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译本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篇翻译,对比分析,准确性,得体性
多译本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潮[1](2016)在《多译本对比分析研究——以英文小说《飘》的语篇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为各国读者充分了解世界文学打开了一扇重要窗户,但翻译质量的好坏肯定会影响读者对作品所要表达思想及情感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为此,通过对英文小说《飘》的两个译本语篇翻译的对比分析研究来说明外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读者充分理解、把握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3期)
陈旻玮[2](2015)在《叶芝《当你老了》多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你老了》这首久经吟诵的诗歌因其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真挚浓烈的爱而受到国内外无数学者高度重视。对此诗的翻译也有诸多版本,本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傅浩、袁可嘉和冰心的叁个译本,对比译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10期)
刘淼,邵青[3](2015)在《基于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对契诃夫小说叁译本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自建多译本平行语料库,对契诃夫8部小说的3个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常见的语料库检索软件和自建语料库的人工属性标注两种手段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表明,3个译本的翻译语言特征基本符合翻译语言共性假设,但由于受到小说体例和源语作品的影响,译本也会表现出一些不符合共性特征的现象。(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翠娟[4](2014)在《阐释学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的多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托马斯·哈代(1840-1928,Thomas Hardy)是在英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作为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多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单是以《绿荫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1872)、《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874)为代表的"性格和环境小说(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也即威塞克斯系列作品就足以使其名垂世界文学(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4年10期)
宋伟华[5](2014)在《析“不A不B”式的英译——基于同源多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建同源多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不A不B"式的英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和B是对义或反义语素的结构,使用频率高于A和B是同义或近义语素的结构,前者英译时多用"neither…nor…"句式,后者常用意译法;英译时A和B的排列顺序主要取决于英语的表达习惯;汉译英多以对应为主,语际显化和隐化均不明显;译者的母语背景对译文质量影响不明显,但译文的选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语言修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4年01期)
张宁[6](2014)在《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节选多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阿瑟·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的第七章(黑暗中的亮光)中最后一段的叁个译本进行多译本分析比较。叁个译本分别来自周克希(以下简称周版)、俞步凡(以下简称俞版)和王知一(以下简称王版)。叁个译本的时间有远及近,其中王版最新,出版于2007年。叁个译本各有千秋,就字数而言,周版字数最多,有581个中文字,而俞版字数最少,只有535个中文字。原文字数是324个英文字符,由于中文语言和英文语言的特点不同,一般在翻译时,英译中时的字数比例为1:1.5到1:2,就这一点而言,叁个译本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整体结构来说,原文为叁个段落,叁个译本并没有进行合段或者分段而是尊重原文的叁段结构进行翻译这也符合原文逻辑(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05期)
李静,柴秀娟[7](2012)在《汉诗英译双重比较的及物性视角研究——以唐诗《春晓》的多译本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少数学者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英译的不同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既对汉诗及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又对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的双重比较并不多见。以唐诗《春晓》的原文与译文及不同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为例,尝试从系统功能的及物性角度进行汉诗原文与译文以及不同译本之间的双重比较,来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诗英译中进行双重比较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李珂[8](2012)在《差异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多译本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自出版以来,颇受争议,但其翻译却以炽热之势走进中国。本文以其不同的中文译本为模本,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以及历史的角度,通过对比译者的社会背景等,仔细研读不同译文中的典型句子,从差异的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的个别现象。对译本中的差异,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对待,以促进翻译事业的深层次发展。(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2年10期)
王妍[9](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大卫·科波菲尔》多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通过自建《大卫·科波菲尔》小型语料库,拟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五个译本进行描写翻译研究,通过对比各译本的词汇语言、句子结构等微观特点,分析译本语言的变化性和特色性,进而探究进其翻译多样化的成因。(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2年35期)
李大卫[10](2011)在《《道德经》中名词概念翻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是道家经典着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过去110多年,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已经出现了100多种不同的英文译本。由于这些译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出自不同的译者,所以呈现出纷繁的语言现象,反映出译者各自不同的翻译策略。然而,迄今为止,对于《道德经》译本的研究多是探讨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等问题,对《道德经》众多译本横向对比分析研究的文献则不多见。平行语料库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横向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平行文本及多译本对比分析,其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尊重翻译事实,尊重平行文本及不同译本的内在关联性。分析平行文本的理论依据是,翻译者通过翻译实践实现对源语言文本的理解和转换。但是单篇翻译文本或单一译者的翻译文本只能说明翻译者个人活动,不足以成为双语对应的依据。双语关联文本对应概念和术语的确立是翻译者内部互动和谈判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遍被大家认可的翻译被更多的译者接受并被不断重复,可接受性低的翻译得到译者消极响应,逐渐淡出翻译实践。所以,可接受性较强的翻译在平行语料库中复现率就高,反之则低。平行语料库是广大译者的翻译事实及翻译策略所构成的巨大资源库,是基于翻译单位研究翻译普遍性的重要平台。这种以翻译对应单位为基础而建立的数据库,较之以单纯的单字或单词为对应基本单位的字典,应具有更强的意义对等性和翻译指导性,对于不具有语感和翻译直觉的计算机更是一个丰富的参照知识库。此论文主要探讨《道德经》多译本翻译的特征及其原因。为保证研究的准确度,此论文选用了由西方人直接从汉语本《道德经》译出的四十篇译本作为研究语料。论文采用平行语料库技术,结合定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对《道德经》中出现的一些高频名词进行对应分析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道德经》中出现的高频名词是什么?(2).《道德经》中的高频名词的对应翻译是什么?(3).《道德经》中的高频名词的翻译特征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是什么?(4).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翻译特征?研究步骤为:(1).建立《道德经》汉英翻译的对应平行语料库。第一,利用网络等手段,搜集平行文本语料,把收集好的平行文本语料进行整理。第二,建立对应单位识别,收集40篇《道德经》英译本,使用同一篇《道德经》汉语文本,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汉英对应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是古汉语文本的汉英对应,所以对应原则为句子对应,即以汉语《道德经》文本中的句子为主要的断句原则进行对应,对于个别较长的句子则进行分开对应。(2).从《道德经》汉语文本中选出准备研究的高频名词。名词概念的选择是基于汉语《道德经》文本,选词原则是肉眼观察和word软件中的查找功能相结合,首先熟读了解汉语《道德经》,然后找出汉语《道德经》中出现的名词,最后通过word软件的查找功能找出这些名词出现的频率,选择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本文以“道”、“德”、“无为”、“一”和“万物”等5个高频名词为研究对象。(3).平行语料库统计和检索分析分为两大模块: 1)对应单位检索和基本信息统计。2)全文检索及索引分析(李文中,2010,p.25)。所以此次研究使用平行语料库自身具有的检索分析功能,得出这些高频名词翻译在不同文本中出现的翻译现象的相关数据。(4).将得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到相关研究问题中去。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的结合对经典着作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传统翻译难以完成的工作,在语料库条件下可以得以实现,并且大量的语料加深了研究的可信度。随着其接受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这种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多译本平行对比分析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为以后同类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参照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多译本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你老了》这首久经吟诵的诗歌因其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真挚浓烈的爱而受到国内外无数学者高度重视。对此诗的翻译也有诸多版本,本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傅浩、袁可嘉和冰心的叁个译本,对比译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译本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潮.多译本对比分析研究——以英文小说《飘》的语篇翻译为例[J].科技视界.2016
[2].陈旻玮.叶芝《当你老了》多译本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
[3].刘淼,邵青.基于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对契诃夫小说叁译本的对比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4].刘翠娟.阐释学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的多译本分析[J].长城.2014
[5].宋伟华.析“不A不B”式的英译——基于同源多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个案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4
[6].张宁.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节选多译本分析[J].考试周刊.2014
[7].李静,柴秀娟.汉诗英译双重比较的及物性视角研究——以唐诗《春晓》的多译本分析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2
[8].李珂.差异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多译本的对比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
[9].王妍.基于语料库的《大卫·科波菲尔》多译本分析[J].考试周刊.2012
[10].李大卫.《道德经》中名词概念翻译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