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体论文-胡坤志,陈晓明,熊汉,李道通,唐明春

单腔体论文-胡坤志,陈晓明,熊汉,李道通,唐明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天线,传输零点,工作模式

单腔体论文文献综述

胡坤志,陈晓明,熊汉,李道通,唐明春[1](2017)在《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单腔体滤波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滤波天线。天线工作于X波段,通过在腔体上表面加载H型槽激励起腔体内两种工作模式,利用两种模式之间的耦合在高频端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从而达到滤波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天线具有5%的带宽,在工作频段内峰值增益大于5d Bi,前后比大于17d B。(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王红波,王晓伟[2](2015)在《单腔体水压水刺头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刺工艺中,水刺头是提供高水针质量的关键部件。而水刺头在高压下的变形和强度大小是制造均匀、稳定、高速水针的重要前提条件。采用公式计算方法对3.5m幅宽单腔体水刺头进行简化计算,计算水刺头在30MPa水压下的压力变形及强度大小,为降低水刺头成本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李晓娜,马文勇,邢克勇,赵春晓[3](2014)在《单腔体结构局部开口风致内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开口对建筑结构风荷载的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对单腔体结构局部开口风致内压进行研究,对比不同开口率下结构内压系数变化,给出开口大小对结构风压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不同开口大小的结构内压系数随风向角变化关系,以及开口位置对结构风致内压的影响。这些规律可为确定实际工程中具有局部开口结构的风压分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4-10-10)

孙晓锋,杨志刚,贺业荣,邵泽波[4](2013)在《单腔体气体压电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造输出性能良好的气体压电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伞形橡胶阀.分析了伞形橡胶阀的过流特性,并应用Ansys软件,对阀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伞形橡胶阀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阀工作失效时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泵工作频率低于阀一阶固有频率时,且当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大于0.8 kPa时,阀因为开启高度过大而不能恢复到关闭状态导致泵工作失效.并对泵用压电振子在泵送气体时进行了发热性能测试以及应用伞形橡胶阀所设计的单腔气体压电泵进行输送气体和液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10 V正弦交流电压驱动下,驱动电压频率小于400 Hz时,振子的热平衡温度小于70℃;输送气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38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1 889 mL/min和5.1 kPa;输送液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24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300 mL/min和25.0 kPa.(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宗卫正,朱永法[5](2010)在《共压直接成型法制备单腔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压直接成型法制备单腔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C-SOFC),单电池结构为Ni-YSZ/YSZ/LSM,YSZ为8%(x)Y2O3稳定的ZrO2,LSM为锰酸镧锶(La0.7Sr0.3MnO3).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电池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阴极和电解质之间结合紧密,LSM在阴极YSZ叁维骨架上负载性能良好;YSZ电解质薄膜厚约50μm,阳极厚约600μm,阴极层厚约100μm.研究了单电池反应温度T,阴极催化剂负载层数n,甲烷和氧气混合体积比Rmix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在T=800℃、n=2、Rmix=2时,电池性能达到最佳,开路电压为0.95V,最大电流密度为130mA·cm-2,最大功率密度为30mW·cm-2.(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刘登云,陈洪涛,杨志刚,程光明[6](2007)在《单腔体压电迭堆泵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单腔体压电迭堆泵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制作了实验用样机。分析了阀的工作原理,在阀体选择上选用了一种简单的薄膜阀。设计了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将产生的正弦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后,作为该泵的电源驱动,并对该泵的工作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测试和研究。实验测试表明:该泵工作性能稳定,其流量的最佳工作频率约为25Hz,输出压力的最佳工作频率约为7Hz。(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7年08期)

杨钊,唐健,尹家贤[7](2007)在《用于椭圆函数滤波器高级模块化设计的单腔体计算机辅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高级椭圆函数滤波器采用模块级联,其基本机构为单腔体(singlet),通过级联单腔体即可得到椭圆函数及准椭圆函数型直列式滤波器,大大降低了设计及调试难度。介绍了椭圆函数及准椭圆函数滤波器模块设计的基本结构——单腔体(singlet),提出了一种单腔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28 GHz的单腔体,其仿真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09期)

崔继英[8](2006)在《单腔体双振子压电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个压电泵模型被提出以来,压电泵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和特殊的性能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同传统泵相比,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无电磁干扰,其输出性能易于控制等优点。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压电泵的驱动部分入手,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结构新颖的被动阀压电泵—单腔体双振子压电泵。并利用压电学和流体力学等理论对压电泵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压电理论对复合圆片形压电振子的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薄板的振动理论,分析了电压驱动下压电陶瓷和金属板构成的两层复合圆形薄板的振动模式,给出了压电振子的几何方程、压电振子本构方程,并用Rayleigh-Ritz法给出了便于工程计算的近似解法。2.对压电振子变形量进行实验测试,选择适合压电泵工作的驱动激励电源信号,并分析了有无负载对压电振子中心最大变形量的影响规律。3.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探讨分析驱动电源电压、工作频率和输出压力等因素对单腔体双振子压电泵输出特性的影响规律。4.对比了单腔体双振子压电泵与单腔体单振子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试制不同腔体高度、不同阀片数量的压电泵样机,寻找泵体关键结构参数及压电振子激励方式对压电泵流量及输出压力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5-15)

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尹滔业[9](1996)在《单腔体动和QT间期双传感器频率应答性起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腔体动和QT间期双传感器频率应答性起搏的探讨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尹滔业Theevaluatilnofdualsensorcontrolledrateresponsivepacingbycardiopulmanoryexerciestesting...(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1996年04期)

林为干,喻志远[10](1986)在《单腔体四模椭圆函数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应用一种新的介质耦合技术,来激励和控制一个单一的圆柱腔体中的四个简并模式,而实现单腔四模椭圆函数滤波器的综合过程。实测曲线与理论值符合得很好。为简并模式在卫星通信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模型。(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1986年02期)

单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水刺工艺中,水刺头是提供高水针质量的关键部件。而水刺头在高压下的变形和强度大小是制造均匀、稳定、高速水针的重要前提条件。采用公式计算方法对3.5m幅宽单腔体水刺头进行简化计算,计算水刺头在30MPa水压下的压力变形及强度大小,为降低水刺头成本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腔体论文参考文献

[1].胡坤志,陈晓明,熊汉,李道通,唐明春.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单腔体滤波天线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2].王红波,王晓伟.单腔体水压水刺头的计算[J].河南科技.2015

[3].李晓娜,马文勇,邢克勇,赵春晓.单腔体结构局部开口风致内压研究[C].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4

[4].孙晓锋,杨志刚,贺业荣,邵泽波.单腔体气体压电泵设计[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

[5].宗卫正,朱永法.共压直接成型法制备单腔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J].物理化学学报.2010

[6].刘登云,陈洪涛,杨志刚,程光明.单腔体压电迭堆泵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

[7].杨钊,唐健,尹家贤.用于椭圆函数滤波器高级模块化设计的单腔体计算机辅助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

[8].崔继英.单腔体双振子压电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

[9].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尹滔业.单腔体动和QT间期双传感器频率应答性起搏的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6

[10].林为干,喻志远.单腔体四模椭圆函数滤波器[J].通信学报.1986

标签:;  ;  ;  ;  

单腔体论文-胡坤志,陈晓明,熊汉,李道通,唐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