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变形计算论文-井彦林,闫祥,王超,田威,张银洲

湿陷变形计算论文-井彦林,闫祥,王超,田威,张银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陷变形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基工程,自重湿陷量,变形模量,黄土

湿陷变形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井彦林,闫祥,王超,田威,张银洲[1](2018)在《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试验计算法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所得到的黄土自重湿陷量存在较大差异,故提出依据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并用实际工程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为333. 6 mm,野外试坑浸水试验的实测值为380. 5 mm,两者接近。从工程的角度而言误差较小,说明该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自重湿陷底界深度是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其测试比较困难,论文对其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10期)

侯晓坤,翟张辉,晁建红,张常亮,李萍[2](2016)在《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含水量增加可发生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基质吸力作为湿陷的原因,以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了水分在土层内的分布对湿陷变形的影响。以甘肃黑方台灌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的侧限压缩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建立非饱和渗透模型,利用上述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间的场地湿陷变形总量和年变形量。其总湿陷量同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且2007~2011年湿陷量和累积湿陷量同文献中采用INSAR技术得到的结果相近。通过和规范建议的湿陷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黄土的非饱和湿陷变形会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肖巧林,唐德兰[3](2013)在《黄土增湿变形特征与湿陷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黄土的工程特性,在大量的黄土湿陷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增湿变形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在某一级荷重下,黄土的湿陷变形随起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小的浸水压力范围内,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大的压力范围内,却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黄土的湿陷总变形不受浸水路径和加荷路径的影响。黄土在较小压力下减湿时,会增大后期的湿陷,在应力较大且不变条件下减湿时,对后期的浸水湿陷并无影响。并应用割线模量理论方法,初步建立了黄土增湿湿陷变形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3年04期)

门楷[4](2007)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计算方法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湿陷系数、本构模型和弦线模量等几种计算湿陷变形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对比原位浸水和载荷试验结果,湿陷系数计算湿陷变形误差很大,本构模型尚未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弦线模量计算湿陷变形最为准确.由于能够准确计算湿陷变形,因而能够按变形控制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梁燕,谢永利,李同录[5](2006)在《考虑渗流和变形耦合的黄土湿陷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陇西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渗流和变形耦合的黄土湿陷变形模型.然后利用Galerkin有限元法对基本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在时间域内用差分方法离散.并用Fortran语言编程计算。结合具体的试验条件计算得知:渗流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计算湿陷变形量比实测的大.并且土体非饱和程度越大,差异越大。因此.建议在建立湿陷变形本构关系时考虑时间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6-11-01)

明经平,赵维炳[6](2004)在《粉煤灰湿陷变形的叁轴试验和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压力室叁轴仪对粉煤灰试样进行了单线法湿陷试验,研究了在静水压力作用以及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应力水平下粉煤灰湿陷变形的规律,得出了粉煤灰湿陷变形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粉煤灰地基湿陷变形的“全应变曲线”增量有限元法。基于本文的试验结果,对一个粉煤灰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4年S2期)

刘勇[7](2002)在《用弦线模量法计算地基沉降和黄土湿陷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弦线模量法[1] 设计黄土地基 ,从计算地基沉降和湿陷变形出发 ,概念清楚 ,方法简单 ,用地基的物理指标得出弦线模量 ,可省去做压缩实验(本文来源于《基建优化》期刊2002年03期)

刘祖典,党发宁,胡再强[8](2001)在《黄土湿陷变形量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黄土湿陷变形特性 ,对工程中惯用的黄土地基湿陷变形量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 ,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01年03期)

焦五一[9](2001)在《弦线模量计算黄土湿陷变形研究30年的情况——和谢定义教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黄土湿陷变形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基建优化》期刊2001年03期)

黄海国,庄乐和[10](1990)在《黄土地基震陷变形量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黄土试样的震陷变形与土体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前人计算地震引起的土层永久变形诸方法,结合黄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点,提出了计算黄土地基震陷变形量的计算方法,编写了计算程序,在兰州市区选择了一条剖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宏观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防治》期刊1990年03期)

湿陷变形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黄土含水量增加可发生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基质吸力作为湿陷的原因,以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了水分在土层内的分布对湿陷变形的影响。以甘肃黑方台灌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的侧限压缩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建立非饱和渗透模型,利用上述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间的场地湿陷变形总量和年变形量。其总湿陷量同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且2007~2011年湿陷量和累积湿陷量同文献中采用INSAR技术得到的结果相近。通过和规范建议的湿陷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黄土的非饱和湿陷变形会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陷变形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井彦林,闫祥,王超,田威,张银洲.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方法探讨[J].铁道建筑.2018

[2].侯晓坤,翟张辉,晁建红,张常亮,李萍.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

[3].肖巧林,唐德兰.黄土增湿变形特征与湿陷计算方法[J].中外公路.2013

[4].门楷.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计算方法的评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

[5].梁燕,谢永利,李同录.考虑渗流和变形耦合的黄土湿陷数值计算[C].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06

[6].明经平,赵维炳.粉煤灰湿陷变形的叁轴试验和计算[J].岩土力学.2004

[7].刘勇.用弦线模量法计算地基沉降和黄土湿陷变形[J].基建优化.2002

[8].刘祖典,党发宁,胡再强.黄土湿陷变形量计算方法的改进[J].岩土工程技术.2001

[9].焦五一.弦线模量计算黄土湿陷变形研究30年的情况——和谢定义教授商榷[J].基建优化.2001

[10].黄海国,庄乐和.黄土地基震陷变形量的计算[J].地质灾害与防治.1990

标签:;  ;  ;  ;  

湿陷变形计算论文-井彦林,闫祥,王超,田威,张银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