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佳培养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樟芝,单端孢霉二烯合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功能鉴定
最佳培养基论文文献综述
原晓龙,李云琴,王毅[1](2019)在《牛樟芝actri5基因的克隆与最佳表达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牛樟芝单端孢霉二烯合酶(actri5)基因与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间的关系,从牛樟芝基因组中分离并克隆actri5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谱分析,以获得该基因的最佳表达培养基。结果表明,actri5基因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其蛋白与根纤维孔菌(Fibroporia radiculosa,XP_012177824)的TRI5蛋白的一致性为46%;ACTRI5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质基质的内质网上;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Mg~(2+)绑定位点(DDXXX)、焦磷酸与二价离子螯合区域(NDXXSFYKE)及FPP结合基序(XXRYRL)3个保守结构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牛樟芝ACTRI5与绣球菌TRI5(Sparassis crispa,XP_027613108)、变色栓菌TRI5(Trametes versicolor,XP_008037460)、球孢白僵菌TRI5(Beauveria bassiana,XP_008596951)、里氏木霉TRI5(Trichoderma reesei,XP_006964535)和Aspergillus costaricaensis TRI5(XP_025537855)聚为一支,该分支均编码单端孢霉二烯合酶;actri5基因在以果糖为碳源添加物及以番茄浸粉、酪蛋白胨和胰蛋白胨为氮源添加物的培养基上表达,而在其他培养基上不表达。本研究为牛樟芝中tri5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检测和异源表达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祝久洁,吴汉竹,孙庆文,郭文凯,徐文芬[2](2019)在《轮钟花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及培养基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轮钟花的组织培养方法,为轮钟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轮钟花茎段、叶及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2,4-D于MS或1/2MS培养基中,筛选轮钟花组织培养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最佳外植体。结果表明:诱导茎段、叶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6-BA+1.0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种子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 6-BA+0.2mg/L2,4-D;诱导种子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mg/L 6-BA+0.3mg/L NAA,分化率为80.0%;种子是诱导轮钟花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孙厚静,谌金吾,闫静,王杰,谢永[3](2019)在《灰树花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碳氮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灰树花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碳氮比。方法:选取5个灰树花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在加富培养基和不同C∶N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结果:5个菌株在加富培养基中培养,灰山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佳,其次为灰1、庆灰151与庆灰152,灰江长势最弱;5个菌株培养基碳氮比为30∶1时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佳。结论:灰树花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C∶N为30∶1。(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5期)
原晓龙,李娟,李云琴,王毅[4](2019)在《球孢白僵菌Bbpks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最佳表达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因组挖掘的方法从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获得了一条杂合PKS/NRPS基因(命名为Bbpks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该基因的功能,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bpks1基因长度为11 838 bp,编码3 945个氨基酸,其结构域顺序为KS-AT-DH-MT-KR-ACP-C-A-PP-SDR;BbPKS1蛋白与布氏虫草、半翅轮枝菌、塔宾曲霉等真菌中的杂合PKS/NRPS蛋白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AA40809.1、CEJ94083.1、OJI88893.1)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参与细胞松弛素和伊快霉素合成的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可推测该基因在球孢白僵菌中参与2,4-吡咯酮型化合物的合成;Bbpks1基因在含有乳糖、肌醇碳源的培养基上表达量较高,在以麦芽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不表达,在含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大量表达.(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丁玉萍,陶硕,马金凤,刘宇涵,郭丹[5](2018)在《降酸酵母菌Yds-10最佳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获得降酸酵母菌Yds-10最佳培养基为目的,以OD600值作为评价指标,对常用五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筛选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筛选出的基础培养基成分葡萄糖、酵母浸粉、蛋白胨、胰蛋白胨进行优化,得出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葡萄糖30g/L、酵母浸粉2.0 g/L、蛋白胨2. 0g/L、胰蛋白胨0 g/L。此培养基培养降酸酵母菌Yds-10,其培养液的OD600值比YPD培养基高大4. 1%。(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千惠,姜文龙,徐同乐,武启飞,张往祥[6](2018)在《日本海棠花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筛选及萌发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其花粉活力展开了研究,探讨并观察了观赏海棠花粉离体萌发条件和花粉萌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硼酸、硝酸钙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02%(其萌发率与0.04%浓度处理的无显着差异)、0.02%(其萌发率与0.01%浓度处理的无显着差异)时,日本海棠的平均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最高值分别达到55.2%与853.11μm、54.4%与595.07μm、37.6%与713.74μm,显着高于同一试验因素下的其余各处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的组合培养基为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以此培养基培养的日本海棠其平均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分别达到70.1%和777.02μm,显着高于除以(10%蔗糖+0.01%硼酸+0.03%硝酸钙)组合培养基处理以外的其他组合培养基处理。在日本海棠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培养第1个小时内花粉未萌发,培养2~4 h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达23.4%/h及259.01μm/h,培养8 h后,其萌发速率趋于平稳,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速度趋于平稳。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海棠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02%硼酸+0.04%硝酸钙)组合培养基,以此组合培养基培养2~4 h其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生长速率均最高。(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周霞,吴万里,胡澜怀[7](2018)在《不同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效果及最佳培养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有血清培养基与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效果,探索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最佳条件。方法将原始标本接种于2种培养基培养的MDCK细胞,比较流感病毒分离效果。将原始标本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MDCK细胞,比较MDCK细胞、样品液、接种方法、胞龄、培养温度、无血清病毒分离液含TPCK-胰酶浓度对流感病毒的影响,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红细胞凝集试验测血凝滴度。结果 2种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差异与血凝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清培养基的细胞不洗涤、24 h与48 h胞龄、直接接种、2μg/ml~3μg/ml TPCK-胰酶、34.5℃培养条件下病毒血凝滴度较高。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优于有血清培养基且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刘东旭,高鹏飞,丁玉萍,薛秀珍[8](2017)在《山葡萄酒MLF乳杆菌最佳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OD_(600)值作为评价指标,对MRS和改良M17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出基础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果汁探究不同果汁对MLF乳杆菌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果汁加量、碳源、总氮源和盐液A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组合为:大豆蛋白胨为5.4g/L,胰蛋白胨为5.4g/L,牛肉蛋白胨为3.6g/L,酵母浸粉为3.6g/L,K_2HPO_4为0.7g/L,抗坏血酸为0.5g/L,盐液A为2g/L,甘油为8g/L,乳糖为8g/L,葡萄汁为130g/L。此培养基培养MLF乳杆菌,其培养液的OD_(600)值比改良M17培养基高大约32.2%。(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邢鹏杰,高婷婷,马世玉,李文秀,王亚磊[9](2017)在《紫丁香蘑菌丝纯培养物的分类鉴定及最佳培养基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紫丁香蘑是美味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目前不稳定,其产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想得到高产稳产紫丁香蘑菌种,其菌种资源研究非常必要。将自辽宁医巫闾山采集的紫丁香蘑进行菌种收集得到菌种"CCMJ1341",对其进行ITS序列测定比对及其系统发育学的分析,结果显示菌种"CCMJ1341"为紫丁香蘑的菌丝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为KT932709,系统发育分析证实了Lepista与Tricholoma亲缘关系较近。同时选用5种培养基进行最适合培养基质的选择,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为最适合菌种"CCMJ 1341"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13 d后培养菌落直径为73.7 mm。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的栽培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王建,于佳弘,罗红霞,汪长钢,张俊[10](2016)在《复合乳酸菌最佳培养基成分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状态,对生物体维持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自行分离的乳酸菌中选取3株高产酸、生长快且抑菌效果较好的优良菌株组成复合乳酸菌,筛选并优化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L9(3~4)四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碳源、氮源、缓冲盐3个因素对复合乳酸菌菌体数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为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乳糖35g/L,乳清粉-大豆肽粉(1:1)40g/L,乙酸钠7g/L,硫酸镁0.5g/L、硫酸锰0.25g/L。采用此培养基培养的复合乳酸菌数达到5.41×10~9cfu/ml,比常规培养基培养的乳酸菌数提高了3.7倍。(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最佳培养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轮钟花的组织培养方法,为轮钟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轮钟花茎段、叶及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2,4-D于MS或1/2MS培养基中,筛选轮钟花组织培养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最佳外植体。结果表明:诱导茎段、叶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6-BA+1.0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种子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诱导率为80.0%;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6-BA+0.5mg/L 2,4-D;种子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0mg/L 6-BA+0.2mg/L2,4-D;诱导种子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mg/L 6-BA+0.3mg/L NAA,分化率为80.0%;种子是诱导轮钟花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佳培养基论文参考文献
[1].原晓龙,李云琴,王毅.牛樟芝actri5基因的克隆与最佳表达培养基的筛选[J].西部林业科学.2019
[2].祝久洁,吴汉竹,孙庆文,郭文凯,徐文芬.轮钟花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及培养基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9
[3].孙厚静,谌金吾,闫静,王杰,谢永.灰树花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碳氮比研究[J].食用菌.2019
[4].原晓龙,李娟,李云琴,王毅.球孢白僵菌Bbpks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最佳表达培养基的筛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丁玉萍,陶硕,马金凤,刘宇涵,郭丹.降酸酵母菌Yds-10最佳培养基的筛选[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李千惠,姜文龙,徐同乐,武启飞,张往祥.日本海棠花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筛选及萌发过程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8
[7].周霞,吴万里,胡澜怀.不同培养基分离流感病毒效果及最佳培养条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8].刘东旭,高鹏飞,丁玉萍,薛秀珍.山葡萄酒MLF乳杆菌最佳培养基的筛选[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邢鹏杰,高婷婷,马世玉,李文秀,王亚磊.紫丁香蘑菌丝纯培养物的分类鉴定及最佳培养基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17
[10].王建,于佳弘,罗红霞,汪长钢,张俊.复合乳酸菌最佳培养基成分的优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