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多糖论文-赵东贤,胡命宝,王军

福寿螺多糖论文-赵东贤,胡命宝,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寿螺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寿螺多糖,免疫功能,溶血素抗体,腹腔巨噬细胞

福寿螺多糖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贤,胡命宝,王军[1](2014)在《福寿螺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福寿螺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福寿螺多糖高、中、低剂量饲喂小鼠30 d,并设置对照组,观察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变化、血清溶血素生成、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等4个项目,探讨福寿螺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福寿螺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福寿螺中、高剂量组小鼠溶血素吸光度A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性显着(P<0.05,P<0.01)。福寿螺中、高剂量组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福寿螺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赵东贤,王军[2](2012)在《福寿螺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福寿螺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福寿螺多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并设拉米呋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5d、10d、15d、20d及停药后5d小鼠HBV-DNA的表达。结果福寿螺多糖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15d、20d后,低剂量组在给药20d后,HBV-DNA拷贝量对比给药前均有显着性下降(1)P<0.05,2)P<0.01)。高剂量组在停药5d后HBV-DNA抑制率为15.76%与对照组相比有最着性提高。结论福寿螺多糖具有降低血清HBV-DNA含量,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2年03期)

赵东贤,王克霞[3](2010)在《福寿螺多糖提取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福寿螺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醇沉浓度、溶液pH值、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无水酒精至醇沉浓度为75%、溶液的pH=9.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8 h。结论福寿螺多糖碱浸醇沉工艺经济,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0年05期)

赵东贤[4](2010)在《福寿螺多糖的提取及抗乙肝病毒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福寿螺多糖提取工艺以及其体内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在多糖提取实验中,采用碱浸醇沉法,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醇沉浓度、浸提温度、浸提酸碱度及浸提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并将提取的福寿螺多糖分离、除杂、备用。在体外实验中,以HBV-DNA克隆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的2.2.15细胞系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福寿多糖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其安全浓度范围内,选择含有五种不同浓度的福寿螺多糖及阳性对照药物3TC的培养基,对此细胞系进行培养。每3d更换相同培养基,第9d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同时设阴性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法检测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培养液中的HBV-DNA含量。以此综合评价福寿螺多糖体外抗乙肝病毒的活性作用。在体内实验中,以转基因小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福寿螺多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拉米呋啶组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5d、10d、15d、20d及停药后5d小鼠HBV-DNA的表达,从而评价福寿螺多糖体内抗HBV作用。结果:优化的多糖提取工艺为:加无水酒精至醇沉浓度为75%、溶液的pH=9.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8h。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多糖在1mg·mL-1浓度以下对细胞无毒性;在5个浓度下,对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0.57%和21.12%;对HBsAg的治疗指数为12.35;对HBV-DNA的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但抑制效果不及3TC。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多糖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15、20d,低剂量组在给药第20d, HBV-DNA拷贝量对比给药前均有下降,有显着性差异(1)P<0.05,2)p<0.01)。但各剂量组福寿螺多糖的抑制率低于同时段的拉米呋啶对照组,也具有显着差异性(7)P<0.05)。高剂量组在停药5d后HBV-DNA抑制率为15.76%与拉米呋啶组相比无差异性。结论:优化的福寿螺多糖提取工艺经济,有效,可行。福寿螺多糖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毒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图[7]表[9]参[76](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许桂芹[5](2008)在《福寿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深入研究动物多糖的药用价值,对福寿螺多糖进行分离提纯、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1.通过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出福寿螺粗多糖,在单因素分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的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分析,优化提取条件。2.福寿螺粗多糖经过除蛋白、去杂质、纤维素离子交换柱(DEAE-52)和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G-200)柱纯化,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多糖纯度。3.结合HPLC、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IR)、薄层色谱(TLC)等方法和化学分析法初步鉴定多糖的一级结构及部分理化性质。4.通过体外抗氧化,体外对DNA的保护作用和体内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功能试验,分析多糖的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活性。结果: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为90℃,固液比为1:90,时间为2h。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最终测得福寿螺粗多糖总糖含量为39.88%。2.使用DEAE-52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00柱对福寿螺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ASPS-Ⅰa和ASPS-Ⅱa两种多糖组分。经紫外光谱分析,在260nm和280 nm均无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经HPLC检测,ASPS-Ⅰa有一个吸收峰,说明ASPS-Ⅰa为均一多糖,可对其进行组成和结构分析。3.ASPS-Ⅰa通过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表明ASPS-Ⅰa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单由葡萄糖组成、主链以α-吡喃糖苷键连接为主的多糖。4.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福寿螺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表现为:在多糖浓度为3.0 mg/mL时对羟自由基和对O_2~-的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75.07%和42.41%,在多糖浓度为5 mg/mL,对H_2O_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可达到56.7%,抗肝组织自发性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率可达到67.33%。福寿螺多糖对由自由基引起的DNA链和DNA碱基损伤还具有保护作用。体内外免疫试验表明福寿螺多糖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脾脏指数,增强小鼠体内相关酶活性,从各方面提高小鼠的免疫活性。结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福寿螺多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经纯化得到组分相对均一,主链以α-吡喃糖苷键连接为主,由葡萄糖单一组成的多糖;福寿螺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活性等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8-04-01)

福寿螺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福寿螺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为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福寿螺多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并设拉米呋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5d、10d、15d、20d及停药后5d小鼠HBV-DNA的表达。结果福寿螺多糖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15d、20d后,低剂量组在给药20d后,HBV-DNA拷贝量对比给药前均有显着性下降(1)P<0.05,2)P<0.01)。高剂量组在停药5d后HBV-DNA抑制率为15.76%与对照组相比有最着性提高。结论福寿螺多糖具有降低血清HBV-DNA含量,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寿螺多糖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东贤,胡命宝,王军.福寿螺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

[2].赵东贤,王军.福寿螺多糖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作用[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

[3].赵东贤,王克霞.福寿螺多糖提取工艺优选[J].安徽医药.2010

[4].赵东贤.福寿螺多糖的提取及抗乙肝病毒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5].许桂芹.福寿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标签:;  ;  ;  ;  

福寿螺多糖论文-赵东贤,胡命宝,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