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相机诱导

历史教学的相机诱导

王立德赵方萍(山东青岛胶州初级实验中学山东青岛266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4-053-01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诱导艺术的玄妙精伦之处在于相机而行、暗示催生、激疑促思和点石成金,其运用之妙全在一个"机"字。

一、导入新课时设置情境诱导

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教师的开篇导言尤这重要,好的导语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循循然善诱人。"它能创设一种妙然情境,把学生带进求索的意境中,以收到"收其心,固其神,凝其气"的效果。例如,在教《唐朝的衰落》时,教师播放投影:"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是史学家赵翼对唐朝衰落原因的分析。他认为唐的衰落系杨贵妃一人造成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种问题式导语起到投石激浪,把脉问诊的效果,学生的思绪能不从课外转向课堂,能不从球场转向教室吗?学生的积极性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

二、授课中途承上启下的诱导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知识除教师的精讲细述外,讲授时的诱导,重在启发性的精讲分析,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思考,逐层深入,培养历史思维力。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下,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巧妙启发学生思路,打开其心灵之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讲《辛亥革命》时,可抓住教材中的表述,适时设疑诱导:"同盟会的纲领中没有反帝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又抱有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是由表及里抓住矛盾诱发学生思维。

三、讨论时由浅入深的诱导

在学生讨论不起来时,或在讨论中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不愿再进一步讨论时,教师想方设法诱发学生讨论欲望的"引爆点",或是来自于教材的重难点,或是发生于学生思想上的终点,或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热点。教师针对学生产生认识冲突的原因,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安路口",就会诱发学生"欲罢不忍"之感。不能把讨论题抛出就万事大吉了,此时仍须诱导,可分组讨论,然后集中交流,可随时插话,给予必要的点拔,或干脆参与其间,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反对意见,引发学生争论,以弄清问题。

四、在讲完新课结尾,总结式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时的诱导,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对史实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及假象所迷惑,进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时,反复强调奴隶制虽然残酷,但在奴隶社会无论是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比原始社会有较大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社会制度的更替具有进步意义。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必理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诱导,恰恰是推进学生思维顺畅流动的助推器,也是促进学生思维符合逻辑推理走向的方向盘。因此,诱之有序,导方有度,最关键的源头还在于教师对历史本身的厚积、沉思、体味和感悟。

标签:;  ;  ;  

历史教学的相机诱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