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生态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载水,外来物种,入侵,区域化生态风险评估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博,黄燕嫄[1](2018)在《压载水转移外来物种区域化生态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国际海事日主题"航运业:之于世界,不可或缺。"高度概括了航运业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桥梁,连接了全球80%以上的货物往来,在助推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海洋环境问题。其中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各类水生物和病原体对港区水域的生态环境有潜在的破坏性影响,据统计,每天有超过7 000个物种被船舶压载水转移至新地区,其中有一些致病菌和赤潮生物。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破坏当地水域的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危害渔业资源,甚至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就此,国际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国际性公约,如联合国(UN)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卫生条例(2005)》、《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而其中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下称《压载水公约》),已于2017年9月8日正式对航运界生效。本文结合《压载水公约》,探讨压载水转移外来物种区域化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为港口国履约提供新的生态环境管理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锡贞[2](2011)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它是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生态效应过程,其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和生态毒理学、地理学、灾害学等多个学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大尺度范围复杂环境背景下,描述和评价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已成为评价和管理环境中各种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分析工具,可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位于人口稠密高速发展的长江下游叁角洲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复合生态系统面临着耕地迅速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环境事故等巨大压力,潜在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该区域进行生态风险研究,可以集中反映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本论文以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为研究区,在历史考证资料和遥感影像景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沿江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特征,基于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框架,分别构建了概率型风险源和渐进型风险源两种综合生态风险值的计算模型,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再将研究区的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与绘制风险的空间分布图,进而提出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和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建议。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提供前瞻性的指导。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面临洪涝、干旱、农林病虫害等多种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以及诸多人为引发的风险事故,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泄漏、爆炸、火灾和溢油等,这些风险也能以发生概率进行描述,根据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构建概率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值的相对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句容和南京,原因在于突发环境事件和火灾风险均较高,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在四个主要风险源之中的综合概率较高,对概率型风险的贡献较高,因此导致了句容和南京的综合风险较高;在四种主要风险源的单项评价结果中,仪征有叁种风险源的结果均处于较高风险区,这就造成了其综合风险值也位于较高风险区的结果。概率型生态风险在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的分布较为分散,说明概率型风险源在本区域的分布较为分散,对整个区域均有潜在威胁,在特定的情况下,各个单项的风险源均可成为若干个区域的主导风险源,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做好规划,从关注区域生态敏感区和人群密集区的角度,疏散重大风险源,同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发生可积极应对。除以概率形式出现的生态风险外,渐进型风险是沿江地区生态风险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这类生态风险主要表现在人类开发利用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压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通过相对风险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江苏沿江地区渐进型风险源的评价模型并对其开发利用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值的相对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高风险区位于常州、江阴、张家港和南通,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用地增加比例过高。污染物排放变化带来的高风险区位于仪征、句容、江阴和海门;扬中、常熟、泰兴、南京的风险值为负值,主因在于加强了污染治理力度,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综合生态风险的高风险区位于常州、南通和江阴,较高风险区位于张家港。常州、张家港和江阴高风险的原因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风险较大,而南通高风险的原因在于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染物排放变化的风险均较大。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值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长江南岸高于长江北岸。最后,本文综合概率型生态风险评价和渐进型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12-01)
李书舒,李瑞龙,陈锐[3](2011)在《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对"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生态风险研究相关的2 347篇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类型、出版年份、所属国家或地区、学科类别、发表作者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简要描述国内的研究现状,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出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1年11期)
李谢辉[4](2010)在《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和多种数学建模及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在美国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下,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干旱、洪水、污染、水土流失4种风险源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流、黄河小北干流、泾河和灞河的一级缓冲区内;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度高的秦岭北坡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区和西安及高陵县内的部分地区。由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最后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区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周平,蒙吉军[5](2009)在《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a来,随着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生态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风险管理具有基于监控的反馈机制、风险受害者参与、程序灵活非线性化、关注成本效益等共同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发现近年来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国内现有的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的体系、机制建设较为成熟,但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机制研究尤其是预警和防范方面研究尚不成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风险来临前、风险到来时和风险过后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对生态风险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谢辉[6](2008)在《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潼关汇入黄河。渭河流域关中段是陕西省的核心区,在西部地区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可是在关中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大,渭河流域存在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日趋加剧、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渭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它是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可能性的过程,其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和生态毒理学、地理学、灾害学等多个学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大尺度上研究复杂环境背景下包含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的综合风险过程。本文以陕西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在对1990和2002年Landsat TM/ETM+遥感信息源的处理和分析后,通过引入动态分析模型,计算LUCC差异检测、LUCC单一和综合动态度、LUCC单一和综合变化趋势与状态,首先分析了这13年间7种主要土地类型的演变情况。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和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种数学建模及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在美国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步骤下,在1990和2002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分类图的基础上,以7类景观类型为风险受体,人类干扰为风险源,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划分风险小区,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将两个时期的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图进行分类符号设置后,主要获得了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个级别的区域风险区划图。针对渭河下游洪水灾害频发的现状,将研究区划分为咸阳市城区、西安市城区、高陵县、临潼区、渭南市城区、华县、华阴市、大荔县、潼关县9个区,以各区的行政边界为单位,通过综合分析对洪水灾害有影响的降水、地形、水系、过境洪水和防洪工程等自然致灾力的影响度,以及承灾体遭受不同强度洪水可能损失程度的易损性影响度,运用AHP法和因子迭加法,将反映危险性影响度评价的自然属性和反映易损性影响度评价的社会属性进行迭加从而获得了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等级图。在研究区历史资料考证和2002年ETM+遥感影像景观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干旱、洪水、污染和水土流失4种风险源,并对这4种主要风险源进行描述、度量、暴露和危害分析、确定终点、划分风险小区后,在本文构造的综合生态风险值的计算模型公式下,通过计算综合风险概率、综合生态损失度和综合社会经济易损度,获得了每个风险小区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和区域主要生态风险源5个级别的综合评价空间分布图。由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生态风险和环境管理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为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维持区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本文对由主要生态风险源综合评价而得到的5个级别风险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同时,为了要减少灾害风险和损失,认为不仅要加强本区域的防灾减灾措施,也要加强对渭河上中游的灾害预防和治理,从而才能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自然控制到人为控制,使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因此研究对4种主要风险源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为风险管理者提供对不同风险小区、不同风险源、不同风险受体进行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依据,而且能为渭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3-01)
巫丽芸[7](2004)在《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风险评价是随着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在景观基础上,描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与单一地点的生态风险评价相比,它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即存在区域分异现象,这就使其更具复杂性。参考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考虑到评价对象的尺度和空间分异的要求,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可以概括为研究区的界定与景观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以及风险综合评价等几个部分。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东山岛为例进行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东山岛主要生态风险源干旱、台风风沙、污染、水土流失等可能对东山景观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提出了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与公式,并运用遥感资料、历史记录、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完成了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东山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和东山的景观生态建设建议。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提供前瞻性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石洪华,李自珍,李维德[8](2004)在《区域生态系统风险管理的EVR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探讨了生态风险的成因、内涵 ;结合当前国际上流行的 Va R风险管理模型 ,在生态风险理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类新颖而实用的区域生态系统风险管理模型 - EVR.并对模型的特点、性质、建模思想、参数选取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 ,以干旱风险为例 ,对 EVR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它是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生态效应过程,其研究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和生态毒理学、地理学、灾害学等多个学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大尺度范围复杂环境背景下,描述和评价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统一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已成为评价和管理环境中各种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分析工具,可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位于人口稠密高速发展的长江下游叁角洲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复合生态系统面临着耕地迅速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环境事故等巨大压力,潜在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该区域进行生态风险研究,可以集中反映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本论文以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为研究区,在历史考证资料和遥感影像景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沿江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特征,基于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框架,分别构建了概率型风险源和渐进型风险源两种综合生态风险值的计算模型,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再将研究区的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与绘制风险的空间分布图,进而提出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和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建议。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提供前瞻性的指导。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面临洪涝、干旱、农林病虫害等多种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以及诸多人为引发的风险事故,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泄漏、爆炸、火灾和溢油等,这些风险也能以发生概率进行描述,根据风险度量的基本原理构建概率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值的相对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句容和南京,原因在于突发环境事件和火灾风险均较高,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在四个主要风险源之中的综合概率较高,对概率型风险的贡献较高,因此导致了句容和南京的综合风险较高;在四种主要风险源的单项评价结果中,仪征有叁种风险源的结果均处于较高风险区,这就造成了其综合风险值也位于较高风险区的结果。概率型生态风险在长江江苏段沿江地区的分布较为分散,说明概率型风险源在本区域的分布较为分散,对整个区域均有潜在威胁,在特定的情况下,各个单项的风险源均可成为若干个区域的主导风险源,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做好规划,从关注区域生态敏感区和人群密集区的角度,疏散重大风险源,同时做好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发生可积极应对。除以概率形式出现的生态风险外,渐进型风险是沿江地区生态风险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这类生态风险主要表现在人类开发利用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压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通过相对风险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江苏沿江地区渐进型风险源的评价模型并对其开发利用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值的相对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高风险区位于常州、江阴、张家港和南通,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用地增加比例过高。污染物排放变化带来的高风险区位于仪征、句容、江阴和海门;扬中、常熟、泰兴、南京的风险值为负值,主因在于加强了污染治理力度,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综合生态风险的高风险区位于常州、南通和江阴,较高风险区位于张家港。常州、张家港和江阴高风险的原因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风险较大,而南通高风险的原因在于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染物排放变化的风险均较大。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值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长江南岸高于长江北岸。最后,本文综合概率型生态风险评价和渐进型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博,黄燕嫄.压载水转移外来物种区域化生态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
[2].王锡贞.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
[3].李书舒,李瑞龙,陈锐.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展望[J].生态经济.2011
[4].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
[5].周平,蒙吉军.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
[6].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
[7].巫丽芸.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风险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8].石洪华,李自珍,李维德.区域生态系统风险管理的EVR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