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优势生态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生态位,竞争优势,战略定位
企业优势生态位论文文献综述
黄江明,丁玲,崔争艳[1](2016)在《企业生态位构筑商业生态竞争优势:宇通和北汽案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以宇通和北汽为案例比较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生态位分离与重迭的模式、演化过程和策略,并揭示由此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伴随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宇通和北汽两家企业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但在企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演化过程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特质。通过对宇通与北汽的比较研究,本文发现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不同的企业生态位分离与重迭的模式、演化过程及其策略,进而提出基于生态位宽度战略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模型。本研究发现,采用专业化生态位的企业,通过产品系列化,不断创新出分离的生态位,可以降低市场竞争程度;而采用多元化生态位的企业,通过产品平台化,复制出重迭的生态位,会加剧市场竞争,但其产品通用性的提升,又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本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市场竞争度、企业产品差异化与同质化的深层次原因,其研究结论对指导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6年05期)
于善波,吕丹丹,刘宇会[2](2015)在《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与优势生态位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不可避免的要与网络发生联系,网络化途径是传统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趋势日益明显。然而,在网络化道路上,企业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自身的生态位,在一定的环境中要不断加以调整以寻求适合发展的优势生态位。本文以家族企业为例,阐明了家族企业发展网络化的必要因素,分析了家族企业发展网络化成长与优势生态位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家族企业网络优势生态位的构建策略。(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5年26期)
王举颖,汪波[3](2008)在《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优势生态位分析与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集群环境下的企业生态位概念和模型,分析了集群环境下企业网络化成长与企业优势生态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基于TOPSIS算法的企业优势生态位贴近度分析模型,给出了集群企业构建并保持优势生态位的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潘丹[4](2006)在《论企业电子商务优势生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不仅适用于生物界,也同样适用于作为有机体的企业。本论文借用生态位相关理论,探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生态位,指出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要找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实现与传统商务的生态位分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成长、和传统商务协同演化,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06年08期)
企业优势生态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21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不可避免的要与网络发生联系,网络化途径是传统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趋势日益明显。然而,在网络化道路上,企业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自身的生态位,在一定的环境中要不断加以调整以寻求适合发展的优势生态位。本文以家族企业为例,阐明了家族企业发展网络化的必要因素,分析了家族企业发展网络化成长与优势生态位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家族企业网络优势生态位的构建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优势生态位论文参考文献
[1].黄江明,丁玲,崔争艳.企业生态位构筑商业生态竞争优势:宇通和北汽案例比较[J].管理评论.2016
[2].于善波,吕丹丹,刘宇会.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与优势生态位构建研究[J].新经济.2015
[3].王举颖,汪波.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优势生态位分析与构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潘丹.论企业电子商务优势生态位[J].技术与市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