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体材料论文-邱建华

铁电体材料论文-邱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电体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钙钛矿型铁电体,无金属

铁电体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我国发布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13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东南大学游雨蒙课题组在"分子铁电材料"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首次发现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这种材料由于不含金属,具备柔韧性、易加工、低能耗,低污染等特质,在光电器件、纳米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常见的钙钛矿材料包括无机钙钛矿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而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全有机钙钛矿材料,即无金属钙钛矿。东南大学的分子铁电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利用带电分子集团取代无机离子,成功制备出一大类共计23种全(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张诚平[2](2017)在《弛豫铁电体材料的微结构特性及原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结构钛酸铅以及掺杂钛酸铅(固溶体弛豫铁电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功能材料体系之一,它们在外场(如光、电、力热等)下的微结构及畴/相演变特性对于铁电、压电、光电和存储器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散射及其原位研究技术,结合X光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散射能谱等辅助方法,对钛酸铅单晶纳米棒和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微结构特性、在外场下的畴/相演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通过调控该系列材料的微观尺寸/形状、微区畴/相结构达到功能增强的基础研究和器件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微结构、性能参数。我们发现对于直径60~80nm、长度几个微米钛酸铅单晶纳米棒,该纳米棒为四方相结构,棒沿[100]晶向生长,其四方-立方(即铁电-顺电,对应于低频软模的拉曼峰的消失)相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居里点为440℃,低于块材53℃。与块材相比,E(1TO)模的软化行为的有所减弱-意味着铁电性的下降,晶胞四方率降低,元胞体积缩小。该纳米棒的成核生长过程中因表面受限而产生晶格畸变并导致尺寸效应,通过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表面活性剂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该效应。我们利用透射电镜高分辨像(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研究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畴、相结构,重点关注衍射点发生的分裂(及畴/相微结构重整,分裂的行为和畴所处的相以及畴结构的类型密切相关)。通过总结该材料中衍射(即倒空间点阵)的分裂规律,我们即可以得到正空间畴/相微结构的演化规律。例如:我们的发现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四方相的90°畴的衍射点分裂的方向往往垂直于畴界,分裂的大小与(c/a-1)成正比(c,a为晶格参数),并与密勒指数的和|h+ l|成正比。该类型的畴演变导致产生孪晶扭曲形变,90°畴界即为孪晶面,从而给出大小为c/a-1的应变。所以,通过畴/相微结构重整,在铌镁酸铅-钛酸铅材料中引入较大的c/a率或局部的c/a率的变化,都将是提高该材料压电、柔韧性和机械写入存储性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我们外加电场和应力场,在透射电镜中原位研究了 PMN-PT单晶的畴结构在外场下的响应。外电场下银镁酸铅-钛酸铅畴界运动的弛豫时间较长,这是由于材料中存在着很小的纳米畴(即具有高密度的畴界),而畴界上的钉扎中心如氧空缺等就是畴运动必须克服的势垒;此外,纳米畴结构形成的局域闭合涡旋会导致电场屏蔽,也不利于电场的畴翻转。相对而言,在外加应力场条件下,畴界总是可以较快地完成纵向生长,之后将垂直于畴界方向横向生长、以及合并,这也揭示了利用力场改变铌镁酸铅-钛酸铅材料中的微畴结构的优势。最后,我们在室温下利用高压应力场在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材料中引入了相结构的重整。结合高压激光拉曼散射的原位研究和透射电镜观测,我们发现了在高压加载达到11GPa时,铌镁酸铅-钛酸铅开始出现明显的相结构重整,表现为740cm-1和810cm-1振动模式的合并。由于低频软模的拉曼峰依然存在,该相结构变化并非经典理论给出的压致四方-立方(铁电-顺电)相变。由于在铁电-压电材料中不同方向的应力、电场(二者相互耦合)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相变次序,对应于不同的相图和相界。我们认为在高压下出现的该相结构的转变是趋向于一个铁电相-铁电相的准同相界(该准同相界的出现将导致材料压电性能的极大增强),相应的透射电镜电子衍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邱建华[3](2015)在《铁电体材料电热效应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体材料的本质特征在于某一温度范围内自发极化的存在,且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在电场作用下,其取向可以改变。因此狭义地讲,只有基于极化反转的应用才真正属于铁电性的应用。过去几十年内,由于铁电体材料具有非常好的介电性、压电性和热释电性等多种不同的性质,以及其在动力学随机存储器、传感器、电容器和换能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作为热释电效应的逆效应,可以预见铁电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热效应。电热效应是指绝热条件下在铁电材料上增加或减小一外电场能引起材料温度的变化。因此,电热效应在制冷设备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对铁电材料电热效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铁电体材料只有在居里温度附近较小的温度范围内才具有巨电热效应,且其居里温度一般远高于室温,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室温制冷应用。因此,本论文旨在调控铁电体材料的电热效应,以此寻找居里温度在室温附近,且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的巨电热效应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唯象朗道一德文希尔理论,发展和建立了钛酸铅/钛酸锶双层薄膜和钛酸锶铅薄膜的热力学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薄膜生长取向对钛酸铅/钛酸锶双层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以及锶含量对钛酸锶铅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传统的铁电钛酸铅材料具有良好的热释电性质,但是其居里温度远高于室温,因此,我们利用钛酸锶材料低居里温度的特点,与钛酸铅形成复合材料,达到降低钛酸铅居里温度并提高其电热效应的目的。首先研究了室温下钛酸铅/钛酸锶双层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这是因为双层薄膜比各自单相薄膜具有更好的铁电性质。结果表明钛酸锶的厚度比在0.3-0.4左右时,双层薄膜具有最大的电热效应,而且(111)择优生长取向的双层薄膜比(110)和(001)取向薄膜的电热效应大。虽然,室温下钛酸铅/钛酸锶双层薄膜的电热效应比纯钛酸铅薄膜的大,但是其绝热温度改变值仍然较小。因此,我们又研究了不同锶含量对钛酸锶铅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结果表明锶含量对薄膜电热效应的影响较大,通过合理控制锶含量以及薄膜与基底之问的失配应变,可以调控钛酸锶铅薄膜的室温电热效应。二、基于传统铁电体材料的唯象朗道一德文希尔理论,发展和建立了铁电聚合物薄膜的热力学理论模型,研究了失配应变和外部应力对聚合物薄膜电热效应的影响,获得了聚合物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机理。选取铁电聚合物薄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居里温度接近室温的特点,我们首先研究了薄膜与衬底之间的失配应变对P(VDF-TrFE) (70/30)和P(VDF-TrFE)(65/35)聚合物薄膜电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应变能减小聚合物薄膜的居里温度,这与传统铁电体材料的情形相反,原因是由于聚合物分子链的排列使得压应变能减小其铁电极化强度。而且聚合物薄膜的电热效应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其工作温度(电热效应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范围较窄。因此,利用薄膜与衬底之间的失配应变是一种有效调控薄膜电热效应的手段。但是仅仅依靠失配应变的作用还不能使其工作温度达到室温,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给薄膜施加外部应力。结果表明张应力能极大地降低聚合物薄膜的居里湿度,使其达到室温,但是又在-定程度上会减小聚合物薄膜的电热效应。因此,如果选取合适的失配应变和外部应力,也能使聚合物薄膜在室温条件下实现22 K的绝热温度变化,这将能应用于实际的室温制冷。叁、基于唯象朗道—德文希尔理论,结合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相变性质,首次建立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热力学理论模型,解释了不同钛酸铅成份单晶的相交、铁电、介电、压电、电光和电热性质。近来,实验发现弛豫性铁电体材料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具有大的电热效应,其居里温度接近室温,而且最大的电热效应在很宽温度范围内都能实现,这将为实际的制冷应用提供潜力。但是,铌镁酸铅-钛酸铅的物理性质依赖于钛酸铅的含量,并且不同钛酸铅含量的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具有复杂的相变性质,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完整地解释它。因此,基于唯象朗道—德文希尔理论,结合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相变性质,我们首次建立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热力学理论模型,通过拟合实验结果得到模型参数,利用热力学计算解释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温度—成份”相图,以及不同钛酸铅含量的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铁电、介电、压电、电光性质。但是该理论模型也有缺点,它不能用来解释准同型相界附近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压电性质,这可能是由于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材料具有多晶结构或存在两相共存情形。基于此理论模型,我们研究了不同钛酸铅含量的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电热效应。在钛酸铅含量为31%的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中发现了负电热效应,这可能是内于电场诱导的极化纳米畴导致沿电场方向的极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先前的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并且电场的增加会导致单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大的电热效应,这与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因此,该理论模型能够被用来预测和解释相关的实验结果,能为实验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四、依据唯象朗道—德文希尔理论,考虑多畴薄膜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建立了多畴钛酸钡薄膜的热力学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电畴结构与薄膜电热效应的关联性,获得了失配应变对多畴薄膜电热效应的调控机理。实验和相场模拟方法均揭示材料内部电畴结构可以调控其电热效应,因此,我们选取传统铁电体材料钛酸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畴钛酸钡薄膜的热力学理论模型,探讨了不同电畴结构对钛酸钡薄膜电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畴结构的钛酸钡薄膜比单畴结构的电热效应大,并且ca1/ca2/ca1/ca2多畴态的钛酸钡薄膜具有较大的室温电热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5-04-01)

蒲甜松[4](2014)在《基于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的高性能铁电体材料在薄膜电容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础的聚合物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共聚物及弛豫铁电体的叁元共聚物由于其优异的铁电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铁电材料。有机聚合物材料易于制成薄膜(微米)和超薄膜(纳米),结合铁电材料高介电特性,将其制成的薄膜电容器在储能方面具有极大的前景。通过对正常铁电体材料的改性得到的弛豫性铁电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来正常铁电材料出现的矫顽场过大,并可大幅度的提高可释放的能量密度;而利用其在电场电压为零时具有的双稳定的极化状态可以将其制成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eRAM),除了具有传统的存储器件的功能外,薄膜化的FeRAM具有的非易失特性可以更好的来保存数据,此外还可以有效降低其尺寸和功耗,有助于电子器件的进一步集成,可以推动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然而,FeRAM存在着“疲劳”和“印记”效应的缺点,本文就“印记”效应及电极层和铁电层之间的中间层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适当的引入电活性材料来消除这种不利因素,最终可以实现“印记”效应对FeRAM性能影响最小化,并提高了器件的翻转速度,为实现快速存储技术提供了可能。文章还就喷墨打印制作的银电极来替代传统的蒸镀法得到的钛电极性能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11-20)

鲁圣国[5](2013)在《驰豫型铁电体材料的巨电卡效应和电致伸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体材料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偶极子沿外电场取向,导致其极化强度及相应的等温熵或绝热温度发生变化。这就是电卡效应。电卡效应是热释电效应的逆效应。由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方法会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损害,迫切需要新的制冷方法来取代传统方法。固态相变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方式。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释放,从而对环境友好。磁卡效应也来源于一种固态相变,但由于磁铁的尺寸要求,因而磁卡制冷器件难以小型化。电卡制冷器件在设计上则非常灵活,因而受到(本文来源于《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20)

刘宁,苏煜[6](2013)在《利用相场计算方法研究表/界面效应对铁电纳米体材料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固体表面张力以及界面特性对纳米铁电材料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场计算分析。研究对象包括铁电纳米颗粒,纳米薄膜以及纳米多晶。通过计算分析发现,表/界面效应会对铁电纳米材料的极化强度分布产生明显的干预;在其作用下,纳米材料尺寸的减小会导致其残余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喻亚林[7](2012)在《铁电驻极体材料的力电耦合分析及其光电耦合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铁电驻极体材料的力电耦合本构关系,分析了在大变形情况下铁电驻极体材料的力电耦合性质和稳定性。基于非线性场理论,本文推导了力电耦合的平衡方程和稳定性条件,并研究了在外力和电压同时作用下的压电性和力电耦合稳定性。此外,本文设计了铁电驻极体和液晶高弹聚合物(LCE)的复合结构实现光电转换的功能,研究了光电耦合性质。研究表明,当外部载荷存在时,铁电驻极体材料的正逆压电系数仍然相等。铁电驻极体的压电系数d33与极化电荷密度几乎成正比,随聚合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当外力较小时,压电系数几乎不受外力影响;当外力较大时,压电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变形情况下,压电系数随电压线性变化;当电压足够大而引起大变形时,压电系数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为了保证铁电驻极体材料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对应的Hessian矩阵应该是正定的。铁电驻极体材料存在两个临界失稳电压,而且临界失稳电压的绝对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对于铁电驻极体和液晶高弹聚合物的复合结构的理论分析表明,感应电荷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耦合系数同铁电驻极体的压电系数,液晶高弹聚合物的光致应变系数以及LCE梁的宽度成正比。当液晶高弹聚合物梁的厚度一定时,光电耦合系数随入射光的特征衰减尺寸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当梁的厚度与入射光的特征衰减尺寸的比值为2.688时,光电耦合系数取最大值。光电耦合系数随LCE梁的长度增大而减小,随LCE杨氏模量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2-14)

黄攀[8](2008)在《铁电体材料高介电常数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波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种微波天线和微波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相控阵天线的基本元件,移相器起着重要的作用,铁电体移相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与之相关的铁电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引起许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兴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迫切需要研究铁电体材料参数测试方法。但目前为止,对于微波电介质材料的高介电常数测试,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成熟的标准和技术。因而,铁电体材料高频高介电性能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基于传输线理论、微波理论、矩形波导理论,进行了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微波测试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对测试方法和原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介绍了测量微波材料电磁参数的一些方法,例如:S参数法、双短路法、部分填充法,其中S参数法包括传输反射法和奇偶模法,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了测量过程中的厚度谐振问题,为测试样品的厚度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作为重点,文中对铁电体材料样品进行了测量,测量方法采用S参数法和部分填充法,通过比较可以看出S参数法比较适合于高介电常数材料的测量。此外,还对铁电体材料样品进行了高低温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铁电体材料的介电常数较高,达到了100。最后对全文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1-01)

王慧,朱静,苗澍,金红政,张孝文[9](2007)在《弛豫铁电体材料PMN及PMN-PT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弛豫铁电体PMN(Pb(Mg1/3Nb2/3)O3)和PMN-xPT(Pb(Mg1/3Nb2/3)O3-xPbTiO3)由纳米畴结构组成。在弛豫铁电体PMN中B位有序的模型,以及有序畴和极化微区的关系是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采用纳米束电子衍射和能谱分析结合的手段确定了B位有序的杂乱位置模型;在有序畴和无序基体之间的成分波动最剧烈,有序无序界面可能是极化中心的位置;电子衍射和高分辨像还发现了片状反铁电畴结构,这种结构与铁电有序相互竞争,使得PMN中局部结构的相互竞争更加复杂。在PMN-xPT中准同型相界附近的单斜相的本质一直存在异议,X光衍射、中子衍射以及偏光显微镜只能给出宏观的结果,不能给出纳米尺度的结构信息,本文利用会聚束电子衍射,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确定单斜相MC具有多层次的畴结构,在纳米尺度具有四方对称性,而在宏观尺度由于平均效应具有单斜对称性。文中还讨论了采用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铁电体时,遇到的技术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严锋,包鹏,朱劲松,王业宁[10](2006)在《弛豫铁电体材料的内耗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耗测量被证明是研究弛豫铁电体中相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研究了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 O3(PMNTx),(0<x<33)在低频(0.1 Hz至10 Hz)和音频(1 kHz)的内耗。实验表明在铁电微畴的冻结温度出现了一个相变内耗峰和模量的软化,并且随作PbTi O3含量的增加相变逐渐增强,该相变与微畴冻结之间的关系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我们还测量到了铁电纳米微畴的反转引起的力学响应,这与其介电响应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物理学进展》期刊2006年Z1期)

铁电体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钙钛矿结构钛酸铅以及掺杂钛酸铅(固溶体弛豫铁电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功能材料体系之一,它们在外场(如光、电、力热等)下的微结构及畴/相演变特性对于铁电、压电、光电和存储器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散射及其原位研究技术,结合X光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散射能谱等辅助方法,对钛酸铅单晶纳米棒和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微结构特性、在外场下的畴/相演变行为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通过调控该系列材料的微观尺寸/形状、微区畴/相结构达到功能增强的基础研究和器件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微结构、性能参数。我们发现对于直径60~80nm、长度几个微米钛酸铅单晶纳米棒,该纳米棒为四方相结构,棒沿[100]晶向生长,其四方-立方(即铁电-顺电,对应于低频软模的拉曼峰的消失)相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居里点为440℃,低于块材53℃。与块材相比,E(1TO)模的软化行为的有所减弱-意味着铁电性的下降,晶胞四方率降低,元胞体积缩小。该纳米棒的成核生长过程中因表面受限而产生晶格畸变并导致尺寸效应,通过在制备过程中使用表面活性剂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该效应。我们利用透射电镜高分辨像(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研究了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畴、相结构,重点关注衍射点发生的分裂(及畴/相微结构重整,分裂的行为和畴所处的相以及畴结构的类型密切相关)。通过总结该材料中衍射(即倒空间点阵)的分裂规律,我们即可以得到正空间畴/相微结构的演化规律。例如:我们的发现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四方相的90°畴的衍射点分裂的方向往往垂直于畴界,分裂的大小与(c/a-1)成正比(c,a为晶格参数),并与密勒指数的和|h+ l|成正比。该类型的畴演变导致产生孪晶扭曲形变,90°畴界即为孪晶面,从而给出大小为c/a-1的应变。所以,通过畴/相微结构重整,在铌镁酸铅-钛酸铅材料中引入较大的c/a率或局部的c/a率的变化,都将是提高该材料压电、柔韧性和机械写入存储性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我们外加电场和应力场,在透射电镜中原位研究了 PMN-PT单晶的畴结构在外场下的响应。外电场下银镁酸铅-钛酸铅畴界运动的弛豫时间较长,这是由于材料中存在着很小的纳米畴(即具有高密度的畴界),而畴界上的钉扎中心如氧空缺等就是畴运动必须克服的势垒;此外,纳米畴结构形成的局域闭合涡旋会导致电场屏蔽,也不利于电场的畴翻转。相对而言,在外加应力场条件下,畴界总是可以较快地完成纵向生长,之后将垂直于畴界方向横向生长、以及合并,这也揭示了利用力场改变铌镁酸铅-钛酸铅材料中的微畴结构的优势。最后,我们在室温下利用高压应力场在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材料中引入了相结构的重整。结合高压激光拉曼散射的原位研究和透射电镜观测,我们发现了在高压加载达到11GPa时,铌镁酸铅-钛酸铅开始出现明显的相结构重整,表现为740cm-1和810cm-1振动模式的合并。由于低频软模的拉曼峰依然存在,该相结构变化并非经典理论给出的压致四方-立方(铁电-顺电)相变。由于在铁电-压电材料中不同方向的应力、电场(二者相互耦合)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相变次序,对应于不同的相图和相界。我们认为在高压下出现的该相结构的转变是趋向于一个铁电相-铁电相的准同相界(该准同相界的出现将导致材料压电性能的极大增强),相应的透射电镜电子衍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电体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发布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材料[J].传感器世界.2018

[2].张诚平.弛豫铁电体材料的微结构特性及原位研究[D].南京大学.2017

[3].邱建华.铁电体材料电热效应的调控[D].江苏大学.2015

[4].蒲甜松.基于聚(偏氟乙烯—叁氟乙烯)的高性能铁电体材料在薄膜电容器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鲁圣国.驰豫型铁电体材料的巨电卡效应和电致伸缩性能[C].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6].刘宁,苏煜.利用相场计算方法研究表/界面效应对铁电纳米体材料特性的影响[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7].喻亚林.铁电驻极体材料的力电耦合分析及其光电耦合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

[8].黄攀.铁电体材料高介电常数测试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9].王慧,朱静,苗澍,金红政,张孝文.弛豫铁电体材料PMN及PMN-PT的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7

[10].严锋,包鹏,朱劲松,王业宁.弛豫铁电体材料的内耗研究(英文)[J].物理学进展.2006

标签:;  ;  

铁电体材料论文-邱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