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催熟论文-董朋飞,王群,苌建峰,赵亚丽,李潮海

化学催熟论文-董朋飞,王群,苌建峰,赵亚丽,李潮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催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学催熟,玉米,产量与品质,机收特性

化学催熟论文文献综述

董朋飞,王群,苌建峰,赵亚丽,李潮海[1](2018)在《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现状与玉米化学催熟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籽粒田间机械直收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黄淮海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并导致破碎率偏高是当前该区夏玉米田间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上为提高作物的机械收获质量和生产效益,常常使用化学催熟技术促进作物提前成熟,降低植株或籽粒含水率,以适应机械收获的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催熟剂及化学催熟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机械收获的影响,并对化学催熟在夏玉米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舒凯,孟永杰,梅林森,刘卫国,刘春燕[2](2015)在《化学催熟剂对套作大豆收获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耐荫品种南豆12为材料,在"玉-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研究了在R7前期、后期两个时间点喷施乙烯利、立收谷、克无踪3种化学催熟剂对大豆机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喷施时间,3种催熟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衰老、植株叶片脱落和各器官脱水干燥,这为套作大豆的机械化收获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能显着促进叶片的脱落,且对产量影响最小,但籽粒脱水缓慢;克无踪次之;而立收谷在加速籽粒脱水方面效果最为明显,至第9天籽粒含水量即降至适宜机收的水平,比对照提前了9 d,但显着降低百粒重和平均单粒重。此外,3种催熟剂对大豆籽粒的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自然脱落无显着影响。因此,在套作大豆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催熟剂,保证大豆的机械化收获。(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梅林森[3](2013)在《带状套作大豆植株机收特性及化学催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下,以耐荫、高产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研究其成熟期的植株机收特性,不同收获时间及化学催熟技术对植株机收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机械收获的大田验证,为带状套作大豆机械化收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带状套作模式下,大豆成熟期的植株特性适宜机械化收获,但不同收获时间对机收特性和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植株特性主要表现为:植株倒伏率为4.75%;植株株型72%为收敛型,28%为半张开型;株高分布集中,98%的株高在40cm以上,且77%的株高在40-60cm之间:底荚结荚位置98%在5cm以上,87%在10cmm以上:籽粒大小差异较小,单粒重基本集中在0.15~0.25g之间:豆荚易于脱水干燥但自然炸荚少。不同收获时间对植株机收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表现为:成熟期籽粒、荚皮的含水量快速降低,但茎秆含水量降速缓慢,2011年R7后15d籽粒含水量下降至17.73%,茎秆、荚皮含水量下降至36.19%和21.31%;不同收获时间的籽粒油分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大豆机械化联合收获应当在R7后第15-18d收获,此时百粒重趋于稳定且籽粒含水量低于25%,植株叶片全部脱落、摇动有明显响声,过早收获不仅降低产量,还会增加收割机的作业负荷和收割损失。2.催熟剂能促进大豆早熟、植株叶片脱落和各器官脱水干枯,为机械化收获创造有利条件,但催熟剂种类、催熟时间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百粒重。乙烯利促进叶片脱落的效果最佳,成熟初期催熟后第9d叶片已全部脱落。立收谷催熟籽粒脱水最快,成熟初期催熟后籽粒含水量在R7后第9d降至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水平(19.59%<25%),比对照提前了9d,但对百粒重的负面影响最大,成熟初期和成熟初期后第7d催熟百粒重均极显着的低于对照23.66%和13.01%:乙烯利催熟籽粒脱水最慢,对籽粒百粒重的影响最小,成熟初期和成熟初期后第7d催熟百粒重仅比对照分别降低9.48%和6.79%,但这与使用乙烯利催熟作物时会有增产作用的诸多研究结果不同,其可能是由不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所致。不同的催熟剂、不同的催熟时间对大豆籽粒的油分、蛋白质含量和经济系数均无显着影响。3.带状套作大豆的机收验证。选用谷神RG20水稻收割机对大豆进行了收获,收获结果表明,收割质量相关指标均未达到标准,只有籽粒破碎率接近规定标准。收获总损失高于标准3.31%,籽粒清洁率低于标准6.49%,籽粒破碎率高于标准1.79%,泥花率高于标准90.77%。可见,川中丘陵区带状套作大豆可以机收,但使用稻麦收割机的效果不理想,有必要研发大豆专用收割机械。(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王宗尧,欧阳凤仔,朱瑞琴[4](2012)在《油菜化学催熟技术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目前几种常用化学催熟剂及其催熟机理,化学催熟效果及其对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化学催熟剂效果的因素,化学催熟的使用技术、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今后油菜化学催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周可金,吴奇志,肖文娜,张振乾,官春云[5](2011)在《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催熟剂主要有触杀脱水式和内吸传导式2种类型,其作用方式和途径完全不同。为比较不同类型催熟剂对油菜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化学催熟对不同油菜品种造成的内源激素差异,试验选用了2种类型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并以作用效果快捷的一种复合催熟剂催熟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乙烯释放量受催熟剂影响较小,角果皮受影响较大。催熟剂明显增加了中、晚熟品种籽粒的乙烯释放量,早熟品种变化较小;使用催熟剂后角果皮乙烯释放量形成第2个高峰,且晚熟品种的峰值明显高于早、中熟品种。催熟剂显着降低角果皮吲哚乙酸(IAA)含量,其中早熟品种下降幅度最大;籽粒IAA受催熟剂影响与角果皮相反,中、晚熟品种下降幅度较大。脱落酸(ABA)受催熟剂影响与IAA相反。敌草快促进籽粒和角果皮乙烯释放,且随催熟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显着降低IAA含量,增加ABA含量,加快角果与籽粒脱水。农达对角果催熟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肖文娜,周可金[6](2010)在《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的作用,阐述了几种常用化学催熟剂及其催熟机理,分析了化学催熟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重点对油菜化学催熟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7](2010)在《两种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猝灭动力学技术研究两种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收谷和草甘膦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荧光参数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利收谷的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对角果叶绿素破坏严重,ETR、EQY下降快,造成角果光能利用率下降,产量明显降低。草甘膦催熟效果较慢,但对角果叶绿素影响小,ETR、EQY下降慢,产量较高。文中还探讨了油菜产量、含油量与角果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油菜产量与ETR、EQY、qP之间相关显着,含油量与EQY、qP相关显着,表明油菜产量形成与油分积累和后期角果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速率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肖文娜[8](2010)在《化学催熟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同时油菜收获机械化探索也应运而生,但由于油菜固有的特性而使油菜机械收获作业效率较低。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总状无限花序,着生于主茎或分枝顶端。具有无限开花结角的习性,因此油菜主茎及各分枝的角果成熟时间相差较大。本试验是通过在油菜正常成熟前8~10d喷施化学催熟剂,促使油菜角果一致成熟,为油菜规模种植奠定较好的基础。本试验在催熟剂对油菜催熟效果、产量、品质及生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试验设置对照(CK:清水)及4个药剂处理(A1:0.5%CEPA+0.3%敌草快,A2:0.3%敌草快,A3:0.15%ABA+0.5%农达,A4:0.5%农达),与4月26日喷施,进行催熟研究,并得到了如下结果和初步结论:1化学催熟剂的选用及其催熟效果1.1 0.5%CEPA+0.3%敌草快:与对照相比,经0.5%CEPA+0.3%敌草快处理的油菜在千粒重上有所降低,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在含油量上有所降低,达极显着水平;产量有所降低,达显着水平,但此处理对抑制油菜光合作用、催枯脱水的效果较好,喷药后第2~3d植株即全部脱叶变黄。1.2 0.3%敌草快:此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千粒重上有所降低,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在含油量上有所降低,达极显着水平;产量有所降低,达极显着水平,但此处理对抑制油菜光合作用、催枯脱水的效果最好,喷药后第2d植株即全部变黄。1.3 0.15%ABA+0.5%农达:经0.15%ABA+0.5%农达处理的油菜千粒重上有所降低,但未达显着水平;在产量有所降低,达显着水平;但在含油量上有所增加,达显着水平;此处理催熟催枯效果较慢,喷药后6~7d植株变黄脱叶。但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较小。1.4 0.5%农达:此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千粒重上有所增加,未达显着水平;但在产量有所降低,达显着水平;在含油量上有所增加,达显着水平;油酸及亚油酸含量上都有所降低,但未达显着水平;在亚麻酸含量上有所增加,但未达显着水平,此处理对油菜产量和品质上的影响较小,催熟脱叶效果与含敌草快的两个处理相比较慢。1.5 0.5%CEPA+0.3%敌草快对油菜的催熟效果比单一的敌草快差,0.15%ABA+0.5%农达对油菜的催熟效果比单一的农达效果好。这说明催熟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1.6对油菜进行催熟处理后,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比对照高。这说明可能是因为喷施的催熟剂对油菜有一定的逆境胁迫作用,破坏了油菜自身生物膜系统。油菜自身启动保护酶系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2化学催熟剂使用时间的确定本研究是在油菜正常成熟前8-10d喷施药剂,敌草快催枯效果显着,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油菜正常成熟前5~6d使用。农达药效反应较慢,因此建议在油菜正常成熟前10d使用。3生产中建议使用的催熟剂在本试验中,含敌草快的2个处理,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含农达的2个处理对油菜产量和含油量影响较小。而且农达对环境安全,在土壤中无残效作用,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生产上可采用0.5%农达+0.15%ABA处理,或者低浓度的敌草快+0.5%CEPA,在油菜成熟期进行喷施,实施机械化收获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肖文娜,周可金[9](2010)在《不同化学催熟剂对油菜光合生理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化学催熟剂的催熟效果及其与生长调节剂的协同作用。【方法】在油菜正常生长成熟前8~10d喷施化学催熟剂,研究其对油菜角果皮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与含油量的影响。【结果】含敌草快的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含农达处理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不同催熟剂处理后的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3%敌草快处理减产30.44%,0.5%CEPA+0.3%敌草快处理减产23.24%,0.15%ABA+0.5%农达处理减产10.45%,0.5%农达处理减产5.91%。【结论】生产上推荐使用0.5%农达+0.15%ABA,或者用0.1%敌草快+0.5%CEPA进行化学催熟,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催熟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10](2009)在《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对生长后期油菜角果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敌草快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着提高,导致角果膜脂过氧化,且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农达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较小,SOD、POD和CAT活性上升缓慢,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随着催熟时间的推移,油菜角果保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与催熟剂干扰酶系统分子结构有关.(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化学催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耐荫品种南豆12为材料,在"玉-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研究了在R7前期、后期两个时间点喷施乙烯利、立收谷、克无踪3种化学催熟剂对大豆机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喷施时间,3种催熟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衰老、植株叶片脱落和各器官脱水干燥,这为套作大豆的机械化收获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能显着促进叶片的脱落,且对产量影响最小,但籽粒脱水缓慢;克无踪次之;而立收谷在加速籽粒脱水方面效果最为明显,至第9天籽粒含水量即降至适宜机收的水平,比对照提前了9 d,但显着降低百粒重和平均单粒重。此外,3种催熟剂对大豆籽粒的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自然脱落无显着影响。因此,在套作大豆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催熟剂,保证大豆的机械化收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催熟论文参考文献

[1].董朋飞,王群,苌建峰,赵亚丽,李潮海.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现状与玉米化学催熟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

[2].舒凯,孟永杰,梅林森,刘卫国,刘春燕.化学催熟剂对套作大豆收获品质的影响研究[J].大豆科学.2015

[3].梅林森.带状套作大豆植株机收特性及化学催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4].王宗尧,欧阳凤仔,朱瑞琴.油菜化学催熟技术研究概况[J].浙江农业科学.2012

[5].周可金,吴奇志,肖文娜,张振乾,官春云.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

[6].肖文娜,周可金.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0

[7].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两种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

[8].肖文娜.化学催熟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

[9].肖文娜,周可金.不同化学催熟剂对油菜光合生理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

标签:;  ;  ;  ;  

化学催熟论文-董朋飞,王群,苌建峰,赵亚丽,李潮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