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增强效应论文-焦浈

剂量增强效应论文-焦浈

导读:本文包含了剂量增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拟南芥,抗逆性,拟南芥幼苗,低剂量

剂量增强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焦浈[1](2018)在《低剂量~(12)C~(6+)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核农学发展高峰论坛论文报告集》期刊2018-12-15)

薛婧[2](2018)在《低剂量地西他滨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修复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胰岛β3细胞损伤与胰岛慢性炎性微环境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显着的免疫调控效应,能改善胰岛炎性微环境,从而保护胰岛数量和功能、发挥降糖效应,应用前景良好。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单次的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胰岛保护效果和降糖效果不持久。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是一种表观调控药物,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发现小剂量DAC具有持久的免疫调控能力,能促使促炎型巨噬细胞向抑炎型转变,从而预防或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因此本课题探究了小剂量DAC和单次输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联合治疗能否增强MSCs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保护效应和降糖效应。研究方法:利用高脂喂养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进行2型糖尿病小鼠造模。小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AC组、MSCs组、DAC和MSCs联合治疗组。记录小鼠血糖和体重,并分别在治疗后1、2、4周处死小鼠,利用免疫荧光等观察小鼠胰岛形态结构、细胞分布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等。体外实验观察了 DAC和UC-MSCs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谱和表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治疗后1周DAC和MSCs联合治疗组和MSCs组效果相似,单用DAC没有降糖效果。但MSCs组降糖效应维持2周左右,联合治疗组的降糖效应可延长至治疗后4周。同时治疗后4周,联合治疗组小鼠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实验和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均优于MSCs组。胰岛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SCs组胰岛保护作用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但联合治疗组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可持续到治疗后4周。同时免疫荧光发现治疗后4周,与MSCs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小鼠胰岛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β)表达下降,促炎型巨噬细胞减少,抗炎型巨噬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联合治疗组延长的胰岛保护效应与胰岛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相关。体外实验发现,UC-MSCs能促使骨髓来源的小鼠巨噬细胞从促炎向抑炎表型转变,并降低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DAC和MSCs联合作用能进一步促使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极化,并伴随着巨噬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增强。加入该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的极化减弱,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了 DAC和MSCs联合作用下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的极化。研究结论:小剂量DAC能延长单次UC-MSCs输注后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保护效应和降糖效应,这一效应和巨噬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抑炎表型的极化相关。本研究丰富了 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8-05-23)

李小龙,陆妩,王信,郭旗,何承发[3](2018)在《典型模拟电路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的研究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变剂量率和变温两种辐照方法,对4款典型模拟电路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与评估,分析了两种辐照方法下其辐照敏感参数的变化,比较了不同辐照方式下器件的退化程度,讨论了这两种实验室加速评估低剂量率辐照损伤方法的机理.结果显示,变剂量率辐照可以较快地预测实际低剂量率下的辐照损伤趋势,且在较低的总剂量下能够给出不太保守的估计,但其预测的总剂量受到器件退化速度的影响;变温辐照加速评估方法能够保守地估计其低剂量率下的辐照损伤,其评估范围不仅可达1000 Gy(Si),且可将评估时间缩短为12 h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双极电路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与感生的界面态密度和氢化的氧空位缺陷有关,辐照时剂量率和温度的改变会促进界面态的生长,抑制界面态的钝化作用,从而激发器件的辐照损伤潜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姚志斌,陈伟,何宝平,马武英,盛江坤[4](2018)在《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的高温辐照加速试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包含温度场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ELDRS)的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了辐照温度、剂量率、总剂量和辐射感生产物浓度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工艺参数,如氧化物陷阱浓度、能级,含H缺陷浓度及界面陷阱钝化能对最佳辐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辐照温度是辐射感生产物产生与退火相互竞争的结果,且辐射感生产物的退火行为是决定最佳辐照温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氧化物陷阱的热激发能及界面陷阱的钝化能对最佳辐照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是不同器件最佳辐照温度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红梅[5](2017)在《低剂量辐射通过mTOR信号通路增强多柔比星抑瘤效应并对抗其心脏毒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作为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损伤,尤以其心脏毒性更为显着。如何在不减弱DOX抗肿瘤作用的同时,降低DOX引起的心脏毒性,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有研究证明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可诱导机体正常组织的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同时对肿瘤组织亦有一定的抑瘤效应。也有学者证实m 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不仅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且在心肌细胞的生长、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有研究发现LDR可通过调节m TOR上游信号通路促进机体正常组织的生长发育,而LDR是否通过调节m TOR信号通路对肿瘤组织及心肌组织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LDR可通过对抗DOX诱导的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降低DOX的心脏毒性,另外发现LDR与DOX对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协同抑瘤效应。本研究选用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乳腺癌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荷瘤鼠体重及瘤重变化,研究移植瘤组织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分析移植瘤组织及心肌组织m TOR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LDR对DOX抑瘤效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选取24只8周龄的BALB/c健康雌性小鼠,每只小鼠右腋下注射无血清的4T1乳腺癌细胞悬液0.1 ml(2×107/毫升),构建乳腺癌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长径为3-5毫米时进行实验。荷瘤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Control组、LDR组(75m Gy)、DOX组(DOX腹腔注射)、LDR+DOX组(LDR72小时后腹腔注射DOX)。称量荷瘤鼠体重及瘤重,观察LDR与DOX对荷瘤鼠的体重及瘤重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Ki-67与CD34的表达水平,研究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情况;HE染色、TUNEL法检测各实验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各实验组肿瘤组织及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及m 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荷瘤鼠体重结果:DOX组与LDR+DOX组体重均下降,DOX组下降显着。瘤重结果:DOX组与LDR+DOX组均下降,LDR+DOX组下降显着。HE染色结果:DOX组肿瘤组织巢状坏死;LDR+DOX组肿瘤组织片状坏死。TUNEL检测结果:DOX组与LDR+DOX组肿瘤组织绿色荧光面积均增多,以LDR+DOX组绿色荧光面积增多明显。免疫组化结果:DOX组与LDR+DOX组肿瘤组织Ki67、CD34阳性染色比例均减少,以LDR+DOX组减少明显。Western Blot结果:肿瘤组织:DOX组与LDR+DOX组Bcl-2表达均下调,以LDR+DOX组下调显着;DOX组与LDR+DOX组Bax和Caspase3表达均上调,其中Caspase3以LDR+DOX组上调显着;与DOX组比,LDR+DOX组m TOR、EIF4E和4EBP1表达均下调。心肌组织:DOX组Bcl-2表达下调,LDR+DOX组表达上调;DOX组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LDR+DOX组表达下调;DOX组m TOR、EIF4E和4EBP1表达下调,LDR+DOX组m TOR和EIF4E表达上调,4EBP1表达下调。结论:LDR可增强DOX的抑瘤效应,减轻DOX所致的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为:LDR可通过调节移植瘤组织m TOR信号通路,阻碍移植瘤组织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DOX抑瘤效应;LDR可通过调节心肌组织m TOR信号通路,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抗DOX所致心脏毒性。LDR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肿瘤的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建芳,崔光祖,李明忠,包特木尔巴根[6](2016)在《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X射线在金-硅-金界面的剂量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蒙特卡罗方法(MCNP)计算不同能量的X射线在Au-Si-Au界面处产生的剂量增强系数(DEF)与金(Au)和硅(Si)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界面下的DEF随Au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Si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模拟了单层Au(Au-Si)与双层Au(Au-Si-Au)结构在Si一侧的DEF,对于结构Au-Si-Au,界面下产生的剂量增强效应更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周航,郑齐文,崔江维,余学峰,郭旗[7](2016)在《总剂量效应致0.13μ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热载流子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科学的进步对航天用电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性能需求,绝缘体上硅(SOI)技术由此进入空间科学领域,这使得器件的应用面临深空辐射环境与地面常规可靠性的双重挑战.进行SOI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离辐射损伤对热载流子可靠性的影响研究,有助于对SOI器件空间应用的综合可靠性进行评估.通过预辐照和未辐照、不同沟道宽长比的器件热载流子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总剂量损伤导致热载流子损伤增强效应,机理分析表明该效应是STI辐射感生电场增强沟道电子空穴碰撞电离率所引起.与未辐照器件相比,预辐照器件在热载流子试验中的衬底电流明显增大,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跨导特性曲线以及关键电学参数V_T,GM_(max),ID_(SAT)退化较多.本文还对宽沟道器件测试中衬底电流减小以及不连续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卓俊,黄流兴,牛胜利,朱金辉[8](2015)在《金/硅界面X射线剂量增强效应的Monte Carlo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一个典型的金/硅界面结构模型,对X射线入射界面时的剂量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X射线入射金/硅界面的输运过程。其中,对X射线产生的次级电子在介质中的输运,采用了单次碰撞直接模拟方法;对电子的弹性散射截面和非弹性散射截面,分别采用Mott微分截面和Born近似下的广义振子强度模型计算得到。研究计算了不同能量X射线入射下,金/硅界面的剂量增强系数及特定X射线能量下剂量增强系数随金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射线能量为几十至几百keV时,剂量增强效应最明显,最大剂量增强系数对应的X射线能量随距金/硅界面的距离增加而增加;金的厚度影响界面附近剂量增强效果,当X射线能量不变时,剂量增强系数随金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5年03期)

赵启凤[9](2015)在《双极型半导体器件低剂量率增强效应的1/f噪声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被应用于航天器上。由于在空间环境工作,这些电子元器件会受到空间辐照的影响,使器件功能退化。双极型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在航天星载设备以及武器装备等领域,所以双极型器件的辐照效应和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被广泛研究。然而,国内外双极型器件辐照的研究均集中在器件特征电参数辐照效应的实验与机理上,关于辐照对噪声参数的影响研究很少。与电参数相比,低频噪声参数灵敏度更高,也可以表征双极型器件的辐照效应。本文旨在利用低频噪声表征双极型器件辐照损伤以及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本文对双极晶体管以及双极线性稳压器的的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1/f噪声表征辐照损伤模型。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高、低剂量率下的PNP晶体管的辐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辐照效应的发射结空间电荷区表面复合电流模型和1/f噪声模型。研究发现界面态使表面复合电流增加,而氧化物电荷则起相反作用,但是界面态起主导作用,最终导致基极电流增加,导致PNP晶体管的电流增益退化。同时,研究也发现辐照感生的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是导致器件噪声性能退化的原因,这说明二者的退化都是由于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引起的。基于此,建立基于辐照效应的1/f噪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的解释在高、低剂量率下辐照后噪声性能的退化。研究发现PNP晶体管的噪声参数和电参数一样,也具有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并且与电参数相比,噪声参数更敏感,所以噪声参数也可以用来表征PNP晶体管的辐照损伤。(2)对高、低剂量率下NPN晶体管的辐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辐照效应的基极表面复合电流和1/f噪声模型;根据所建立了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辐照感生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的方法。研究发现与基极电流退化相同,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也是导致器件噪声性能退化的原因。根据基极电流和电流噪声退化的机理建立了基于辐照效应的基极表面复合电流模型和基极电流1/f噪声模型。比较高、低剂量率下辐照后电参数和噪声参数的退化,可以看出噪声参数比电参数更敏感,由于电参数和噪声参数的都是由于相同的缺陷引起的,所以噪声参数可以表征NPN晶体管的辐照损伤效应。根据所建立了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辐照感生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的方法。由定量分离结果可以看出辐照在低剂量率下感生更多的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正是这个原因产生了基极电流和基极电流1/f噪声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3)研究了高、低剂量率下叁端线性集成稳压器的辐照退化机理,建立了基于辐照效应的电参数和噪声参数退化模型。研究发现辐照引起的叁端稳压器LM117的输出电压退化和1/f噪声性能退化主要都是由于其内部的带隙基准退化所致。辐照使带隙基准内部的双极NPN和PNP晶体管的基极表面复合流电增加,进而使基极电流增加,导致其参考电压发生退化,引起输出电压退化。同时基极表面复合电流的增加,使得基极表面1/f噪声电流增加,最终使得带隙基准的1/f噪声电压增加,从而使得输出噪声电压增加。并且发现,如同输出电压一样,输出电压噪声也具有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通过比较可以发现1/f噪声参数比电参数敏感,由于二者的退化都是带隙基准退化引起的,所以1/f噪声参数也可以用来表征叁端稳压器的电离辐照损伤。(4)对航天用探测器的电源电路的原理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高、低剂量率下辐照后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对几个关键器件进行高、低剂量率下辐照辐照后,然后重新放到电源电路PCB上,发现输出电压没有变化,而噪声性能已经退化,并且在低剂量率下退化更为明显。这说明对探测器的电源电路而言,噪声参数更敏感,可以用来表征其辐照损伤。(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9-01)

祁文彩[10](2015)在《低剂量~(60)Co-γ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辐射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的外部形态,细胞结构以及生理生化过程。低剂量离子辐射产生刺激作用,即辐射兴奋效应,已在不同生物物种中得到验证。60Co-γ射线由于其能量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在生物诱变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近来,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对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刺激效应。此外,在逆境条件下,低剂量60Co-γ辐照处理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减轻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然而,有关低剂量60Co-γ辐照的生长刺激效应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理却知之甚少。本论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对照和低剂量60Co-γ辐照的种子萌发生长幼苗的不同生理指标以及相关信号途径的基因表达,探讨了低剂量60Co-γ辐照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生理和分子机制。首先,我们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拟南芥种子,观察分析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 Gy),低剂量的60Co-γ辐照(<100 Gy)显着促进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主根生长以及鲜重的增加。其中,50 Gy辐照的刺激生长效应最为显着,而150 Gy辐照严重抑制了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此外,我们还发现与对照相比,50 Gy60Co-γ辐照的种子萌发生长的拟南芥植株不仅株高显著增加,莲座叶显着增长,果荚也显着增长,表明低剂量的60Co-γ辐照刺激效应能够从幼苗阶段延续到植株水平。在正常生长条件下,50 Gy 60Co-γ辐照的拟南芥种子萌发生长幼苗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比对照幼苗显着升高。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低剂量60Co-γ辐照对拟南芥NADPH氧化酶编码基因RBOH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0 Gy 60Co-γ辐照显著促进了Atrboh B,Atrboh F和Atrboh D基因的表达,其中Atrboh D基因表达升高最明显。通过分析对照和辐照处理拟南芥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我们发现低剂量60Co-γ辐照刺激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升高。为了明确活性氧(ROS)是否在低剂量60Co-γ辐照的生长刺激效应中发挥作用,我们检测了ROS清除剂DMSO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DMSO处理显着抑制了低剂量60Co-γ辐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而不影响对照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拟南芥幼苗中AB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50 Gy 60Co-γ辐照,野生型拟南芥幼苗中A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而且,50 Gy 60Co-γ辐照ABA合成突变体aba2-1种子,其种子萌发指数,幼苗根长和鲜重与突变体对照相比没有显着差异,而相同辐照却显着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生长。我们还研究了低剂量60Co-γ辐照诱导的ABA与ROS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未辐照的aba2-1幼苗相比,低剂量60Co-γ辐照没有增加aba2-1幼苗中的H2O2含量。而且,DMSO处理也没有明显影响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中的ABA含量。此外,对ABA合成、代谢、转运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定量分析发现,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上调了ABA合成途径的一些基因,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编码ABA转入蛋白的At ABCG40基因的表达显着上调,而编码ABA转出蛋白的At ABCG25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我们的结果推测ABA参与了低剂量60Co-γ辐照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在50 m M或100 m MNa Cl处理条件下,50 Gy 60Co-γ辐照减轻盐胁迫对拟南芥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表现为种子萌发指数和幼苗根长显着高于对照。H2O2含量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低剂量60Co-γ辐照使幼苗中H2O2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幼苗含量。而且,50 Gy 60Co-γ辐照显著减少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的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增加盐胁迫下拟南芥幼苗中POD,SOD和CAT的活性,而且CAT活性最高。脯氨酸含量分析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促进盐胁迫下拟南芥幼苗积累脯氨酸。此外,荧光定量分析基因转录表达发现,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上调了盐胁迫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例如SOS信号途径的SOS1、SOS2、SOS3和盐胁迫响应基因AREB1、DREB2、RD29A和RD29B。我们的结果推测低剂量60Co-γ辐照通过调控生理过程和盐胁迫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拟南芥抗盐性。在75μM Cd Cl2或0.5 m M Pb(NO3)2处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50 Gy 60Co-γ辐照最能促进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不同生理参数检测分析表明,在重金属镉或铅胁迫下50 Gy 60Co-γ辐照降低了幼苗中H2O2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幼苗。50 Gy 60Co-γ辐照也显著降低MDA的含量。而且,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促进镉或铅胁迫下拟南芥幼苗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脯氨酸含量分析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促进重金属胁迫下拟南芥幼苗中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此外,对植物防御重金属镉或铅胁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显著上调了重金属转运蛋白基因At PDR8和At PDR12以及重金属胁迫相关的At ATM3和At PCR1的表达。我们的结果表明低剂量60Co-γ辐照增强拟南芥对重金属镉或铅胁迫的耐受性。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ROS和ABA信号参与低剂量60Co-γ辐照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刺激效应。在盐和重金属镉或铅胁迫下,低剂量60Co-γ辐照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细胞氧化胁迫,积累脯氨酸含量以及调控逆境胁迫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减缓环境胁迫对拟南芥幼苗的伤害,提高抗逆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3-01)

剂量增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胰岛β3细胞损伤与胰岛慢性炎性微环境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显着的免疫调控效应,能改善胰岛炎性微环境,从而保护胰岛数量和功能、发挥降糖效应,应用前景良好。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单次的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胰岛保护效果和降糖效果不持久。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是一种表观调控药物,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发现小剂量DAC具有持久的免疫调控能力,能促使促炎型巨噬细胞向抑炎型转变,从而预防或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因此本课题探究了小剂量DAC和单次输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联合治疗能否增强MSCs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保护效应和降糖效应。研究方法:利用高脂喂养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进行2型糖尿病小鼠造模。小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DAC组、MSCs组、DAC和MSCs联合治疗组。记录小鼠血糖和体重,并分别在治疗后1、2、4周处死小鼠,利用免疫荧光等观察小鼠胰岛形态结构、细胞分布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等。体外实验观察了 DAC和UC-MSCs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谱和表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治疗后1周DAC和MSCs联合治疗组和MSCs组效果相似,单用DAC没有降糖效果。但MSCs组降糖效应维持2周左右,联合治疗组的降糖效应可延长至治疗后4周。同时治疗后4周,联合治疗组小鼠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实验和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均优于MSCs组。胰岛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SCs组胰岛保护作用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但联合治疗组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可持续到治疗后4周。同时免疫荧光发现治疗后4周,与MSCs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小鼠胰岛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β)表达下降,促炎型巨噬细胞减少,抗炎型巨噬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联合治疗组延长的胰岛保护效应与胰岛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相关。体外实验发现,UC-MSCs能促使骨髓来源的小鼠巨噬细胞从促炎向抑炎表型转变,并降低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DAC和MSCs联合作用能进一步促使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极化,并伴随着巨噬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增强。加入该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的极化减弱,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了 DAC和MSCs联合作用下巨噬细胞向抑炎表型的极化。研究结论:小剂量DAC能延长单次UC-MSCs输注后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保护效应和降糖效应,这一效应和巨噬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抑炎表型的极化相关。本研究丰富了 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剂量增强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焦浈.低剂量~(12)C~(6+)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机理研究[C].2018年中国核农学发展高峰论坛论文报告集.2018

[2].薛婧.低剂量地西他滨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修复效应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

[3].李小龙,陆妩,王信,郭旗,何承发.典型模拟电路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的研究与评估[J].物理学报.2018

[4].姚志斌,陈伟,何宝平,马武英,盛江坤.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的高温辐照加速试验机理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5].张红梅.低剂量辐射通过mTOR信号通路增强多柔比星抑瘤效应并对抗其心脏毒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张建芳,崔光祖,李明忠,包特木尔巴根.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X射线在金-硅-金界面的剂量增强效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周航,郑齐文,崔江维,余学峰,郭旗.总剂量效应致0.13μ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热载流子增强效应[J].物理学报.2016

[8].卓俊,黄流兴,牛胜利,朱金辉.金/硅界面X射线剂量增强效应的MonteCarlo模拟[J].现代应用物理.2015

[9].赵启凤.双极型半导体器件低剂量率增强效应的1/f噪声表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祁文彩.低剂量~(60)Co-γ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的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

标签:;  ;  ;  ;  

剂量增强效应论文-焦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