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非真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李京波,胡伟国[1](2018)在《真性与非真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符合Strauss新标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在普通人群中的分布,为进一步明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09年至2015年住院患者中心电图诊断符合传统LBBB的患者共357例,按是否符合Strauss左束支阻滞新标准分为真性LBBB与非真性LBBB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就诊科室分布、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情况。结果非真性LBBB组151例,真性LBBB组206例。与非真性LBBB组比较,真性LBBB组年龄更小[(71.0±12.1)岁vs(73.9±10.0)岁],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比例更低(11.7%vs 19.2%),室间隔厚度更高[(10.4±1.7)mm vs(9.8±1.6)mm],LVEF<0.35的比例更低(2.4%vs 7.3%)。结论符合Strauss LBBB新标准患者,行CRT时,将更加受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陈海峰[2](2018)在《零度偏离视阈下的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再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零度偏离理论,选择疑问句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是通过反问、设问以及反问式设问的方式实现的。本文将选择疑问句的分类和选择疑问句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方式作为两对变量,总结了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若干种句法格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武斌[3](2018)在《休谟因果观念的非真性与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驳斥其他哲学家对因果关系的肯定,休谟在《人类理智研究》中从经验论的视角对因果关系的非真性进行了论证。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对于认识论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休谟从经验论和普遍性两个角度论证了因果关系的非真性,人类认识到的只是惯性。但是,因果关系对于人而言又有其必要性,是人认识和实践的必要前提。正确地认识因果关系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是具有启示价值的。(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海峰[4](2018)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倘若我们把疑问句视为零度,真性询问疑问句和非真性询问疑问句则是在共时平面下对疑问句这个零度的偏离。反问、设问和反问式设问是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方式。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学生习得汉语的角度加以探讨,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陈海峰[5](2017)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倘若我们把疑问句视为零度,真性询问疑问句和非真性询问疑问句则是在共时平面下对疑问句这个零度的偏离。反问、设问和反问式设问是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方式。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学生习得汉语的角度加以探讨,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和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本文来源于《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6-16)
陈海峰[6](2016)在《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是疑问句在共时平面下的偏离形式,具有陈述性功能,可用于传信;在陈述事实或传达信息时,传信语可评估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作为"无标记组配",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却呈现了异常态的"同现"关系,也即不能同现于线性序列中。成因如下:话主认为所传达信息的主观性可靠程度极高,无论信息是否关涉受话及其他,均可不交代信息来源;非真性询问疑问句已然是自足句,无需也不能选择传信语作为完句成分辅助成句;作为修饰语的传信语只能修饰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所传达的"基本义"信息,却不能修饰其所传达的"附加义"信息。(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6年01期)
陈海峰[7](2014)在《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具有陈述性功能、指令性功能和提议性功能,是对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询问性功能的偏离。倘若把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视为操作的零度,反问式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设问式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和反问式设问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均是对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这个操作的零度的偏离。反问式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具有陈述性功能、指令性功能和提议性功能;设问式和反问式设问非真性询问句仅具有陈述性功能。(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陈海峰[8](2012)在《再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选择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为视角,探讨了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义特征。选择疑问句选择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概括为对立关系和一致关系,两种语义关系的选择疑问句均具有转化成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倾向性,选择疑问句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转化的倾向性等级序列可构拟为:对立关系>一致关系。(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2年06期)
陈海峰[9](2012)在《论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为例,对反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设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和反问式设问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阐释。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用于传信时,语义特征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只是其语境中所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其疑问项的信息域是个空域";语用阐释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是说话人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运用疑问句的形式给予听话人信息、实物或服务亦或是向听话人求取实物或服务的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陈海峰[10](2012)在《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分别对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还从分技能设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综合课、听力课和口语课中的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还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用语的角度对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2年03期)
非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零度偏离理论,选择疑问句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是通过反问、设问以及反问式设问的方式实现的。本文将选择疑问句的分类和选择疑问句由真性询问到非真性询问的转换方式作为两对变量,总结了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若干种句法格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欣,李京波,胡伟国.真性与非真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
[2].陈海峰.零度偏离视阈下的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再分类[J].郑州师范教育.2018
[3].武斌.休谟因果观念的非真性与必要性[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陈海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J].海外华文教育.2018
[5].陈海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C].全球化的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第十四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6].陈海峰.非真性询问疑问句与传信语的异常态“同现”[J].海外华文教育.2016
[7].陈海峰.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用特征[J].龙岩学院学报.2014
[8].陈海峰.再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义特征[J].郑州师范教育.2012
[9].陈海峰.论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陈海峰.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J].海外华文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