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志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我国现在语言文字不规范乃至错误现象严重,然后对造成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净化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114-02
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使用它,必须遵循最多数人公认的原则,否则就会阻碍我们正确的交流,甚至造成意外的损失。如今,人们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更需要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的语言文字。但现实是不容乐观的,走在大街上会发现在一些门面、招牌、墙体上充斥了大量错别字与不规范字,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开口说话,不时就冒出几个读错的字,还有人滥用外文,说话写文章夹杂些外文,以标榜其博学。本来是中国的产品并且在国内销售,上面却满是英文、日文……仿佛他们耻于用中文,用中文就显示不出其产品质量之高。面对这些,该怎样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还其应有的纯洁与尊严?这是不容我们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语言文字不规范乃至错误现象严重
1.语言不规范现象
语言常是指诉之听觉的,读错字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如读“给(jǐ)予”为“给(gěi)予”,读“关卡(qiǎ)”为“关卡(kǎ)”。语言不规范现象还包括语言啰嗦、学港台嗲声嗲气等。在电视上常可见到某些名人接受采访,说话间总夹些“这样子”“然后”“而且”“你知道”这似乎是用啰嗦来掩盖自己词语的贫乏,如同饭店里的菜,因仅有几片细肉只好以大量的萝卜来陪衬。另有些人爱说“谢谢”为“赛赛”,说“新”为“丝意恩”这些嗲声嗲气是一些内地“星”们的拿手好“音”。而一些电台电视台也以卖弄港台味为至爱。就连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焦点访谈》中,也有主持人将去声的“亚”、“室”、“质”、“寂”、“毕”、“较”等异化为上声。
2.文字不规范现象
文字常是指书面形式的,它并不比语言幸运。人们把它写错,如写“茂”“浇”偏要多一点,写“蔑”、“初”又要少一点;写别字,如“再接再厉”的“厉”写为“励”,“欢度春节”的“度”写成“渡”。有的则用错,仅2001年6月间,中央电视台《国际时讯》节目曾两次错用“美轮美奂”一词,分别用它形容景色和剧情。还有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字也很流行,大有来势汹汹、虎视眈眈之状。曾有人滥用简化词,闹出了将“上海吊车厂”简化为“上吊厂”的笑话。另外,一些病句也吞噬着文字的纯净。如某领导在一次火灾事故中告诫人们:“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类严重事件不再发生。”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创造条件也要让它发生。
3.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
网络语言虽有不少形象有趣而独特的表达方式,但更不规范,它无疑是对语言交际与传承功能的挑战,是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冲击。据2005年5月份有关报导,我国现有网民已突破1亿,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这其中学生就占三成。假如学生们都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而忽视传统的规范语言,那么,我们的语言教育将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守住语言教育这块阵地,一旦失去,后果将是可怕的。另外,加入世贸后,外来文化也更多地渗入,我们对之应有正确的态度,不可忘本。
二造成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
1.主观认识不够
不少人对主观认识不够,认为日常中说错写错几个字没关系,还有一些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再说人人也早都练就了一套“纠错”本领,错了也能意会出来。在有些名人、学者的书中,错别字也频频向人探首,有人替他指出了,他却不屑地说:“我的书畅销”、“我搞的是宏观!”言下之意几个“微观”的错别字算得了什么!再者,中国人文化水准整体还不是很高,也易造成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流行与泛滥。
2.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
有些人对一些字的读写是明白的,但周围人都错,慢慢就觉得是自己错了。对人影响、危害最大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用语不规范甚至失误,因它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人。娱乐界有些人爱用所谓的“流行语”,自诩为“创新词汇”,实际是污染语言,制造文字垃圾。有部分歌手唱歌时声音发嗲,即使对那些雄壮的歌也是如此,毫不留情地“嗲”上一把,这对模仿性强而识别力不强的青少年“污染”很大。一些似乎令人崇敬的学者也故作高深,把本来很明白的话说得人摸不着头脑,“以震其艰深”,使人景仰。一美国作家批评这些人说:“教授的本事就是把人人都明白的事说得人人都不明白。”不规范的广告语也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广告乱改成语,乱改古典诗词,甚至连毛泽东的诗也未能幸免。另外还有港台文化、外来文化、地域方言、团伙行话、网络文化等的影响与冲击。
3.民间语文的不良影响
汉字虽早已远离了象形表意阶段,但老百姓也早已浸润了这种文字观:汉字多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读音就是读它的半边;汉字以表意为特征,每个汉字都可从字面上看出意义。于是就有了读“炽(chì)热”为“zhì热”,读“瞠(chēng)目”为“táng目”,也就有了写“安装”为“按装”,写“家具”为“家俱”。人们还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后代,如孩子写“哭”少了一“点”,就教导:“怎么能少写这一‘点’呢?哭能没一点泪珠吗?”这种极牵强的附会有时还颇为人称道。于是,这种不科学的观念便以讹传讹下去。
三规范净化语言文字的途径
1.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规范意识的同时,还要切实改善语言文字的文化环境
民族语言文字体系需要大家自觉维护,我们不要以学港台和时尚“嗲”语为荣,其实,港澳有些地方正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潮。我们还要以各级各类学校为阵地,通过家庭、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好。同时,大众媒体更要自律。据报道:1999年8月,中央电视台执行了《中央电视台屏幕语言文字差错奖惩条例》,规定出现一次差错罚款50元。
2.发展国民经济,提升民族文化自尊,从而拯救陷身尴尬境地的汉语
人们讨论语言问题时,常受到民族自豪感、优越感的影响。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艾奇森指出,一种语言的成功或失败与其固有性质关系不大,而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力量有很大关系。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总是对滞后的经济文化体系形成冲击,在积极渗透中使之部分同化,从而使一些非本域语言渐渐流行,成为许多人自觉并乐意使用的语词,以致对后者产生影响与挤压等。英语之所以畅行世界,与其曾经的强大有关。而当代英语的地位,其实来自于说英语的美国的地位,它携带的是美国文化。可见,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祖国的国际地位。那时我们才能扬眉吐气,以做一个中国人骄傲,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为自豪。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国成立有专门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多年来致力于对语言文字进行整理规范,并将其成果公布,很好地规范了人们的读写行为。2000年10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文字法,并于次年元旦起施行,这更有效地规范了社会文化行为。随后,全国的学校、机关等掀起了学习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如今,不少农村县城学校也已基本实现了普通话授课。但这些成绩还不够,尤其是用以应付外来文化的入侵显得更为不够。那么,国外的做法能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呢?
(1)固守。古希腊语与拉丁语在欧洲曾有过辉煌,但因其过于墨守成规,语法古板,最终没有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如今的法语面对英语的影响,奋起反抗,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语,直至制定出法令。外来词想进入“官方法语”得到承认是很难的。法国还每年花上亿美元推广法语文化,而加拿大人为使自己免受美国文化威胁,公然违反世贸协定,但法国、加拿大的努力,收效也不是那么如意。
(2)改革。德国为抵制“英语化德语”的发展势头,试图进行语言改革。政府集合一批语言学家简化词的拼写,减少语法中过于繁复的规则。但此改革不久便无功而退、寿终正寝。
(3)全盘英化。新加坡害怕其有名难懂的“新式英语”会影响其在国际商务中的竞争力,欣然接受并提倡规范的标准英语。对华语也鼓励使用标准华语,毕竟新加坡华人占70%以上。李光耀曾大声疾呼废除“新式英语”,转而使用英语。于是,深受欢迎的新式英语电视节目被取消,新节目要以规范英语播出。教育部也要8000名教师接受“恢复性”培训。
我们的情况与新加坡不同,绝不能“英化”。我们是否可以在固守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灵活的改革?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加强干预与执法力度,营造一个较为强大的舆论氛围呢?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但只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的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视野里,挂着一些干瘪酸涩的语言苦果。面对汉语遭受的污染以致践踏,你怎能无动于衷呢?如今,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民族语言污染问题不更值得关注吗?因为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与尊严。
张志公先生说,语言的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祖国的原本优雅的汉语,还其应有的尊严,确保其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语言文字的纯洁,不仅意味着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的纯洁,没有对自己母语深沉的爱,就不可能有对自己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民族价值观念的坚守。让我们每个人都为净化已经受染的汉语而努力!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