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组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原,CD3,预后,抗原,肿瘤,结直肠肿瘤
化学组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畅,胡阿锦,龚苗子,王跃,王淑芳[1](2019)在《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组织抗原表达及血清肿瘤抗原关系,评估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在结直肠癌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进行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评分,将患者分成CD3低表达组与CD3高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组成、肿瘤分化程度及p TNM分期。同时比较两组肿瘤组织样本CEA、EGFR、MUC1、HER2、mesothelin、PD-1、PD-L1及FOXP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 174例组织标本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可见阳性细胞,评分均在1~12分之间。CD3低表达组年龄<30岁患者比例(9.20%)高于CD3高表达组(0%),> 65岁患者比例(33.33%)低于高表达组(57.47%)。CD3低表达组高分化癌(3.45%)及中分化癌(60.92%)比例低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74.71%),而低分化癌(27.59%)及复发/转移癌(8.05%)比例高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6.90%)。p TNM分期越高预后越差,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越低(P <0.05)。CD3低表达组患者组织样本中PD-1(P <0.001)、PD-L1(P <0.001)及FOXP3(P <0.01)水平低于CD3高表达组,而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99)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并反映患者的肿瘤相关免疫状态与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唐世峰[2](2019)在《流式细胞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流式细胞术(FCM)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淋巴结肿大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形态学诊断证实,分别为其实施FCM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FCM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当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帅[3](2019)在《IMA周围神经、淋巴管空间分布规律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周围组织内神经、淋巴管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直肠癌根治术中IMA、左结肠动脉的处理方式提供形态学依据,结合文献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血管处理的规范模式。方法13例10%福尔马林液固定的直肠癌手术标本(所有标本均行IMA高位结扎)。于IMA主干起始部至左结肠动脉起始部之间,垂直于IMA获取IMA横切段及其周围组织(其中4例标本获得IMA与肠系膜下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后连续横切片(每张切片厚度4微米,连续切四张)。对IMA以及周围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神经纤维(S-100抗体)和淋巴内皮细胞(D2-4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摄片记录IMA周围组织内神经纤维、淋巴管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IMA鞘主要由环形分布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内侧边界为平滑肌层外侧缘,外侧边界为疏松结缔组织的内侧缘,平均厚度约550um;2.于IMA鞘内可见淋巴管,围绕肠系膜下动脉均匀分布,而在IMA鞘外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管呈散在分布且无方向分布差异;3.IMA鞘内神经分布较稀疏,神经束大部分布于动脉鞘外的疏松结缔组织;4.在空间分布上,靠近IMA,神经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IMA左侧以及IMA与IMV之间,越靠近肠系膜下静脉,神经分布越少。与神经相比,淋巴管在IMA鞘内与鞘外疏松结缔组织均有分布,在动脉鞘内只有很少部分神经与淋巴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集。结论1.IMA鞘内、鞘外均存在淋巴管分布,如果需清扫IMA根部淋巴结,需要切除IMA鞘,动脉鞘淋巴管的生理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2.植物神经纤维主要分布IMA鞘外,骨骼化处理IMA,必然同时切除IMA鞘及周围的植物神经;脉络化处理IMA,保留其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有可能保留分布至左半结肠的植物神经。3.在IMA根部至左结肠动脉起始部周围组织内,由肠系膜下丛发出的植物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IMA两侧,左侧较右侧更为密集,并经由此分布至左半结肠。(本文来源于《西安医学院》期刊2019-06-01)
孙澜,邹伟,刘晓华[4](2019)在《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与检验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的诊断方法。方法设对照组,采用一组单抗及多抗试剂,对肠壁神经组织进行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①NSE染色:正常组阳性、HD病例狭窄段阴性;②S-100蛋白染色:正常组与HD病例神经细胞核染色阴性,而在巨结肠大量增生的神经丛染色阳性。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存在于神经元及轴突,S-100蛋白分布于神经纤维的雪旺氏细胞,二者形成清晰对比,可完全明确判断是否有神经元的存在和神经纤维增生的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简文静,王先明,宋淑芬,盛海艳,刘霞[5](2019)在《乳腺癌空芯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一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空心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Ki67)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的305例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Kappa检验比较本组乳腺癌患者术前穿刺标本与术后切除标本中ER、PR、HER-2、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患者空心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中ER、PR表达的一致率均为93.1%(284/305)(Kappa=0.837、0.858,P均<0.001),ER阳性染色强度判读的一致率为50.0%(101/202)(Kappa=0.244,P<0.001),PR阳性染色强度判读的一致率为68.8%(117/170)(Kappa=0.433,P<0.001),HER-2和Ki67表达判读的吻合度均为中度一致(Kappa=0.543、0.535,P均<0.001)。2种方式获取标本的ER、PR及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完全一致率分别为60.7%(185/305)、53.1%(162/305)和36.1%(110/305)。结论空芯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性很高,但其阳性染色强度及HER-2、Ki67表达的一致性均为中度一致。2种方式获取的标本,其ER、PR及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一致率均不高。(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苏国强[6](2019)在《新高考形势下化学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即将步入全面推广阶段,这将给高中化学教学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深刻认识新高考形势下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和特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本文就新高考形势下化学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简要分析了新高考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实施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18期)
周雪影[7](2019)在《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是指乳腺间质中有单个、多个独立浸润灶,病灶直径小于1 mm。临床上,广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对乳腺MIC进行检查,且检出率和准确率高。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异质性肿瘤,早期治疗存活率高,10年以上存活期超过(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如生[8](2019)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对纲要组织策略的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应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创新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这个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无时无刻在发生着新的变革,当然教育行业自然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方面也开展了纲要组织策略的应用,纲要组织策略是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整理浓缩,而组织策划的成果就是组织设计好的知识精华。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关键词、各类图文来作为整个知识体系的引子,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本文就高中化学复习教学对纲要组织策略的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12期)
李霞,谢玉环,丁尚伟,张世豪,赖瑾瑜[9](2019)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2~3级病变结节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结果为2~3级结节手术切除前进行分析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US-FNAC诊断结果,根据US-FNAC结果,对2~3级病变的结节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US-FNAC独立诊断与US-FNAC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对甲状腺2~3级结节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66例患者(70个结节)为2级病变,64例患者(64个结节)为3级病变。对2~3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独立诊断与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4.75%vs 91.53%(χ~2=1.297,P=0.255)、81.33%vs 92.00%(χ~2=3.692,P=0.055)、78.13%vs 90.00%(χ~2=3.228,P=0.072)、87.14%vs 93.24%(χ~2=1.525,P=0.217)、82.84%vs91.79%(χ~2=4.851,P=0.028),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与组织病理的一致性(Kappa=0.863,P<0.01)高于US-FNAC独立诊断(Kappa=0.711,P<0.01)。结论术前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能提高2~3级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温瑜鹏,刘彦君,任群,崔海峡,杨迪[10](2019)在《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98例浸润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超声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析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98例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为65.31%,PR阳性表达率为58.16%,Ki-67阳性表达率为67.35%,P53阳性表达率为52.04%;肿瘤边缘有毛刺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77.19%、68.42%)高于无毛刺者(48.78%、43.90%)(P<0.05),肿瘤边界强回声晕者ER阳性表达率(75.47%)高于边界清晰者(53.33%)(P<0.05),有微小钙化者Ki-67阳性表达率(79.25%)高于无微小钙化者(53.33%)(P<0.05),血供分级2~3级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75.44%、63.16%)高于0~1级者(56.10%、36.59%)(P<0.05),后方回声衰减者Ki-67、P53阳性表达率(80.95%、66.67%)高于无衰减者(57.14%、41.07%)(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表达率(52.17%、43.4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6.92%、71.15%),Ki-67、P53阳性表达率(80.43%、67.3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77%、38.46%)(P<0.05);ER、PR、Ki-67、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肿瘤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ER、PR、Ki-67、P53表达有关,有恶性超声征象者常提示ER、PR低表达,Ki-67、P53高表达,可为乳腺癌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化学组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流式细胞术(FCM)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淋巴结肿大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形态学诊断证实,分别为其实施FCM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FCM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当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组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畅,胡阿锦,龚苗子,王跃,王淑芳.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2].唐世峰.流式细胞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结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3].王帅.IMA周围神经、淋巴管空间分布规律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D].西安医学院.2019
[4].孙澜,邹伟,刘晓华.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与检验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简文静,王先明,宋淑芬,盛海艳,刘霞.乳腺癌空芯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一致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
[6].苏国强.新高考形势下化学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9
[7].周雪影.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
[8].吴如生.高中化学复习教学对纲要组织策略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
[9].李霞,谢玉环,丁尚伟,张世豪,赖瑾瑜.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2~3级病变结节的再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10].温瑜鹏,刘彦君,任群,崔海峡,杨迪.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关系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