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历年浙东联唱集》,禅悟之趣,“风流”之性,“立足之地”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文文献综述
俞林波[1](2009)在《《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述,第二部分是《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析。第一部分分为两章:《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流传考述和《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诗人考述;第二部分分为六小节。第一部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述。《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流传考述主要梳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产生以后从唐代到今天的流传情况。大致理出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的流传轨迹。《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诗人考述主要考证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和《唐诗大辞典·诗人》失收、所收有误的浙东联唱诗人的生平。这一章是本部分笔者用力较勤者,尤其是贾弇、贾全、张着、李清、樊珣诸人是笔者着力最多者。第二部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析。本论文以肃、代诗坛的二组诗人——玄宗朝遗留的着名诗人,像李白、杜甫和肃代两朝的着名诗人,像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台阁诗人、以刘长卿、李嘉佑等为代表的地方官诗人(后一组诗人及其诗歌尤以《中兴间气集》、《极玄集》为考查对象)为参照系,从“山林”之念、禅悟之趣、怀旧之情、“风流”之性、矛盾之境、“立足之地”六个方面考查了《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诗歌在主题取向上的表现以及《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在肃、代诗坛的位置。在以上诸方面,浙东联唱诗人与上述二组诗人相比既有相同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期刊2009-05-01)
俞林波[2](2008)在《《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金陵生[3](1995)在《《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贾晋华《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述》(《文学遗产增刊》十八辑)一文勾稽以鲍防为中心的大历初年浙东联唱之会甚确,今更补一证。《会稽掇英集》(四库全书本)卷十四收有:(1)《经兰亭故池联句》,题下注:“原本不注名姓于联句下。”此即桑世昌《兰亭考》所引。后又有(2(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1995年01期)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论文参考文献
[1].俞林波.《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论[D].漳州师范学院.2009
[2].俞林波.《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考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金陵生.《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补考[J].文学遗产.1995
标签:《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禅悟之趣; “风流”之性; “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