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逻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性,人本理念,学校教育管理,逻辑原点
人性逻辑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铭[1](2019)在《关照人性:学校教育管理推进的逻辑原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本理念基于人性而提出,人本化教育管理的重点折射出人性的关照。把对学生人性需求的关照落实到各个方面,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建设尊重天性的教育管理文化,培植人性化教育土壤;二是设定天性发展的教育管理目标,形成人性化目标导向;叁是建构民主互动的教育管理模式,打造人性化管理空间;四是打造愉悦舒适的教育管理环境,营造人性化管理氛围;五是开展尊重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实施人性化管理实践;六是形成融入情感的教育管理评价,突出人性化管理色彩。(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张光芒[2](2019)在《“人性”话语的动态逻辑与知识考古——评邓瑗着《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运动至今历经百年有余,今朝回溯之际,我们发现常常会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两难悖谬之中: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初所倡导的文化理想的概念载体,如科学、民主、自由、启蒙、人性等等,突然失去了内涵与外延的相对稳定状态,甚至完全退化为一种所指游移的能指符号;而另一方面,我们尚未找到更有效的理论概念来阐释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史的相关话题,而只能仍然艰难地使用着它们。在此前提下,回到概念的生产过程,找到其发生学意义上的源头,即回到话语(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路遥[3](2019)在《以人性逻辑透析教育深层次问题——兼评《冲突与和合——课程改革的人性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是教育理论建构的根本起点。课程改革问题研究以人性为逻辑起点,通过"人性的冲突"视角进入现代性视域,探析出导致现代课程改革逻辑吊诡的原因。理性主义和主体认识论的合法化存在造成了启蒙理性的基本原理遭到批判与质疑,进而引发了现代性合法化的危机。基于对逻辑吊诡的原因阐释,我们需重新审视课程改革实践问题,反思课程改革中知识与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汪全先,王健[4](2019)在《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人性逻辑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体育是否具有伦理属性是能否以伦理介入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提,对其确认与把握将为学校体育伦理研究提供内在依据与理论凭借。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任何一个环节、过程都离不开人性取向的判断,人性假设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伦理道德孕育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即人性或人的本性的折射,那么人性中必然内蕴着伦理道德,由此可以推断,人性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按照事物推演的逻辑,既然人性内在具有伦理属性,而人性假设已经被确证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可以确认学校体育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中主要体现为:学校体育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实质伦理关系,学校体育终极目标具有伦理蕴意,学校体育实践需要伦理的规范与约束。依据人性逻辑对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确认与探索,既有利于明晰学校体育的伦理内涵,也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伦理的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江腊生[5](2019)在《透过现实逻辑的人性光束——陈然小说阅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陈然的小说,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如果说用当下的"底层写作""先锋写作""知识分子写作"来套,似乎都有那么一回事,却又明显感觉不对。对于陈然而言,他的创作更多的是听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而不是来自外在理念的形构。陈然的文本是冷酷的,冷酷到有时会怀疑其是否有冲动。他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看着他身边的人和事陷入惶惑、焦虑甚至恐惧,却又总是在疼痛中淡然一坏笑,笑得一口的白牙,让人感觉一阵痉挛,又一阵轻松。他的小说没有大悲,也无大喜,无论哪一种理论的阐释,都可能半途而废。因(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19年04期)
刘云杉[6](2019)在《理性、人性与自由:论马克思启蒙观的生成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关于启蒙的观点和态度是基于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和扬弃展开的,是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密切相关的。马克思考察了启蒙运动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展开了他的启蒙观。马克思的启蒙观围绕理性、劳动和自由等范畴,体现出马克思理论话语对启蒙思想的扬弃和无产阶级的理论立场。对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启蒙运动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艳媚[7](2019)在《教育管理中的人性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性是教育管理的逻辑起点和核心问题。准确研究教育管理中的人性需求对于教育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教育管理中的逻辑起点和人性假设出发,分析了教育管理中人性的消弭,对人性的回归进行了相应探讨,以期实现教育管理中人性诉求的满足,使教育回归本质。(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5期)
孙宇[8](2018)在《人性逻辑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管理中最终的教育目标是人本性的教育,对人性的教育是教育管理实践与理念中的核心问题,人性观教育与管理要重视人的本性在人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制度上要建立有利于本性规范发展并保障这些规范的有效性和有效实施,在人与社会环境中人自身能够与社会发展同步、和谐统一。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在建立有利于人性发展的规范措施,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联系的终身制教育制度,建立公正公平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制度。(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8年21期)
王川[9](2018)在《马克思人性自由观逻辑行进及其当代蕴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中融汇理论始终的主题。而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马克思经历了从少年时代追求人性的美好和幸福自身的价值,再到探寻"自由的人性"实现的过程及途径,最终在唯物史观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论述里得以成熟和完善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人终将摒弃精神和物质的屏障,开始主动思考和衡量自身价值及其实现,通过思想和实践改造世界。获得真正自由,这就是历史与现实、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完美融合。从而实现与自然、与社会、与历史规律的纯然统一,这正是马克思内心深处中最崇高的自由理想。(本文来源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娜娜[10](2018)在《魔幻、玄幻、奇幻:缺乏人性逻辑的杜撰当休矣——以《捉妖记2》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3月13日,作为贺岁档重磅推出的合家欢电影《捉妖记2》票房达到22.4亿,逼近2015年《捉妖记》创下的24亿元的高票房。单就票房成绩而论,像《捉妖记》这样的魔幻类电影无疑是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如果认真考察这类作品的美学质量,就会发现它们普遍存在着明显的背离人性逻辑的缺憾。一人性是人的本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人性的再现与表现构成人在社会中生存(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8年16期)
人性逻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文化运动至今历经百年有余,今朝回溯之际,我们发现常常会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两难悖谬之中: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初所倡导的文化理想的概念载体,如科学、民主、自由、启蒙、人性等等,突然失去了内涵与外延的相对稳定状态,甚至完全退化为一种所指游移的能指符号;而另一方面,我们尚未找到更有效的理论概念来阐释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史的相关话题,而只能仍然艰难地使用着它们。在此前提下,回到概念的生产过程,找到其发生学意义上的源头,即回到话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逻辑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铭.关照人性:学校教育管理推进的逻辑原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张光芒.“人性”话语的动态逻辑与知识考古——评邓瑗着《晚清至“五四”文学批评的人性话语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黄路遥.以人性逻辑透析教育深层次问题——兼评《冲突与和合——课程改革的人性逻辑》[J].宜宾学院学报.2019
[4].汪全先,王健.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人性逻辑确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
[5].江腊生.透过现实逻辑的人性光束——陈然小说阅读[J].创作评谭.2019
[6].刘云杉.理性、人性与自由:论马克思启蒙观的生成逻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7].田艳媚.教育管理中的人性逻辑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
[8].孙宇.人性逻辑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8
[9].王川.马克思人性自由观逻辑行进及其当代蕴意[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10].陈娜娜.魔幻、玄幻、奇幻:缺乏人性逻辑的杜撰当休矣——以《捉妖记2》为例[J].人文天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