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黄春霞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黄春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度视角,城乡义务教育,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黄春霞[1](2019)在《基于制度视角下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优质教育的推广,公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对于城乡教育的不断重视,能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主要原因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完全,资源配置制度不成熟以及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只有重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才能够更好实现其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于我国城乡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失衡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水平。(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谢存德[2](2019)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均衡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尤其是强化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江西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在师资、财力、物质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地方政府应依照"四坚持"的原则,加强区域内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白文倩,徐晶晶[3](2019)在《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全国时序数据,分析并预测了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状况,发现: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不断增加,农村增长速度很快,反超城市和县镇;建立校园网百分比不断增大,城市百分比仍高于农村和县镇;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断增大,农村已超过城市和县镇;每百名学生拥有信息技术教师数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县镇,农村增长速度都很慢、整体数目偏少。基于此结论,针对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出现的不均衡,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刘明理[4](2019)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近年来,长沙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义务教育摆在教育事业的首要位置,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全市9个县(市、区)在2013年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在2015年均获(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10-12)

樊慧玲[5](2019)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前提是对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客观的测度和衡量。以我国义务教育支出规模如何合理增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实现均等化叁个基本问题为出发点,从规模绩效、效率绩效和效果绩效叁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估框架。(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田园[6](2019)在《二孩政策背景下西安开发区义务教育资源阶段性配置研究——以航天基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孩政策无疑给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以西安航天基地为例,分析了"二孩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资源阶段性配置的现实需求和问题,针对"二孩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性配置问题提出测算方法,具体包含生源预测、千人指标预测、班级数确定等,并给出西安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性资源配置的具体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兰兰[7](2019)在《县域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规划区,在县级区域内如何推进并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了当前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范围内从20世纪末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被撤并的大都是乡镇中小学。2012年后,受计划生育政策中二胎开放政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学校撤并速度放缓,学校布局调整方向开始转向。城镇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同时乡村小学“微班额”增多,镇初级中学生源不足被迫撤并。教育物力资源、教育财力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等义务教育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由于办学水平在城镇与乡村、学校与学校间差距不断加大,以至于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极不均衡的现象,难以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沙洋县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在学校构成分布、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生源分布、课程开设情况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比较分析了其他县域在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有效举措,最后为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因地制宜的开展“小微学校振兴行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轮岗、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明确政府责任、盘活闲置校产等保障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期刊2019-06-30)

郭茹[8](2019)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差距的严峻局势仍在不断加剧,并已经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危害。所以,缩小并消除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差距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研究单从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角度对差距进行分析,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本文提出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省市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情况及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目前针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参考了其他相关研究后,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做出了以下定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是政府在一定区域内,结合区域实际,运用和整合义务教育资源,创造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的能力,是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强度、结构、绩效和环境的综合体现。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从四个角度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资源配置强度在不断增强,资源配置结构在向事业性经费支出调整,资源配置成效在不断提高,而资源配置的社会环境中,政府对义务教育保持了较高的重视,而社会也一直支持民办教育,但对义务教育的捐赠支持在下降。随后构建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后,对我国各省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使用面板模型分析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的四个方面为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9-06-15)

李雪杰[9](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封丘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教育发展新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资源,推动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的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是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本文以新时代背景下封丘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和学校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该县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现状,发现该县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少且学校经费缺少自主权、学校管理水平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透析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师资力量配置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等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3)

胡祎[10](2019)在《广西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成为美好生活需求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它的普及使得千家万户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向未来,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2011年全国各省(区、市)均通过了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这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然而,当前广西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受地方经济水平严重制约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因各县(市、区)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县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更为加剧。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现存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与此,义务教育均衡性的定量评价和科学布局规划显得更为迫切。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截至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化发展,并且以县域单位做为“领头羊”,率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想要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则需要以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前提和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广西一直致力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和各项基础教育保障制度,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但依旧存在着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以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代表的财力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广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运用STATA软件和PASW 18.0软件对广西整体及区内县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得出了广西县域义务教育在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方面的配置上均存在着不均衡这一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找寻影响广西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经济原因、政策原因和社会原因,随后提出了促进广西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缓解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公平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尤其是强化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江西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在师资、财力、物质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地方政府应依照"四坚持"的原则,加强区域内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春霞.基于制度视角下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谢存德.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均衡程度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

[3].白文倩,徐晶晶.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

[4].刘明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N].湖南日报.2019

[5].樊慧玲.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9

[6].田园.二孩政策背景下西安开发区义务教育资源阶段性配置研究——以航天基地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王兰兰.县域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9

[8].郭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力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9].李雪杰.新时代背景下封丘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0].胡祎.广西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9

标签:;  ;  ;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黄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