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校正论文-宗文志,邓卫华,葛睿,池浦田,路建良

海拔校正论文-宗文志,邓卫华,葛睿,池浦田,路建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拔校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500,kV,柔直换流阀,外绝缘,空气净距

海拔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宗文志,邓卫华,葛睿,池浦田,路建良[1](2018)在《±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最小安全距离及海拔校正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北±500 kV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首次构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500 kV是世界上现有的柔性直流输电的最高电压等级,±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是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设备,由于张北地处高海拔区域,确定柔直换流阀外绝缘在高海拔地区所需要的室内最小空气间隙距离,对本工程和未来换流阀阀厅建设及阀厅内电力装置的布置方式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北京某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对±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进行了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得到其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通过比较不同的海拔校正方法,探讨和提取适用于±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的海拔校正因数。最后依据试验得到的±500 kV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计算其在张北2 100 m海拔高度下所需要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06期)

行鸿彦,张强,徐伟,季鑫源[2](2014)在《大气电场仪观测数据的海拔校正及联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电场联网数据的一致性,扩大雷暴监测范围,讨论了海拔对电场数据的影响及联网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气电场数据的海拔校正方法。采用克里格法对2010年南京地区6~8月的电场数据进行联网实验,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双单体雷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校正方法能有效地修正电场数据,有助于提高大气电场仪的雷暴监测能力。由于各雷暴发展程度不同,雷暴云电荷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雷暴回波强度与电场分布不一致,甚至会出现互换的情况。(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魏晓光,宗文志,王高勇,曹均正[3](2014)在《±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及海拔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1 100 kV是世界上直流输电中最高的电压等级。±1 100 kV直流换流阀作为核心设备,确定其外绝缘在不同海拔高度所需要的室内最小空气间隙距离有重要意义。在北京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对中电普瑞A5000系列产品的±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外绝缘进行了对虚拟墙和虚拟地的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得到相应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换流阀外绝缘的操作冲击试验,需要根据已有对长空气间隙进行的高海拔操作冲击试验研究结果,结合以往对海拔校正因数的研究,探讨和提取适用于±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外绝缘的海拔校正因数。最后依据在北京试验得到的±1 100 kV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所需要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丁玉剑,李庆峰,廖蔚明,曾嵘,宿志一[4](2013)在《高海拔地区典型长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和海拔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棒-板和棒-棒空气间隙等典型的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和海拔校正,不仅可为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空气间隙距离的选择提供参考,而且可为更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提供依据。为此,在海拔高度为0m、2 200m、3 000m、4 300m和5 000m的地区,对不同间隙距离的棒-板和棒-棒典型长空气间隙进行了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不同海拔地区典型的棒-板和棒-棒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因数。将IEC 60071-2标准中规定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适用范围外延至海拔高度5 000m,对棒-板间隙的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因数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棒-板和棒-棒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都降低,棒-棒间隙放电电压的降低幅度要大于棒-板间隙。根据IEC 60071-2标准对海拔校正因数的计算结果在海拔高度为2 200m的地区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别越来越大:在海拔高度为4 300m和5 000m的地区,间隙距离约为2m时,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小10%以上。(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徐富良[5](2012)在《高海拔电器设备外绝缘校正系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海拔超过1000m的土地和水、煤资源所占比例相当大,因此高海拔电器设备绝缘校正系数如果能找到一个确实有效的通用方法,有利于高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简化,便于试验验证,使高海拔电器产品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证。我国幅员辽阔,且有泛博的高海拔地区,海拔超过1000m的高原地区大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5%;海拔超2000m的地区约占35%。而且这些高海拔区域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这些高原地区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水电资源的75%~80%;而煤炭资源大部分在新疆、陕西、山西、内蒙和宁夏等西北部地区,因此开发西部水资源、建设火电站及西电东送等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高海拔问题。(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2年08期)

谷琛,张文亮,范建斌,王晰[6](2012)在《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输电工程都途经高海拔地区,如何对间隙放电进行海拔校正是工程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为了更深入研究海拔高度对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在北京、贵阳、西宁和羊八井进行了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目前常用海拔校正方法的校正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利用其它校正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正,包括3种插值方法以及校正参数随间隙距离变化的2种校正方法。可以得出,现有海拔校正方法不适用于0~4300m海拔高度范围棒-板间隙的海拔校正,线性插值方法和校正参数随间隙距离变化的海拔校正方法误差较小,工程设计中推荐采用这2种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廖蔚明,丁玉剑,孙昭英,宿志一[7](2012)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V型串塔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相同结构的真型尺寸V型绝缘子串模拟塔头间隙在不同海拔地区开展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对比试验取得的成果。根据在北京和西藏(海拔4 300 m)试验基地获得的塔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采用插值法计算了海拔4000m及以下地区的塔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曲线。经分析计算,得出了适合海拔4000m及以下地区高压直流线路塔头间隙海拔校正的计算公式。还将通过试验得出的海拔校正计算公式与目前常用标准IEC 60071-2—1996推荐的海拔校正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修正因子m值的差别及对修正电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丁玉剑,廖蔚明,孙昭英,宿志一[8](2011)在《±1000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间隙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及海拔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000 kV直流在中国是一个新的电压等级,为保证设计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需对不同海拔地区空气间隙距离的选择进行试验研究。在北京的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和海拔4 300 m的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采用相同结构的±1 000 kV真型尺寸模拟塔头空气间隙进行了冲击放电试验,获得了相应的操作冲击和雷电冲击放电特性曲线。通过对西藏基地得到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采用GB/T 16927.1—1997、IEC 60071-2和GB/T 311.1—1997标准推荐的方法进行海拔校正,并与北京的试验基地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上3种标准推荐的海拔校正方法已不适用于海拔4.3 km的长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最后,按照"海拔每升高100m,绝缘的电气强度降低相同百分比"的原则,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到了海拔4300m及以下地区的塔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曲线,并结合±1000kV直流输电线路过电压的研究结果,计算了不同海拔下±1000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操作过电压需要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在1.7pu操作过电压下,对于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1000kV直流塔头的空气间隙距离建议为8.6m;当海拔为3500m时,建议为9.8m。(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34期)

王永锋[9](2011)在《浅谈高原电器外绝缘特性的海拔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于海拔高于1000m的高压电器在海拔1000m以下地点耐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按国标进行海拔校正,GB311.1—1997与GB/T11022—1999给出了高海拔修正系数ka,哪个更接近人工模拟海拔环境条件下的耐压试验。(本文来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9-27)

王晰[10](2010)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棒—板间隙临界半径对比和海拔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棒-板间隙是典型的电极结构,正极性操作冲击下的棒-板间隙在工程上研究的最为广泛,但在具体试验中缺乏统一的棒电极结构。棒-板间隙放电电压与棒电极端部形状和半径大小有关,这种关系是工程上感兴趣的。文章通过对棒电极端部选取半球形、圆锥形和不封口形状、得到端部形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还对棒电极端部选取半径19mm-475mm的圆球,得到2m-5m间隙距离下球-板间隙的临界半径。分别在北京(海拔50m)、西宁(海拔2254m)和西藏羊八井(海拔4300m)开展临界半径试验研究,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下的临界半径,并对海拔高度对临界半径的影响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外通用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主要适用于2000m及以下,针对我国即将发展的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其海拔达到4000m以上,现有的校正方法不适用。棒-板间隙的放电特性是工程中研究其他各种间隙的基础,通过研究不同海拔下棒-板间隙的放电现象,对比高海拔与平地的放电电压,可以更为精确的分析出高海拔空气间隙放电的特性。本文通过在北京、贵阳(海拔1016m)、西宁和西藏羊八井地区进行棒-板间隙放电试验,得到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放电电压,间隙距离的变化范围在2m-5m之间。最后通过对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现有的海拔校正方法不适用于海拔4300m地区的结论,并得到主要考虑气压变化的海拔修正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2010-08-01)

海拔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电场联网数据的一致性,扩大雷暴监测范围,讨论了海拔对电场数据的影响及联网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气电场数据的海拔校正方法。采用克里格法对2010年南京地区6~8月的电场数据进行联网实验,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双单体雷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校正方法能有效地修正电场数据,有助于提高大气电场仪的雷暴监测能力。由于各雷暴发展程度不同,雷暴云电荷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雷暴回波强度与电场分布不一致,甚至会出现互换的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拔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1].宗文志,邓卫华,葛睿,池浦田,路建良.±500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最小安全距离及海拔校正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8

[2].行鸿彦,张强,徐伟,季鑫源.大气电场仪观测数据的海拔校正及联网[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魏晓光,宗文志,王高勇,曹均正.±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及海拔校正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

[4].丁玉剑,李庆峰,廖蔚明,曾嵘,宿志一.高海拔地区典型长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和海拔校正[J].高电压技术.2013

[5].徐富良.高海拔电器设备外绝缘校正系数的探讨[J].电气时代.2012

[6].谷琛,张文亮,范建斌,王晰.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J].高电压技术.2012

[7].廖蔚明,丁玉剑,孙昭英,宿志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V型串塔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校正[J].电网技术.2012

[8].丁玉剑,廖蔚明,孙昭英,宿志一.±1000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间隙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及海拔校正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

[9].王永锋.浅谈高原电器外绝缘特性的海拔校正[C].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10].王晰.不同海拔高度下棒—板间隙临界半径对比和海拔校正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标签:;  ;  ;  ;  ;  ;  

海拔校正论文-宗文志,邓卫华,葛睿,池浦田,路建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