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疏散论文-王文玉,王希良,李为民

行人疏散论文-王文玉,王希良,李为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人疏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力与社会力结合模型,Dijkstra算法,元胞自动机,Pathfinder仿真模拟

行人疏散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玉,王希良,李为民[1](2019)在《行人紧急疏散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日益被重视。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快速高效地将人员安全疏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磁力模型为基础,考察独立步行个体的运动行为,将宏观角度上路径移动效益模型与微观角度上磁力模型、社会力模型有机结合起来,以接近现实中的行人移动行为。将个体行人运动上升为群体运动,提出元胞自动机的疏散模型,基于独立步行个体的运动行为添加约束条件,在Pathfinder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找出限制向出口移动的潜在瓶颈:交叉人流导致的瓶颈现象;疏散通道上不合适的转角造成的瓶颈现象;出口宽度的限制导致的瓶颈现象。并针对瓶颈现象,给出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冯诚,杨静,张红亮,冯焕东[2](2019)在《基于组合模型的地铁车站行人疏散仿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疏散情况下地铁车站内行人运动行为仿真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提出采用社会力模型中的行人间排斥力、出口吸引力和障碍物排斥力理论,优化元胞自动机(CA)模型环境,构建基于组合模型的行人疏散仿真模型;采用移动残差计算法,优化元胞在网格中的移动规则;最后通过仿真试验标定行人疏散路径决策参数(静态吸引场参数、障碍物排斥场参数、力场耦合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组合模型的行人疏散仿真模型能够依据不同行人速度变更的移动规则,模拟出行人受障碍物、其他行人影响作用下的行人流动情况,更真实地反映疏散情况下行人流动情况,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决策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孟琦[3](2019)在《基于社会力的车站交叉行人流特性分析及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运能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及网络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客流增长迅猛,极易导致站内拥堵,严重影响乘客的通行和舒适度。由于城轨车站具有空间封闭、结构复杂等特点,突发事件下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疏散乘客,将危及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城轨车站内行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正常及应急条件下行人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制定行人流管控优化方法及应急疏散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城轨车站交叉行人流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以及视野受限下应急疏散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站内交叉行人流的建模、自组织现象演化机理与动态特性的分析问题。考虑行人期望速度、弛豫时间等特征的异质性,建立基于社会力的交叉行人流运动模型,依据行人流基本图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交叉处行人微观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宏观自组织条纹现象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交叉角度、流入量对平均速度、速度波动等行人流动态特性的作用效果。然后,研究车站通行瓶颈辨识和交叉行人流运动优化问题。基于调研采集的车站结构、设施布局、行人流线及客流量等实际数据,建立人-车-环境交互作用的城轨车站模型,并基于服务水平分级指标辨识车站通行瓶颈。针对瓶颈交叉区的堵塞现象,提出基于流量控制的行人运动优化方法,给出评价优化效果的定量指标。在交叉通道和站厅场景验证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拥挤程度、提高通行效率。最后,研究视野受限条件下行人运动建模与疏散特性分析问题。考虑烟雾、停电等突发事件下行人感知能力与心理状态的变化,提出基于视野域和从众行为的出口寻找策略和行人运动规则,建立视野受限下行人疏散动力学模型。进而研究站厅场景下可视距离、从众程度和初始密度与平均疏散时间等疏散特性的关系,发现疏散过程中的成组现象以及人群密度的双重作用。图69幅,表16个,参考文献102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若菲,赵永翔,卢团团,刘旭光[4](2019)在《不同楼梯布局条件下行人疏散效果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楼梯类型的行人疏散效果,改进传统社会力模型,模拟4种常见梯形中行人的疏散过程,并通过总疏散时间和平均疏散速度指标以及微观速度密度分布图分析其疏散效果中存在的内在物理机制。研究表明:从安全和高效疏散角度上看,在限定空间中,单跑无平台梯形布局有利于低密度人群下人员的快速疏散;在中、高密度人群中,双分梯形的分流特点更有利于人员安全、快速疏散。从微观密度、速度分布图可看到这4种梯形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均易造成人员聚集拥堵,但发生事故风险的位置不同。单跑有、无平台梯形在楼梯上端和下端均易发生拥堵,且此时速度值大,发生事故的风险高;双分与双跑梯形在楼梯与平台的转角处易发生拥堵。(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徐海红[5](2019)在《信息诱导下的行人疏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事件(如火灾、断电和恐怖袭击等)下的疏散过程往往充斥着黑暗、烟雾和尖叫声,导致行人的视野和听觉范围都受到严重限制。在这种环境下,消极的、错误的、不完整的信息诱导会干扰行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使人群陷入混乱和恐慌状态,进一步诱发诸如拥堵、挤压和踩踏等安全事故。可见,积极的、正确的、完整的信息诱导对人群的安全疏散至关重要。因此,针对不同的疏散场景,开展信息诱导下的行人运动规律、时空演化过程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分别为:信息诱导下的房间行人疏散行为研究和信息诱导下的双向行人流疏散行为研究。在信息诱导下的房间行人疏散行为的研究当中,主要研究内容为:1.考虑拥挤负效应,修改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完全信息(获知诱导信息)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2.考虑跟随和寻找依附物的行走特征,构建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不完全信息(未获知诱导信息)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并通过场景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3.探究不同信息诱导方式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分析比较:物的动态诱导下,信息源位置和传播速度对行人疏散效率的影响;人的动态诱导下,引导人员分布和行人理性程度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在信息诱导下的双向行人流疏散行为的研究当中,主要研究内容为:1.考虑靠右行走、跟随前向同向行人和避让前向逆向行人的行走偏好,建立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完全信息下(获知诱导信息)双向行人流的疏散行为,并通过场景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专门在介观模型中实现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方法。3.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模型中影响双向行人疏散效率的重要参数。最终,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可在策略层和操作层,为行人路径规划和在行人设施中寻找有意义的信息诱导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25)

霍富昌,姜志侠,谢继轩,张时赫,薛天坤[6](2018)在《基于出口选择概率的修正社会力模型的行人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原始社会力模型,引进相对速度和出口吸引力以及对期望速度加以限制来对原始社会力模型进行修正,通过考虑行人与出口距离和出口处行人密度对出口选择的影响,结合概率决策,引进出口选择函数,构建了基于出口选择概率的修正社会力模型。利用编程对多出口行人疏散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突发事件下行人疏散的行为特征,验证基于出口选择概率的修正社会力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鹏[7](2018)在《基于行人行为特性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应急疏散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网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其覆盖的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多,有更多的人开始选择铁路交通出行方式。大型铁路客运站做为连接城市交通和铁路网交通的重要节点,面临的客流压力越来越大。国内近些年新建的的重要铁路客运站建筑面积大、站房结构复杂、设施设备众多,客流集散量大。如果在站内发生突发事件,会使行人的生命和财产蒙受损失,如果不能够及时将站内人员疏散出去,甚至有可能酿成严重安全事故。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应急疏散进行仿真研究,分析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客运站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更好的保证站内行人安全。本文总结了行人疏散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相关仿真软件平台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首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性进行分析,将影响疏散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结为叁点,即站内空间结构、行人设施设备和行人行为特性。之后对客运站的空间结构特点和设施设备通行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疏散过程应当满足的时间条件进行了研究。在行人行为特性方面,通过对行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考量,本文分析了行人不同的属性对行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行人在疏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结伴、携带和恐慌等行为特性。本文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对行人疏散仿真模型进行了研究,以行人在疏散过程中的行为特性为仿真重点,对疏散模型进行优化,并分析了行人服务水平分级方案。最后选取实际案例,构建仿真模型并进行疏散仿真实验。在基于行人行为特性的应急疏散仿真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南京南站候车层做为实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南京南站候车层的应急疏散效率总体较高,但在疏散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的疏散仿真研究以及南京南站的疏散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9-18)

金泽人,阮欣,李越[8](2018)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场景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场强模型在二维平面行人流疏散问题的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模型主要描述行人基于出口位置并跟随其余行人进行疏散的行为特征,未充分考虑火灾蔓延和局部拥堵对行为选择的影响,难以准确模拟这些情景下的疏散过程.实际情况下,火灾环境将显着影响行人的移动方向,周边行人流的拥堵程度则影响行人的移动需求.提出基于火灾场景的移动方向,考虑火灾导致的恐慌对移动方向的影响;基于行人流场景的期望速度,考虑行人流中局部拥堵对移动需求的影响,对已有场强模型进行修正.参数分析表明:考虑基于场景的移动方向和期望速度规则后,疏散时间和平均死亡人数均呈现变化;不考虑移动方向和期望速度的行为特征将低估疏散总时间,并高估火灾导致的平均死亡人数.(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耿中飞,白雪岑,李兴莉[9](2018)在《危险源影响下的双向行人流紧急疏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双向行人流在突发紧急情况时的疏散特征与疏散效率,本文在经典元胞自动机的基础上,考虑狭长通道中突发危险源的场景,将危险源区域简化为二维正态分布模型,通过定义由出口收益、默认方向收益和方向导数收益等参数组成的移动收益矩阵,使用动态参数模型建立了以移动收益矩阵为核心的狭长通道内双向行人流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危险源发生的位置及危险影响半径等因素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时空演化斑图讨论了行人在不同场景下时空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危险源的位置分布以及影响半径对行人疏散效率的影响较大,行人流产生拥堵的位置、形式和原因与危险源的位置分布和影响范围密切相关。在大部分情况下,危险源影响的范围越大,疏散效率越低;位于通道边缘的危险源的影响要大于通道中央的危险源影响;位于通道中央的危险源随着其影响半径的增加,所需疏散时间呈线性增加。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地下通道、天桥及走廊得场所提供疏散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8-11)

魏成杰[10](2018)在《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行人运动建模与疏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的主要方式,建设交通便捷、运行安全、高效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实现和谐城市交通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时段,大量乘客在车站内聚集拥堵,如果不对客流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就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效率,并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如何建立正确的行人运动模型模拟乘客运动以及提高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效率,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以轨道交通客流交通特性为基础,对乘客在站内的运动特性以及紧急状态下的人群疏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车站通道内乘客运动行为,建立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马尔可夫行人运动模型。在模型中,行人根据视野范围内的动态环境选择移动方向,根据马尔可夫状态跳变原则选择速度大小,既实现了行人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又能很好地体现移动过程中的随机性。通过仿真实验并收集数据,确定模型参数,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验证,得到行人流密度、速度和流量基本曲线以及在仿真过程中出现的自组织现象。其次,在马尔可夫行人模型的基础上对正常视野条件下人群应急疏散进行仿真实验。将疏散状态下的行人分为理性的行人和具有从众心理的行人,建立考虑心理因素的人群疏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调整模型参数研究人群疏散特性,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从众比例系数和期望速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接着研究瓶颈处人群聚集的“拱形”现象,以及疏散状态下行人视野长度和房间内建筑物对疏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视野长度以及在室内设置合理的障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疏散速率。最后,考虑到不可视环境下人群疏散特性,基于马尔可夫行人模型,建立不可视环境下人群疏散模型。通过分析疏散空间不同区域内的行走规则,对不可视环境下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群疏散策略进行描述。同时,对不同初始密度下人群的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口指示标志、出口宽度和数量以及行人对出口的记忆信息对疏散的影响,为应急疏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6)

行人疏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疏散情况下地铁车站内行人运动行为仿真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提出采用社会力模型中的行人间排斥力、出口吸引力和障碍物排斥力理论,优化元胞自动机(CA)模型环境,构建基于组合模型的行人疏散仿真模型;采用移动残差计算法,优化元胞在网格中的移动规则;最后通过仿真试验标定行人疏散路径决策参数(静态吸引场参数、障碍物排斥场参数、力场耦合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组合模型的行人疏散仿真模型能够依据不同行人速度变更的移动规则,模拟出行人受障碍物、其他行人影响作用下的行人流动情况,更真实地反映疏散情况下行人流动情况,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决策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人疏散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玉,王希良,李为民.行人紧急疏散仿真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冯诚,杨静,张红亮,冯焕东.基于组合模型的地铁车站行人疏散仿真优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3].孟琦.基于社会力的车站交叉行人流特性分析及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李若菲,赵永翔,卢团团,刘旭光.不同楼梯布局条件下行人疏散效果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5].徐海红.信息诱导下的行人疏散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6].霍富昌,姜志侠,谢继轩,张时赫,薛天坤.基于出口选择概率的修正社会力模型的行人疏散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陈鹏.基于行人行为特性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应急疏散仿真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8].金泽人,阮欣,李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场景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耿中飞,白雪岑,李兴莉.危险源影响下的双向行人流紧急疏散特性研究[C].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10].魏成杰.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行人运动建模与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行人疏散论文-王文玉,王希良,李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