点
        (二)欧洲民粹主义的评价
    注释
第三章 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民粹主义的崛起及原因
    一、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民粹主义崛起的表现
        (一)英国公投脱欧和独立党的异军突起
        (二)东欧民粹主义政党群体性崛起
        (三)五星运动党成为意大利最大政党
        (四)法国国民阵线发展势头强劲
        (五)民粹主义政党在其他国家选举情况
    二、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民粹主义崛起的原因
        (一)全球化下收入差距和财富不平等
        (二)移民大量涌入加剧新老居民的冲突
        (三)政治版图变迁中新老欧洲矛盾凸显
        (四)欧洲传统政党和政治精英治理失能
        (五)互联网增强了民粹主义的影响能力
    注释
第四章 当前欧洲民粹主义的影响及对策
    一、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民粹主义崛起的影响
        (一)颠覆欧洲传统政治格局
        (二)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中欧关系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强
        (四)助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民粹主义
    二、中国应对欧洲民粹主义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准确研判
        (二)排出干扰,稳定大局
        (三)深化改革,注重民生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假冒伪劣商品
        2.1.2 监管机制
        2.1.3 协同治理
    2.2 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2.2.1 协同治理的背景
        2.2.2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2.3 协同治理的运用
第三章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运作分析
    3.1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现状
        3.1.1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机构变迁历程
        3.1.2 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业复杂现状
        3.1.3 现行监管机制的运作成效及不足
        3.1.4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多重矛盾
        3.1.5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的必要性
    3.2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意愿低迷
        3.2.2 执法力量单薄
        3.2.3 部门联动欠佳
        3.2.4 监管手段单一
        3.2.5 社会参与度不高
    3.3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历史与现实因素导致
        3.3.2 未利用执法以外力量
        3.3.3 统筹与协调尚待加强
        3.3.4 缺乏监管与激励机制
        3.3.5 参与监管路径不健全
第四章 国内外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1.1 顺德区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1.2 浙江省温州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2 国外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2.1 美国地方政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2.2 法国地方政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第五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优化建议
    5.1 多元主体的参与
        5.1.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1.2 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
        5.1.3 发挥第三部门的协助作用
        5.1.4 发挥市民的带动作用
    5.2 联动机制的设立与运行
        5.2.1 设立各治理主体内部的联动机制
        5.2.2 设立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
        5.2.3 统筹协调确保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5.3 监管手段的协同运用
        5.3.1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
        5.3.2 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
        5.3.3 奖惩结合激发监管动力
    5.4 监管机制的保障与评估
        5.4.1 划分责任田建立权责清单
        5.4.2 设立权力监督方法
        5.4.3 创新监管成效的考核方式
        5.4.4 出台监管机制的定期评估方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情况调查问卷(生产销售企业)
附录 B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情况调查问卷(消费者)
附录 C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协同治理访谈提纲
附录 D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协同治理访谈人员
致谢

(4)《人民日报》“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人际功能词汇手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1.6 研究语料的说明
2 “中美贸易战”人际功能词汇手段的动态变化考察
    2.1 第一阶段人际功能词汇手段考察
    2.2 第二阶段人际功能词汇手段考察
    2.3 两个阶段词汇手段的动态变化规律
    2.4 两个阶段词汇手段与人际意图的互动分析
    2.5 小结
3 “中美贸易战”人际功能词汇手段的立场表现考察
    3.1 “中美贸易战”美方报道的人际功能词汇手段概况考察
    3.2 “中美贸易战”中美双方表达不同立场的词汇手段差异
    3.3 小结
4 结语
    4.1 主要成果
    4.2 相关建议
    4.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语料摘录
附录2:《人民日报》“中美贸易战”两个阶段词汇手段对比表
附录3:“中美贸易战”报道中美双方立场的词汇手段对比表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主流媒体新闻话语翻译研究报告 ——以《人民日报》(中美贸易争端新闻相关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Material
2.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news discourses translation
    2.2 Studies of the Appraisal Theory in Translation
3.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Analysis
    3.1 An overall analysis of appraisal theory in translation
    3.2 Realization of attitude in translation
        3.2.1 Realization of affect in translation
        3.2.2 Realization of judgement in translation
        3.2.3 Realization of appreciation in translation
    3.3 Realization of engagement in translation
        3.3.1 Realization of monogloss in translation
        3.3.2 Realization of hetergloss in translation
    3.4 Translation analysis of graduation
        3.4.1 Realization of force in translation
        3.4.2 Realization of focus in translation
4.Findings and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ppendix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习近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二、本课题概往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一、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特征
    三、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一、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特征
    三、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习近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一、把握人类发展新方向
    二、构建国际外交新格局
    三、推进全球治理新变革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7)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脉络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
        1.1.1 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
        1.1.2 经济全球化逆潮涌动
        1.1.3 区域冲突不断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形成过程
        1.2.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雏形
        1.2.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孕育阶段
        1.2.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过程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
第二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渊源
    2.1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2.1.1 马克思的群众史观
        2.1.2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启示
        2.2.1 天下主义
        2.2.2 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观
        2.2.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的思想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性分析
        3.1.1 科学性
        3.1.2 利益共同性
        3.1.3 可持续发展性
    3.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3.2.1 以唯物史观为根基
        3.2.1.1 现实的个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前提
        3.2.1.2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现实基础
        3.2.2 以和谐共生为重要抓手
        3.2.3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追求
        3.2.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义
        3.2.4.1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
        3.2.4.2 破解了国际交往中的形而上学思维
    3.3 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探索
第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
        4.1.1 促进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4.1.2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4.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价值
        4.2.1 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与全面进步
        4.2.2 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人类文明和谐共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和实质
    2.1 .“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
        2.1.1 .经济发展长期乏力
        2.1.2 .内部社会问题积累发酵
        2.1.3 .共和党与民主党斗争加剧
        2.1.4 .战略压力上升与美国霸权相对衰落
    2.2 .“美国优先论”的实质
        2.2.1 .美国利益至上
        2.2.2 .追求经济繁荣
        2.2.3 .减少国际义务
        2.2.4 .扭转霸权实力衰落
第3章 特朗普政府实现“美国优先论”的措施
    3.1 .保卫美国人民、国土和生活方式
        3.1.1 .确保国土的绝对安全,预防恐怖主义威胁
        3.1.2 .打击非法移民,提高移民门槛
        3.1.3 .确保美国网络安全
    3.2 .繁荣美国经济
        3.2.1 .继续推动再工业化
        3.2.2 .建立“公平”贸易关系
        3.2.3 .保持科技领域优势地位
        3.2.4 .扩大能源优势,忽视全球气候变化
    3.3 .以实力求和平
        3.3.1 .重回大国竞争的安全框架
        3.3.2 .重建美军
        3.3.3 .出台“印太战略”,谋求地区力量优势
第4章 “美国优先论”对美国外交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分析
    4.1 .特朗普推动美国“外交革命”
        4.1.1 .重塑美国的身份和利益,追求实际获利
        4.1.2 .科技竞争加剧
        4.1.3 .美国利益优先导致国际摩擦增加
        4.1.4 .“退出主义”与逆全球化活动增加
    4.2 .国际社会失序和矛盾激增
        4.2.1 .频繁使用贸易制裁,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4.2.2 .退出《中导条约》,破坏全球战略安全
        4.2.3 .国际社会的失序和全球治理面临危机
第5章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困境和未来走向
    5.1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国内困境
        5.1.1 .决策班底不稳定,政策执行缺乏稳定团队支撑
        5.1.2 .制度制约政策推行
        5.1.3 .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困难
    5.2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国际困境
        5.2.1 .美国政治领导力衰落
        5.2.2 .美国单边主义对于国际体系的影响
    5.3 .美国霸权面临的困境
        5.3.1 .美国全球霸权面临解体
        5.3.2 .霸权实力衰落和国际秩序重塑之间的互构
        5.3.3 .外部战略竞争压力上升,削弱美国霸权能力
        5.3.4 .美国的衰败
    5.4 .“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分析
        5.4.1 .“美国优先论”的国内趋势分析
        5.4.2 .“美国优先论”的国外趋势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
        1.4.3 研究难点
        1.4.4 研究创新点
2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思想来源
    2.1 康德“恶意的交往性”
    2.2 费希特“我—他辩证法”
    2.3 黑格尔“劳动是交往的中介”
    2.4 费尔巴哈“交往唯心主义”
    2.5 施蒂纳“唯我论哲学范式”
3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发展历程
    3.1 交往实践的萌芽
        3.1.1 《博士论文》和《莱茵报》工作时期的交往实践思想
        3.1.2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交往实践思想
    3.2 交往实践的形成
        3.2.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实践思想
        3.2.2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交往实践思想
    3.3 交往实践的运用与拓展
        3.3.1 《资本论》中的交往实践思想
        3.3.2 《人类学笔记》中的交往实践思想
4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内涵与特征
    4.1 交往实践的内涵
        4.1.1 交往实践与个人
        4.1.2 交往实践与社会
    4.2 交往实践的特征
        4.2.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4.2.2 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4.2.3 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5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5.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主要内容
        5.1.1 交往行为概念
        5.1.2 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重架构
        5.1.3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5.1.4 交往理性
    5.2 马克思交往实践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之比较
        5.2.1 马克思交往实践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之差异
        5.2.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评析
6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6.1 进入新时代的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
        6.1.1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6.1.2 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着,但环境保护仍任重道远
        6.1.3 国际局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将应对更为复杂的外部挑战
    6.2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价值
        6.2.1 为经济健康繁荣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6.2.2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路
        6.2.3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0)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定位与实践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基层法治政府的基本属性与主要特征
二、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
三、新时代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
四、新时代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
五、新时代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任务
    (一)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的基层效能政府
    (二)加快建设权责法定的基层有限政府
    (三)加快建设执法严明的基层责任政府
    (四)加快建设公开公正的基层透明政府
    (五)加快建设廉洁高效的基层廉价政府
    (六)加快建设守法诚信的基层诚信政府

四、害人害己的地方保护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以《人民日报》(2017-2020)为考察对象[D]. 肖楠. 浙江大学, 2021(01)
  • [2]当前欧洲选举政治中的民粹主义研究[D]. 张竞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D]. 黄志成. 兰州大学, 2021(12)
  • [4]《人民日报》“中美贸易战”报道的人际功能词汇手段研究[D]. 朱仲宇. 暨南大学, 2020(04)
  • [5]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主流媒体新闻话语翻译研究报告 ——以《人民日报》(中美贸易争端新闻相关报道)为例[D]. 刘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6]习近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D]. 疏东红.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7]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 王书棋. 山西大学, 2020(12)
  • [8]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D]. 王泽英. 新疆大学, 2020(07)
  • [9]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D]. 莫珂璐. 浙江大学, 2020(08)
  • [10]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定位与实践任务[J]. 郭祎,孟大川. 理论与现代化, 2019(05)

标签:;  ;  ;  ;  ;  

有害的地方保护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