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躯体形式障碍的理论基础及其成因

浅谈躯体形式障碍的理论基础及其成因

李彦亮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探讨的对象是躯体形式障碍,这是一种身心疾病,即由心理痛苦所导致的躯体不适。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研究了躯体形式障碍是什么,并且从身心关系理论探讨了其理论根源,最后从情感压抑、丧失、不被认可的痛苦这三个心理因素上分析了躯体形式障碍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身心关系;成因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238-02

1.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1.1躯体形式障碍的定义和特点

躯体形式障碍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是以躯体症状表达精神不适的一种现象。它有两个典型的特点:其一是病人被压抑的精神痛苦通过躯体的不适表现出来,其二是身体上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

1.2躯体形式障碍的起源

精神分析理论最早把无原由的躯体疾病归因于精神问题,这是“躯体形式障碍”的源头。早在弗洛伊德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时候,他就发现很多病人最初的躯体症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如头痛、肌肉抽搐等,而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他通过对患者过去的创伤性事件的分析,将这样的躯体症状归因于一种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原理是,人们的一些负面精神事件的发生,并未以情感的方式注册下来(affectsregister),意识刻意地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然而,这些情感并没有消失,他们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转化为了身体症状,以躯体化的方式困扰和折磨着人们。

1.3躯体形式障碍的案例分析

通过下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和产生:老徐,45岁,在市政府工作了20多年,某天突然感觉到胸闷,并且一直反复。他买了血压计给自己量血压,也去过大大小小的医院就诊,但检查结果都是一切正常,并无任何的疾病,然而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了,甚至还引发了抑郁和焦虑情绪。之后老徐在一个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去做了心理咨询,咨询师通过几次谈话,了解到老徐的个性特点——心胸狭窄、较为敏感且处处要强,还了解到老徐曾经在一次纪委的检查中被人诬告贪污受贿,后来经过查证,诬告者受到了严肃的处分。但是从那时起老徐对被人诬告一事始终难以释怀,他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常常会感到强烈的憋闷、委屈感。老徐想过去报复那个人,但又明白不能如此,内心的冲突一直困扰着他,最后导致了他躯体上胸闷的症状,且在其敏感的性格下这一症状被过分地关注和强化,于是不断加重。

2.躯体形式障碍发生的理论基础

2.1心理状态对躯体感受的影响

早在语言发展的初期,人们在内心极度痛苦的时候就会说:我的心都碎了。心碎虽然有着些许夸张修辞的成分,但是从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来看,情绪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过程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人体很多生理过程都是不受意识左右的,而是受到自主神经的控制,比如自主呼吸的频率、深度,心脏收缩的频率、力度,血液在全身的分布,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汗液的分泌等等,例如你并不能像有意识地收缩胸肌一样有意识地让心脏强烈地跳动一下,但是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却能对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一些与情绪有关的中枢如叶皮层、边缘系统、杏仁核等,他们都与自主神经系统有着广泛的相连,因此当情绪(心理)发生剧烈变化时,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对情绪性的冲动产生相应的反映。

例如,人在内心痛苦的时候,会产生情绪上的抑郁、悲伤,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会对情绪中枢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开始改变人体的一些生理过程,其中包括:

?情绪压抑时,呼吸会变得慢而长,甚至出现屏气的非意识行为。

?心脏收缩频率变慢,加上呼吸对心功能的影响,导致心律不齐、心悸。

?人体耗氧量增大,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胸闷、胸痛感。

?消化系统供血量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

?抑郁时人体的中枢5-羟色胺水平降低,中枢阵痛作用减弱,痛觉变得敏感。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精神的痛苦为何让人产生心碎的感觉,而“心碎”实际上是躯体化症状的一种表现,它代表着身体对于精神的反应,即心理状态对人的身体能够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

2.2躯体感受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状态能够影响身体额感受,与此同时,身体感受也会对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温度和情感的实验,来佐证这一观点。实验过程如下:两组被试身处一间室温恒定的房间,其中一组被试每人喝了一杯热水,另外一组被试每人喝了一杯冰水,随后他们被要求描述自己和家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喝了热水的一组会用更加温暖、积极的方式来描述自己与家庭的关系。热水让人的胃感到温暖,而冰水让人的胃感到冰冷,由此可见,即使是非常细微的身体体感受,对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影响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身体的感受,身体感受同样可以影响心理状态,这就是身心关系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研究躯体形式障碍的理论基础。

3.躯体形式障碍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

躯体形式障碍在身心关系理论上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心理对身体的影响上。那么哪些心理过程会造成躯体形式障碍?它们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3.1情感的压抑和替换

正如精神分析学派所认为的,作为一种不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产物,在创伤性事件中由于自身的逃避或者外界的压力而被压抑的情感可以导致躯体形式障碍。这些被压抑的情感没有被人感受到,即没有得到自我意识的确认,因而自我需要用其他方式——身体的症状——去确认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情感的压抑和替换。例如,在一个人应该感到愤怒,或者沮丧的时候,他出于种种原因不能以“愤怒”和“沮丧”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压力,或许是根本就没有人关心,他就用“头痛”、“肚子痛”等更加身体的症状使自己的感受得到确认。这种情绪情感的压抑和替换是无意识中发生的,并且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在特定的情感状态下产生固定的身体上的不适,从而形成躯体形式障碍。

3.2丧失

丧失会导致许多种类的躯体化症状,这里的丧失不仅是指具体人和物的失去,还包括自身精神层面的丧失,比如自尊感的失去、成就感的失去、自我身份感的失去等等。这种失去不一定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并不存在于意识中,但却会通过潜意识起作用。

有时人们会把这种失去的痛苦转化为某种身体的症状,使失去了的东西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保存所失去的对象,这和纹身是一个道理。假如有些人认为自己对于丧失负有一定的责任时,有可能通过躯体化的症状来惩罚自己,以缓解心中的负疚感。

3.3不被认可的痛苦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人际关系问题在心理问题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升高,其中就人与人相互信任和理解的问题。有些人遭遇的精神痛苦被周围的人,甚至被社会无情地否认了,从此他们害怕痛苦的表达不被认可,害怕精神痛苦被人曲解,害怕受到冷漠的对待,害怕被贴上“矫情”、“无病呻吟”的标签。而身体的疼痛则不会被人误解,相反,有的时候它更能让别人担忧,能够引起同情。因此他们把精神上的痛苦转化为了躯体上的痛苦,继而忍受着躯体形式障碍的折磨。

4.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躯体形式障碍的理论基础及其成因,我认为对于一种心理病症的认识和预防,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原理,才能从根本上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尽管现在的心理治疗手段已经能够对躯体形式障碍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疗,但是躯体形式障碍因为其复杂和隐蔽的的心理根源,以及多样化的症状表现形式,使得这一领域在研究和临床治疗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还是应当尽量避免这一病症的产生。

标签:;  ;  ;  

浅谈躯体形式障碍的理论基础及其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