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子胚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子胚,小孢子胚,花药,油菜
合子胚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邹明俊[1](2014)在《AGPs在油菜花药、合子胚发育过程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 AGPs)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脯氨酸的高度糖基化的蛋白分子,一般是由蛋白质核心链和碳水化合物支链构成,糖基部分通常占整个分子的90%以上,分子量在60—300kD,它分布在叶片、花、根、茎和种子等器官中。从亚细胞水平来说,它分布在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壁中,其主要存在于植物膜系统中以及分泌到胞外基质中。已有研究表明,AGPs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参与了细胞增殖、细胞膨胀和伸长、细胞程序性死亡、小孢子的发育和细胞聚集等细胞活动。本文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为材料,利用免疫定位观察AGPs在花药中的分布;其次,对AGPs在油菜合子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及作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βGlcY分别处理油菜小孢子胚和合子胚,初步对比AGPs对二种体系的影响,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对不同时期的花药做半薄切片,利用免疫定位和苯胺蓝染色,对比观察AGPs在花药中的分布特点,我们发现AGPs在不同花药时期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的区别。(2)利用手工分离技术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合子胚,并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利用多种抗体对不同时期的合子胚进行免疫荧光定位,观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JIM4识别的AGPs,在4胞原胚之前,整个胚体和胚柄都有AGPs的表面受体存在,合子胚发育成小球形胚之后,胚体中AGPs的表达消失,胚柄中的表达较弱,但靠近珠孔端的胚柄末端细胞AGPs表达较强。JIM8识别的AGPs在合子胚发育中也有自身特点,在4胞原胚之前,JIM8识别的AGPs的分布模式与JIM4识别的AGPs的分布模式相似,也同样,合子胚发育到小球形胚之后,胚体的AGPs的分布消失,而在胚柄中有较高表达,但与胚体相连的1-2个胚柄细胞却没有JIM8识别的AGPs的表达。JIM13识别的AGPs在整个合子胚的发育过程中都有表达。(3)建立小孢子胚培养体系,挑取球形的小孢子胚放在βGlcY浓度为80μM的NLN-13培养基中培养,同时,将分离出来的球形油菜合子胚放入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对比二种培养体系中的胚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胚表面出现很多蓬松的结构,一小部分胚发生变形并在表面出现很多根毛状的结果,但是大部分胚维持原来的状态,整个胚体呈红色;合子胚中则没有根毛状的结构或蓬松的结构出现,只是发育明显滞后,表明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在二个体系中的作用可能是有区别的,同时也反映出小孢子体系虽能很好的模拟合子胚的发育过程,但是二者在内在分泌中可能有一定的区别。(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4-05-18)
李清清,叶建仁,吴小芹[2](2012)在《黑松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黑松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进程,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建立了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合子胚和体细胞胚的发育进程均可划分为8个阶段,两者同一阶段的形态特征大致相同,只有第2阶段和第4阶段有细微差别。(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2年05期)
王爱芝,沈海龙,张鹏,李长海,郭敏[3](2012)在《花楸合子胚发育的形态解剖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花楸有性生殖过程及败育现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花楸合子胚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花楸属于核型胚乳;花楸受精后合子静止期为5 d左右。花楸合子(受精卵)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胚等5个阶段。在5月21日的切片材料中首次观察到受精卵。开花后6~9d(6月初)发育成原胚,开花后约15 d发育成球形胚,之后5 d发育成心形胚,开花后1个月观察到鱼雷形胚,再经过10 d左右发育成子叶胚,7月15日前后合子胚基本发育成熟。在花楸子叶胚初期有较严重的败育现象。(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胡恒康[4](2011)在《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核桃(Carya calhayensis Sarg.)为胡桃科山核桃属。山核桃不仅是重要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而且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和生态经济树种。目有,林业生产上主要采用实生苗繁殖、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本文以山核桃合子胚为材料,对合子胚发育特性、合子胚萌发、体胚发生以及体胚发生期的组织细胞学内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山核桃合子胚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山核桃合子胚发育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以及子叶胚阶段。8-16周合子胚内源激素测定结果显示:GA3和IAA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14周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1.3 ng·g-1FW、128.9 ng·g-1FW,随后逐渐下降。ZR在合子胚自然授粉后10周达到峰值,为19.2ng·g-1FW,随后呈下降趋势。ABA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自然授粉后8-10周合子胚胚性感受态较好,在合适条件下较易形成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上间接发生体细胞胚;自然授粉后11-12周的合子胚,体细胞胚较易在子叶等合子胚组分中直接发生;当合子胚发育时间为自然授粉后13-14周时,合子胚较易萌发成幼苗。2.以山核桃的合子胚为外植体,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依据,进行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合子胚无菌萌发试验的研究。比较了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和培养条件等对合子胚萌发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山核桃自然授粉后8-10周的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体胚间接发生诱导。山核桃间接发生的胚性愈伤诱导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附加1.0mg·L-1BA、0.01 mg·L-1 Picloram、0.5 g·L-1CH、20 g·L-1葡萄糖、8.0 g·L-1 agar type。pH值为5.7,继代周期以4周为宜。山核桃直接发生选取11-12的合子胚,接种到改良的WPM附加1mg·L-1BA, 1.0mg.L-12,4-D,30 g·L-1蔗糖、6.0 g·L-1 phytgel, PH值为5.7。在30℃黑暗条件进行培养,每2周转接一次,6周统计结果显示,该处理效果最好,体胚直接发生率为36.5%。合子胚无菌萌发材料为自然授粉后14周的合子胚,无菌萌发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为2mg.L-1BA、0.01mg.L-1piclaram,附加30 g.L-1葡萄糖、8.0 g·L-1 agar type A, pH值为5.7。接种后第1周暗培养,1周后转至光下进行光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该培养基结果最佳,合子胚无菌萌发率达90.3%。3.通过组织细胞学方法研究了山核桃体细胞胚的起源与发生部位,发现山核桃体胚多直接发生于合子胚胚轴和子叶表面,体细胞胚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而发育成熟。(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1-05-01)
王爱芝,沈海龙,李长海,王晓冬,郭敏[5](2010)在《花楸合子胚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楸(Sorbus Pohuashanesis Hedl)是北方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优良的绿化和经济林树种。花楸一般采用播种繁殖,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采集、调制、播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移栽、苗木生长等方面的经验。但花楸实生苗生长周期长、成型慢,且采种母树不足(林内散生),果实收集困难,早在1986年周德本就对花楸种子质量差有过报道,在秋季采收的花楸成熟种子中有40%~60%不饱满或是空粒,果实出种率仅可达1%-1.6%,也有出种率为或1.4%~2%的报道。总之,花楸种子质量差,出种率很低。(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7-31)
吴丽君[6](2009)在《湿地松合子胚发育与体胚诱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研究合子胚发育进程及影响体胚诱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湿地松合子胚发育经历多胚阶段,即发育的第2、3阶段,此阶段的合子胚为体胚诱导最佳外植体,诱导率达30%;体胚诱导最佳培养基为LP+2,4-D 2.2 mg.L-1+6-BA 1.0 mg.L-1和DCR+NAA 2.0 mg.L-1+6-BA 0.63 mg.L-1+KT 0.61 mg.L-1,其体胚诱导率分别为24%和22.75%;球果短时间冷藏及培养基添加AgNO3、pH缓冲液均有利于提高体胚诱导率。(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吴涛,陈少瑜,陈芳,王寅冰,易善军[7](2008)在《云南松合子胚发育及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云南松合子胚发育规律,2006年和2007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集昆明树木园内的云南松幼嫩球果,对其合子胚进行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据其形态特征将云南松合子胚划分为8个发育阶段。(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曾范昌[8](2007)在《棉花体细胞胚发生与合子胚发育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是体细胞向胚胎发生途径转变的发育再建(developmental reprogramming)过程,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也是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的有力证据和经典示例。体细胞胚胎发生现象被看作是开展生物学理论研究的良好模型。研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对于阐明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促进作物的遗传工程改良,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价值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比较研究了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和内源生化因子动态变化。首先,通过形态特征从棉花组织培养中鉴定出了有效胚性能力的细胞系,从而建立有效的再生体系。在细胞水平,结合细胞培养技术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了棉花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过程中两次染色体解旋的细胞学特征标记。同时,对体胚发生内源激素动态测定表明,细胞内源生长素IAA及生长素与分裂素比值的急剧增加是非胚性细胞向胚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显着的生化特征。研究表明,两次染色体解旋的细胞学活动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是紧密联系的,是棉花整个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脱分化、再分化的细胞学和生化基础。2.实现了体胚发生重要基因资源的成功挖掘,并全面分析了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谱,揭示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了分离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有关的基因,采用SSH技术分离了在胚性愈伤组织和各时期胚状体中差异表达的ESTs。进一步经过两套差异筛选程序和反向Northern blot分析,最终分离鉴定获得了671个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代表了242个非冗余基因(unigenes),囊括了以往植物界在本领域研究中分离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的大部分基因,而且一半以上的基因没有在以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中报道过。其中大约1/3胚胎发生有关基因是在GenBank中不存在的未知新基因。尤其重要和感兴趣的是分离鉴定了很多转录调控因子和细胞信号转导基因,它们很可能在启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又通过cDNA array技术系统地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进行了表达谱分析,涉及了体胚分化发育整个过程,包括胚性细胞分化前后及随后胚胎发育的典型时期(球前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揭示了这一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类不同基因类群及其特异的表达模式(expression patterns),全面阐明了这一独特的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特异和有序表达的特点。通过Northern杂交和RT-PCR进一步验证了不同类型的基因类群(gene group)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特异表达模式。3.研究了棉花合子胚形态发育进程,鉴定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合子胚,构建了六个与棉花生殖发育相关的差减文库。包括配子、合子胚、胚乳发育特异表达cDNA文库及体胚与合子胚发育差异表达cDNA文库。重点比较了合子胚发育起始与体细胞胚发育早期(胚性起始)相关基因表达谱特点,研究了两者发育起始在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上所存在的分子基础共性和差异。通过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细胞成分、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代谢途径方面,体胚和合子胚发育的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规律,整体基因表达和代谢过程都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即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态发育过程和分子基础,也证明了体细胞胚的确可以作为合子胚发育研究的良好实验模型。当然,比较也发现两者的基因表达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两者有着各自特异的功能基因表达和生物代谢过程。4.借助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挖掘预测了生长素应答基因,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注释及功能分类、Gene Ontology等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和数据库,评估了这一系列假想的生长素应答基因。大概有65.2%的候选基因能够被证实。该结果和研究数据能够大大降低基因组中候选生长素应答基因的数目并为很多未知基因提供注释。更为挖掘新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激素应答基因提供了基础。5.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表达调控复杂而又协同有序互作的分子网络整体。为了寻找和预测新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基因,更深的挖掘和理解这一生物过程,我们利用鉴定的体胚发生相关基因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富含体胚发生相关因子的分子调控互作网络,预测了很多生物调控路径。通过检索体胚发生文献和数据库,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评估。很多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这一方法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基因网络,发现细胞死亡(cell death)和细胞分裂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这个独特生物过程的两个显着过程,是体胚发生这一复杂而有序生物过程的核心标志。可以解释为:两者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很可能决定了体细胞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命运。不同激素之间的复杂的互作和动态平衡关系是体胚发生中的另一个显着特征,而且它们以不同的调控方式作用于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这两个过程。这就表明体胚发生调控网络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分子调控关系和生物过程。这一草图为以后的胚胎发生分子机制和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参考资料。6.分离克隆了一系列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候选基因的全长cDNA和部分基因启动子,通过高通量的功能验证手段研究了这些重要基因的表达、功能和亚细胞定位信息。利用gateway系列载体(重组技术)大量构建了超量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对前面实验鉴定和构建的基因网络草图中发掘的重要标记基因其进行了功能验证。一些候选基因在功能验证实验中表现了明显的预期功能表型。进一步对系列基因的启动子表达特点和细胞瞬时表达的目标蛋白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这些候选基因对于阐明体胚发生相关的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调控等分子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郝建平,金竹萍,王永康,张宝华,李登科[9](2006)在《枣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观察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对临猗梨枣、壶瓶枣、晋矮1号等13个品种的枣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诱导晋矮1号成熟胚的愈伤组织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形成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体细胞胚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呈“Y”形。枣合子胚及体细胞胚的发育均经历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五个时期。大多数品种的枣胚从球形胚期或心形胚期即开始败育,只有极少数品种可发育到成熟胚,而且合子胚形成的能力、胚败育时发育的程度等均存在着大的品种间差异,同一品种甚至同一子房内胚的发育进程也不同步。(本文来源于《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合子胚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黑松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进程,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建立了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对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合子胚和体细胞胚的发育进程均可划分为8个阶段,两者同一阶段的形态特征大致相同,只有第2阶段和第4阶段有细微差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子胚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邹明俊.AGPs在油菜花药、合子胚发育过程中的免疫荧光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4
[2].李清清,叶建仁,吴小芹.黑松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比较[J].林业科技开发.2012
[3].王爱芝,沈海龙,张鹏,李长海,郭敏.花楸合子胚发育的形态解剖学观察[J].经济林研究.2012
[4].胡恒康.山核桃合子胚发育、体胚再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5].王爱芝,沈海龙,李长海,王晓冬,郭敏.花楸合子胚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C].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6].吴丽君.湿地松合子胚发育与体胚诱导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
[7].吴涛,陈少瑜,陈芳,王寅冰,易善军.云南松合子胚发育及形态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8].曾范昌.棉花体细胞胚发生与合子胚发育相关基因的鉴定、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7
[9].郝建平,金竹萍,王永康,张宝华,李登科.枣合子胚和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观察与比较[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