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自主权论文-于榕

招生自主权论文-于榕

导读:本文包含了招生自主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招生自主权,学术权力,行政权力

招生自主权论文文献综述

于榕[1](2019)在《小议高校招生自主权之“来龙去脉”》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一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术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历史因素和现实环境影响,我国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支配与干预,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自主招生意识和招生能力相对薄弱和匮乏。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得到一定认可和支持,然而在高校实际自主招生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讨论,为高校招生与高校发展提供一点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10期)

罗建国,谢康[2](2018)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公平、自主权与监督——基于创新人才选拔的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为保障自主招生工作长期稳定有序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育公平、高校自主权落实、招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创新人才选拔等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基于创新人才选拔的过程分析,自主招生政策设计时,应积极推进形成多元化考试评价机制,增加考生平时成绩及综合素质的权重;引入第叁方考试评价机构,实现真正的招考分离制度。(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令,邹倩,封德平[3](2018)在《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招生自主权作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部分,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部分高校招生人员权力价值观扭曲、历史糟粕文化和考试招生制度缺陷,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高校招生自主权存在被滥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加强高校招生人员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监督制约能防止高校招生自主权被滥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26期)

刘世清,崔海丽[4](2018)在《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招生自主权是大学依据教育法规享有的一项法定权,是高校最具教育行业特点的办学自主权之一。大学招生自主权的核心是学术自主权,大学的招生标准与学校、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尤其是对于多样与特色的专业录取标准只能由学术自主权来确定。(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崔海丽[5](2018)在《如何扩大与落实试点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考试制”国家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招生自主权是高等院校依法所享有的自主招生权力,体现在招生计划、考试命题等招生录取各环节中。实施"考试制"(1)的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高校(尤其是入学竞争激烈的大学)均具有充分或较高的自主招生权,从而能够通过综合、多元的招生门槛选拔优秀、适合的人才。以此为参照,受政府过度干预、不敢放权、高校缺乏用权的意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至今所具备的招生自主权仍极为有限或并非实质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为保障高校用适切的方法选拔到合适人才加以培养,在新高考改革中应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明晰政府和高校的权力边界,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同时高校积极提升用权意识和能力,并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保障招生自主权真正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用得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崔海丽[6](2018)在《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现实考察——基于1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有充分的招生自主裁量权,是高校通过多元科学测评方式选拔人才、从根源上提升高校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对1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无论实施何种招生模式,美国、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均拥有充分或高度的招生自主权,保障了大学招生的自主化与特性化;而中国内地高校在本科招生中的自主权较为有限,这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掣肘。(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刘世清,崔海丽[7](2018)在《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恢复高考40年来,国家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逐步向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高校赋予了部分招生自主权。然而虽历经多年探索,理论界和实践界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性质、内容以及配置问题依然存有争议。实质上,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一种公、私复合的权力(权利),其运行过程需要合理配置高校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当前,在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着深受教育行政命令干扰,高校自主招生意识与能力不足,以及权力配置错位、缺乏监督制约等问题。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应根据国情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高校运用招生自主权的专业能力,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保障其正当运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甘齐[8](2017)在《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萌芽与发展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政府简政放权、法律政策的颁布而出现。现阶段,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已经从“扩权”上升到“落实”层面。通过2015年“两条录取分数线”事件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落实招生自主权过程中存在困境。高校内部权力配置错位、招生法律法规不完善、招生信息缺乏透明度是高校招生自主权无法有效落实的原因。如何有效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是现如今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其中,高校拥有实质上的招生标准制定权,是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核心。研究认为,有效落实招生自主权必须坚持法治、权力有限规制、招生信息公开等叁项基本原则。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高校内部的两个基本权力。只有学术权力在高校内部招生事务中成为主导力量,招生事务才会在逻辑上具有科学性,有效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也才能具有逻辑基础。为了破解招生自主权困境,高校招生事务必须改变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局面,赋予教授们制定高校招生标准的权力。当然,若不对高校招生事务中的学术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同样会导致招生自主权的滥用。对此,作为学术权力的招生自主权并非由教授们直接做出招生决策,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制衡机制。此外,法律、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大众也要发挥监督职责对作为学术权力的高校招生自主权进行制衡以达到有效落实招生自主权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单大圣[9](2016)在《落实学校招生自主权 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深层次、体制性弊端还没有被根本触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教育领域的许多矛盾问题逐步聚焦到考试招生上,要求我们以更开阔的思路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改革(本文来源于《群言》期刊2016年05期)

陈先哲[10](2015)在《招生红线其实是在捍卫大学自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我国大学而言,要严守法律和政策红线,更要积极建立起各种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使大学的权力运行经得起阳光的照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促进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5-12-25)

招生自主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为保障自主招生工作长期稳定有序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育公平、高校自主权落实、招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和创新人才选拔等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基于创新人才选拔的过程分析,自主招生政策设计时,应积极推进形成多元化考试评价机制,增加考生平时成绩及综合素质的权重;引入第叁方考试评价机构,实现真正的招考分离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招生自主权论文参考文献

[1].于榕.小议高校招生自主权之“来龙去脉”[J].祖国.2019

[2].罗建国,谢康.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公平、自主权与监督——基于创新人才选拔的过程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

[3].陈令,邹倩,封德平.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

[4].刘世清,崔海丽.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J].教育文化论坛.2018

[5].崔海丽.如何扩大与落实试点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考试制”国家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

[6].崔海丽.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现实考察——基于1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制度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8

[7].刘世清,崔海丽.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8].甘齐.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D].南昌大学.2017

[9].单大圣.落实学校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性[J].群言.2016

[10].陈先哲.招生红线其实是在捍卫大学自主权[N].中国教育报.2015

标签:;  ;  ;  ;  

招生自主权论文-于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