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尹剑波

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尹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变行为,纳米片,电流变液,石墨

电流变悬浮液论文文献综述

尹剑波[1](2015)在《各向异性石墨烯基纳米片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液是一种重要的智能流体,其流变性能可随外加电场快速可逆变化,在传统机械、机器人、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微米体系电流变液的力学值较低、悬浮稳定性较差制约了其应用。近年,基于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受到广泛关注,纳米电流变体系表现出高的场致屈服强度和好的悬浮稳定性,然而纳米电流变液也遭遇了诸如零场粘度太高、电流变效率相对不足、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几种解决途径,如降低颗粒体积分数、提高极板粗糙度、改变颗粒形貌等,其中通过颗粒形貌调控来改善流变性能不失为一条从材料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报告介绍了具有拉长形貌的石墨烯基纳米片电流变液的最新进展,侧重探讨了形貌变化对纳米体系电流变行为的影响,展示几种新体系的宏量制备和电流变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5)摘要集》期刊2015-08-21)

王德,沈容,刘灿灿,韦世强,陆坤权[2](2015)在《纳米TiO_2颗粒对电流变悬浮液中硅油的挥发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二甲基硅油常作为电流变液分散相,当与纳米量级的介电颗粒混合组成电流变悬浮液时,在非密闭环境下极易挥发,时间足够长时,可完全挥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二氧化钛和硅油组成的悬浮液中硅油挥发增强现象,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在电流变悬浮液的硅油气-液界面上形成纳米尺度的凸型曲面,使液面上蒸气压大大提高,导致挥发增强.本文还对颗粒浓度,环境温度和硅油黏度等对硅油挥发增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15期)

尹剑波,赵晓鹏[3](2014)在《各向异性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液是一种重要的智能流体,其流变性能可随外加电场快速可逆变化,在传统机械、机器人、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微米体系电流变液的力学值较低、悬浮稳定性较差制约了其应用。近年,基于纳米颗粒的电流变液受到广泛关注,纳米电流变体系表现出高的场致屈服强度和好的悬浮稳定性,然而纳米电流变液也遭遇了诸如零场粘度太高、电流变效率相对不足、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几种解决途径,如降低颗粒体积分数、提高极板粗糙度、改变颗粒形貌等,其中通过颗粒形貌调控来改善流变性能不失为一条从材料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报告介绍了具有拉长形貌的纳米悬浮液和纳米片电流变液的最新进展,侧重探讨了形貌变化对纳米体系电流变行为的影响,展示几种新体系的宏量制备和电流变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尹剑波,畅润田,开颜,赵晓鹏[4](2013)在《核壳结构的石墨烯/氧化硅介电薄层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智能流体在外电场刺激下能快速可逆地改变自身流变性能,在传统的流体控制机械、微流器件、生物医学器械以及机器人领域具有重要技术应用前景~([1])。然而电流变材料性能不足制约了其技术发展。为克服传统的基于微米颗粒的电流变流体易于沉降、电致屈服强度不高的缺点,最近基于纳米颗粒的非传统电流变材料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各向异性形貌的纳米颗粒悬浮液被发现具有明显增强的电流变效应~([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期刊2013-07-21)

尹剑波,赵晓鹏[5](2012)在《含有石墨烯/PANI片层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液是一种自身流变特性可随外加电场调控的悬浮体,被认为可明显提升电力转换效率,特别是由于驱动电流变液工作的电场仅由一对薄片电极构成,因此可明显减小器件的设计尺寸,在医疗和生物医学装置、微流体装置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基于微米颗粒的传统电流变液由于屈服应力的缺点限制了电(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尹剑波,赵晓鹏[6](2010)在《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海胆状颗粒悬浮液的电流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海胆状形貌的Cr掺杂TiO_2电流变颗粒。利用SEM、TEM/EDS、XRD、XPS、N_2吸附等对颗粒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颗粒几乎是单分散的,在颗粒表面生长有高粗糙度的Cr掺杂TiO_2纳米针。电场作用下,通过稳态剪切粘度和动态粘弹模量研究了表面纳米结构对颗粒电流变行为影响,发现含有海胆状掺杂TiO_2颗粒的悬浮液液表现出比光滑掺杂TiO_2悬浮液更强的电流变效应,且它们(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20)

罗成[7](2009)在《电流变悬浮液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动力学理论及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变效应机理,由于它的微观性和复杂性,直到今天仍然是科学家的研究课题。无论是前期描述电流变效应的静电极化模型、界面极化模型,还是近期Weijia Wen等提出的基于极化理论的Wetting-induced效应,都存在诸多质疑。尽管专家们在极化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了结构效应,提出了如极化-结构-流变、极化-耗散-结构-流变等理论模式,但这些对电流变效应机理的描述一般是建立在静态流动场和准静态流动场的观察中,它不能充分地描述电流变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前期对电流变效应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是忽视了动态下的观察和研究,这对电流变材料的应用研究来说,无疑是不利的。本文是以S.S Zhu等所做的电流变悬浮液应用于流体动力传输的试验过程为研究背景,来展开对电流变悬浮液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偶极模型、Maxwell一Wagner模型等原有模型基础上,引入电流变液颗粒偶极矩的大小和方向在颗粒旋转时的变化,通过参考J. G. Cao等所提出的模型,建立了一个修改了的Maxwell一Wagner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理论分析了不同介电性质电流变液材料的偶极矩倾角、总偶极矩随剪切频率变化关系,以寻求理论上的最佳抗剪切变稀性能的电流变液材料。最后理论分析了电流变液颗粒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流动形式,以揭示不同流道宽、电场强度等对负载流量,或工作压差的作用及影响规律,以此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运用静电能密度方程对基于俘获效应的“结构-力”动态耦合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然后以修正的Maxwell-Wagner模型为基础,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推导出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电流变悬浮液颗粒的无量纲动力学方程,进而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拟了颗粒在不同电场情况下,在不同压力梯度场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并重点讨论和分析了电流变悬浮液颗粒在Poiseuille流场下由于俘获效应的影响,所引起的动力学特性。最后,对于不同电场强度时,相对粘度随压力梯度变化关系及电流变悬浮液颗粒在恒定电场时,压力梯度值不断递增时的终态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以探讨电流变悬浮液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流变特性及寻求最佳压力梯度值。(3)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和选型。重点讨论了试验元件对阶跃信号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实验元件在不同电场强度、工作时间下的介电常数的测量结果,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在Poiseuille流场中,在恒电场下,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敏颗粒呈链状网络结构以及导致固相分率随时间发生变化,至使控制流动场的压降缓慢上升的“俘获效应”。(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24)

孙宏丽,朱石沙[8](2006)在《FMP效应与电流变悬浮液在流动场中俘获效应的耦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FMP理论对我们实验中的俘获效应加以研究,可得知此过程中粒子的成链结构、粒子倾向(引起堆积形式变化的趋势)以及链状网络结构强度和有限的介电响应时间等信息.给出了电流变响应过程的一般动力学控制方程以及链崩溃时临界的剪切应力值(压力梯度值),及俘获粒子过程中有关结构弛豫时间的求法.(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司文捷,颜鲁婷,苗赫濯[9](2004)在《TiO_2悬浮液光电流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化学分析仪对Ti O_2悬浮液在紫外光照下产生的光电流进行了收集测试。具体研究了Ti O_2粉体晶型种类、粉体粒径分布、悬浮液浓度、辅助添加剂以及搅拌条件等对Ti O_2悬浮液光电流的影响。试验表明,光电流测试是用来表征Ti O_2悬浮液分散性能及光催化反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4-10-14)

田煜,孟永钢,温诗铸[10](2002)在《体积分数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悬浮液的电流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HAAKE RV2 0型流变仪 ,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和不同颗粒体积分数下测试了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外加电场强度升高 ,电流变液的零电场粘度急剧增加 ,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增加 ;随着电流变液中沸石颗粒体积分数升高 ,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急剧上升 .这种变化可以用颗粒间作用力与颗粒间距的关系、单位面积的颗粒链数目变化以及多体作用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来解释(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二甲基硅油常作为电流变液分散相,当与纳米量级的介电颗粒混合组成电流变悬浮液时,在非密闭环境下极易挥发,时间足够长时,可完全挥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二氧化钛和硅油组成的悬浮液中硅油挥发增强现象,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在电流变悬浮液的硅油气-液界面上形成纳米尺度的凸型曲面,使液面上蒸气压大大提高,导致挥发增强.本文还对颗粒浓度,环境温度和硅油黏度等对硅油挥发增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参考文献

[1].尹剑波.各向异性石墨烯基纳米片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C].第二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5)摘要集.2015

[2].王德,沈容,刘灿灿,韦世强,陆坤权.纳米TiO_2颗粒对电流变悬浮液中硅油的挥发增强效应[J].物理学报.2015

[3].尹剑波,赵晓鹏.各向异性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4].尹剑波,畅润田,开颜,赵晓鹏.核壳结构的石墨烯/氧化硅介电薄层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2013

[5].尹剑波,赵晓鹏.含有石墨烯/PANI片层悬浮液的电流变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2012

[6].尹剑波,赵晓鹏.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海胆状颗粒悬浮液的电流变效应[C].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2010

[7].罗成.电流变悬浮液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动力学理论及试验分析[D].湘潭大学.2009

[8].孙宏丽,朱石沙.FMP效应与电流变悬浮液在流动场中俘获效应的耦合作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

[9].司文捷,颜鲁婷,苗赫濯.TiO_2悬浮液光电流的测试[C].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4

[10].田煜,孟永钢,温诗铸.体积分数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悬浮液的电流变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2

标签:;  ;  ;  ;  

电流变悬浮液论文-尹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