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速催化论文-解舒博

燃速催化论文-解舒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速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核二茂铁,金属卟啉,燃速催化剂,热分解

燃速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解舒博[1](2019)在《双核二茂铁修饰卟啉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燃速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核二茂铁类衍生物作为燃速催化剂研究的新方向,由于铁的含量较高,其催化效果相较于单二茂铁有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在化合物中的含量,并引入杂原子加强与固体推进剂中其他成分的键合作用来降低迁移效果,我们设计合成了多种新型双核二茂铁类化合物,期待可以在燃速催化剂方面有优良的性能。双核二茂铁通过click反应与卟啉相连接,并在卟啉空腔内配位金属。共合成2种不同的双二茂铁修饰卟啉配体及8种金属卟啉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红外光谱(IR)对所合成的卟啉配体及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镍、钴、铜配合物的紫外吸收相对于配体发生了蓝移,锌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则发生了红移。同时二茂铁及金属的引入使得卟啉发生了强烈的荧光猝灭。说明二茂铁、卟啉环及金属离子存在较强的电子或能量转移。通过热失重分析,所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在高氯酸铵中稳定存在并能够有效降低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温度。模拟药柱,测试化合物迁移性实验的结果表明,系列卟啉配体及金属卟啉具有优良的抗迁移能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7)

许新彬[2](2018)在《火箭推进剂中碳硼烷衍生物的燃速催化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近年来碳硼烷衍生物在火箭推进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比了含硼推进剂和含碳硼烷衍生物的推进剂的燃速,发现碳硼烷类衍生物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速催化剂较其硼试剂具备更加良好的催化效果,最快能够使推进剂燃速超过170mm/s。(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6期)

袁耀锋,杨思涵,王吉成,林芬[3](2018)在《含氟茂铁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燃速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基二茂铁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制备3种单二茂铁基的α,β-不饱和酮(1a~1c).然后将其与水合肼缩合成环合成吡唑啉(2a~2c),再与相应酰氯反应,引入具备强吸电子能力的含氟基团,合成5种3-二茂铁基-5-芳基-1-苯甲酰基吡唑啉(3a~3e),并运用IR、MS、1H NMR、19F NMR、13C NMR及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两种电化学手段探讨化合物3a~3e的氧化还原过程,利用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化合物3a~3e对高氯酸铵(AP)的燃速催化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只含有一组氧化还原峰,归属于分子中茂环Fc/Fc+的氧化还原过程,且电极反应动力学基本受扩散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将原来的分解温度从450℃提前到300℃左右.(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袁耀锋,王吉成,杨思涵,林芬[4](2017)在《2-二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燃速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茂铁甲醛和二苯乙二酮为原料,与醋酸铵反应构造2-二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环1a,然后用较强碱NaH拔氢,被不同卤代烃取代得2a~2f,再与碘甲烷反应生成6种相应的咪唑离子碘盐3a~3f,最后与六氟磷酸铵离子交换得到咪唑的六氟磷酸盐4a~4f。并运用IR、MS、NMR、HRMS及X-ray单晶衍射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化合物对AP的燃速催化性能。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均具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其中负离子为I–的化合物催化分解效果明显优于负离子为PF6–的化合物。尤为突出的是化合物3b,其第二分解峰几乎消失,第一分解峰提前到270.5℃,将AP分解温度提前了180℃。(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10)

王吉成[5](2017)在《二茂铁吡(咪)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衍生物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独特的燃速催化剂,是一类典型的功能化含能材料。从分子结构来看,目前已报道的具有优良燃速催化性能的二茂铁衍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取代基碳链长的比短的好;(2)双核二茂铁类化合物各项综合性能优于单核;(3)含杂原子的活性官能团或极性基团的好于非极性的;(4)含多氮杂环的优于链状的;(5)液体的优于固体的。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氮杂环的二茂铁衍生物,并将强极性的含氟基团引入其中,以期获得各项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1.设计合成了 8种3,5-双二茂铁基吡唑啉衍生物(5-12),并运用IR、MS、NMR、HRMS及X-ray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其氧化还原过程,电化学测试表明8种化合物都为准可逆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由于二茂铁衍生物对高氯酸铵(AP)具有优异的热分解催化作用,对HTPB的燃烧性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利用TG、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连不同取代基双二茂铁基吡唑啉衍生物对AP的燃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双二茂铁基吡唑啉衍生物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且含氟吸电子基在增加化合物极性的同时,燃速催化效果有略微减弱。2.设计合成了 5种3-二茂铁基-5-苯基-1-苯甲酰基吡唑啉(19-23),运用CV和DPV探讨了其氧化还原过程,利用TG和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连不同取代基单二茂铁基吡唑啉衍生物对AP的燃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单二茂铁基吡唑啉衍生物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且含氟吸电子基在增加化合物极性的同时,燃速催化效果有略微减弱。3.设计合成了 6种1位连有不同取代基的2-二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26-31),进一步与碘甲烷反应合成了 6种相应抗挥发迁移性较好的咪唑碘盐(32-37),然后与NH4PF6离子交换得到6种咪唑的六氟磷酸盐(38-43)。运用CV和DPV探讨了其氧化还原过程,利用TG和DSC两种热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了连不同取代基单二茂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对AP的燃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二茂铁基咪唑类衍生物均对AP有优良的燃速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吉成,晏希泉,鄢剑锋,袁耀锋[6](2016)在《含氟茂铁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燃速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氯酸铵(AP)是最常用的火箭推进氧化剂,其热分解行为直接影响火箭推进剂的燃速,因此以对AP热分解催化效果作为验证燃速催化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在推进剂中易迁移、易挥发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2])。解决易迁移、易挥发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是在分子设计时适(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1-18)

Zain-ul-Abdin[7](2016)在《具有支化结构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制备、抗迁移性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摆脱地心引力在空中飞翔,人类发明了很多种方法,如热气球、飞机、直升机和火箭等。其中,火箭是最强劲、最快速的一种摆脱引力的方式。复合固体推进剂是火箭常用的一种推力。复合固体推进剂是起推进作用的含能材料。固体推进剂通常由无机氧化剂(高氯酸铵,AP)、金属燃料(铝,Al)、粘合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少量其他组分组成,包括塑化剂、固化剂、稳定剂和燃速促进剂(BRCs)等。高效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需要具备较低的压力指数和稳定的燃烧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高性能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逐渐受到高度重视。通常有两种方式获得高效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一种是开发新型复合固体推进剂,另一种是改进常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配方而不改变其主要组成。第二种方式相对更简单和快捷,常用方法有调整主体组分的粒径,如使用铝粉、超细的纳米级高氯酸铵,或调整粘结体系(粘合剂)组分等。有两种方法可提高固体推进剂的性能。其一是在固体推进剂中加入燃速促进剂,其二是使用高性能的粘合剂。添加有效的燃速促进剂可以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瞬时燃烧速度,使燃烧速度平稳。而加入高性能的粘合剂则可以提高粘结体系的机械性能。因此,使用有效的燃速促进剂是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添加燃速促进剂,可改变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的压力,降低其对温度和压力的敏感度,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稳定性,调节燃烧速度至适当值。燃速促进剂种类繁多,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颗粒、金属螯合物和二茂铁及其衍生物都被用于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燃速。其中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最为常用,其在固体推进剂中具有很好的可燃性、均匀的微观分散性、很好的和有机粘合剂相容性。因此二茂铁基化合物、聚合物和衍生物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不仅是由于其在燃速促进剂方面的应用,还因为其具有氧化还原可逆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可修饰性等,因此它在其他领域,如催化剂、纳米材料、药物、生物活性化合物、材料科学、离子识别等方面的也具有广泛应用。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效果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溶解性、分子移动性和有效铁含量。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于HTPB/AP/Al(分别为粘合剂、氧化剂和金属燃料)类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二茂铁基化合物、聚合物、树枝状聚合物和衍生物在燃烧过程中,二茂铁基团转化为纳米级氧化铁粒子。所生成的纳米级氧化铁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比普通粉末氧化铁,对于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更好的燃速促进效果。二茂铁及其众多的衍生物都较容易升华和迁移。当含有二茂铁或其衍生物的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存放时,二茂铁和二茂铁基化合物的迁移会导致复合固体推进剂不均匀燃烧。这将导致固化差、燃烧不稳定、增加机械感度、燃烧参数改变和性能的不可重复,继而减少了固体推进剂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主要的方法包括增加二茂铁茂环上取代基的碳链、引入含氧或者含氮等极性基团、引入环氧基、-OH、-NH2、-NCO等活泼基团、引入无机基团,制备高分子量、具有特殊拓扑结构并含有大量极性元素的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等。虽然已经有很多工作报道了新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但其迁移问题仍然存在。带有极性元素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虽已成功制备,但长时间储存时迁移现象仍不可避免。因此,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问题、寻找低成本和有效的避免迁移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含有大量氧元素和N-H基团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二茂铁基聚合物、化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将二茂铁与树枝状聚合物结合是一种挑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性、低粘度、高分子量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将二茂铁接入树枝状聚合物上,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在复合固体推进剂迁移问题的途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中氧元素和氮元素的存在使燃速促进剂具有一定极性,会与高氯酸铵产生相互作用。N-H基团也可使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与高氯酸铵及粘合剂之间形成氢键作用。氢键等作用降低了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性。高氯酸铵是高氯酸铵基推进剂中常用的无机氧化剂,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储存性。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直接影响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因此研究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作用对于研究其对于高氯酸铵基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具有指导作用。首先在第一部分中,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迁移的问题并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通过二茂铁酰氯与聚乙烯亚胺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六种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PEI-Fc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PEI-Fc-4到PEI-Fc-6表现出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发现随着PEI-Fcs中二茂铁含量的增加,电荷转移作用增强。由于PEI-Fc-6中含有大量二茂铁基团,因此PEI-Fc-6表现出更显着的电荷转移作用。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高氯酸铵分解的催化机理研究中,电荷转移理论相对其他理论被接受度更高。因此研究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电化学性能对于其应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不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中,循环伏安法被认为是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的电化学性能。发现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的氧化还原性能是由于二茂铁基团的存在,在测试范围内,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PEI-Fc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发现,PEI-Fcs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虽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但PEI-Fcs与电极间的电荷转移速度较慢。可逆过程的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无关,且峰-峰间距(△Ep)应小于60 mV,而峰-峰间距大于60mV的情况则属于非可逆过程。可以认为PEI-Fcs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可逆过程也不是完全非可逆过程。通过抗迁移研究发现,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表现出远好于常用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2,2-双-(乙基二茂铁)丙烷(即卡托辛)和二茂铁的抗迁移性。PEI-Fcs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氧和氮,导致PEI-Fcs与AP和粘合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从而降低了迁移。在PEI-Fcs样品中,PEI-Fc-1表现出最好的抗迁移性能。PEI-Fcs的燃速催化性能可通过测试其与高氯酸铵混合物的热分解热重/差热曲线来表征。发现在5wt%的PEI-Fcs存在下,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温度有明显降低。PEI-Fc-6表现出对AP热分解最好的促进性能,使AP热分解温度从406.42℃降低至307.17℃。其优异的燃速促进性能是由于PEI-Fc-6含有较多的二茂铁基团引起的。通过改变PEI-Fc-6的含量(1-5wt%),发现随着PEI-Fc-6的增加,AP的热分解温度明显下降。热重/差热分析说明新型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其稳定温度约在220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认为PEI-Fcs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第二部分中,通过二茂铁酰氯与氨基或羟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11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分别命名为1-11),研究极性元素氧和氮对二茂铁基化合物抗迁移性能的影响。这11种化合物分别用核磁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均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在多核二茂铁基化合物中更为突出。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1-11CV曲线的影响。发现1-11的CV曲线受到溶剂极性和扫描速率的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1-11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由于二茂铁基团的存在,11种化合物均显示出了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在测试范围内,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对1-11的抗迁移研究发现,1-11的抗迁移性均优于卡托辛和二茂铁,这是由于化合物与AP和粘合剂间存在偶极-偶极作用和氢键作用。含氧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抗迁移性。热重/差热分析表明这11种化合物在230℃还是稳定的。发现在5wt%的1-11存在下,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温度明显降低。样品11表现出对AP热分解最好的促进性能,使AP热分解温度至317.06 ℃。热重/差热分析说明1-11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且含氧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对AP显示出更好的燃速促进效果。在第叁部分中,依次进行迈克尔加成和与二茂铁酰氯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乙二胺基的0至3代的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0G、1G、2G和3G)。首先,0.5G、1.5G和2.5G产物通过乙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迈克尔加成制备,第二步,0.5G、1.5G和2.5G产物与乙二胺反应制备以氨基为端基的0.75G、1.75G和2.75G产物。第叁步,将0.75G、1.75G和2.75G产物上的胺基与二茂铁甲酰氯反应,得到二茂铁为端基的树枝状聚合物。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用核磁、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2代和3代树枝状聚合物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在具有最多二茂铁基团的3代聚合物中更为突出。对0G、1G、2G和3G产物进行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0G、1G、2G和3G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0G、1G、2G和3G产物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虽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但这些树枝状聚合物与电极间的电荷转移速度较慢。可逆过程的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无关,且峰-峰间距(△Ep)应小于60 mV,而峰-峰间距大于60mV的情况则属于非可逆过程。可以认为0G、1G、2G和3G产物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可逆过程也不是完全非可逆过程。抗迁移研究表明,1G、2G和3G产物在含高氯酸铵的推进剂中具有比卡托辛和二茂铁更好的抗迁移性能。这种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1G、2G和3G产物含有大量氧和N-H基团,它们能与高氯酸铵和粘合剂形成较强的氢键和偶极-偶极作用。其中具有较少二茂铁基团的1G表现出最好的抗迁移性。0G、1G、2G和3G产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性能通过热重/差热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在260℃仍是稳定的。热重/差热研究结果表明,0G、1G、2G和3G产物对于降低高氯酸铵热分解温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G使AP的热分解温度降至327.02℃。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树枝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在第四部分中,通过依次进行迈克尔加成和与二茂铁酰氯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0至2代基于叁(2-氨乙基)胺的二茂铁为端基树枝状聚合物G0、G1和G2产物。第一步,通过叁(2-氨乙基)胺的迈克尔加成制备G0.5和G1.5产物。第二步,使用乙二胺与G0.5和G1.5产物反应得到具有以氨基为端基的树枝状聚合物(G0.75和G1.75)。第叁步,将叁(2-氨乙基)胺、G0.75和G1.75与二茂铁甲酰氯反应,制备二茂铁为端基的G0、G1和G2树枝状聚合物产物。用核磁、红外光谱研究了G0、G1和G2产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G1和G2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G0、G1和G2产物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发现G0、G1和G2由于含有二茂铁显示出氧化还原性。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G0、G1和G2产物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G0、G1和G2的电化学性能受到溶剂极性和扫描速率的影响。虽然其氧化还原过程是扩散控制的,但这些树枝状聚合物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完全可逆过程也不是简单的非可逆过程。抗迁移研究表明,G0、G1和G2产物在含高氯酸铵的推进剂中具有比卡托辛和二茂铁更好的抗迁移性能。这种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G0、G1和G2含有大量氧和N-H基团,他们能与高氯酸铵和粘合剂形成较强的氢键和偶极-偶极作用。G0、G1和G2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性能研究发现,在265℃其仍是稳定的。热重/差热结果表明,G0、G1和G2对于降低高氯酸铵热分解温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G2显示出最好的燃速促进性,其使AP的热分解温度降至328.57℃。因此,这些叁(2-氨乙基)胺基的树枝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二茂铁基支状化合物具有大量极性元素(如氧和氮)、较大的分子量和特殊的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迁移和燃速促进性能,可作AP基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朱学友,李小红,韩凤娇,张世晨,赵海英[8](2015)在《二茂铁基β-二酮及其Cu(Ⅱ)、Ni(Ⅱ)配合物的燃速催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含有苯基的二茂铁β-二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苯环上含有拉电子的硝基时,β-二酮烯醇式含量几乎是100%,而含有给电子的甲氧基时,其烯醇异构体含量下降到84%.当将其与Cu(II)或Ni(II)配位后,在紫外吸收光谱中,300 nm以下归属于Fe(d)-π*和芳基π-π*的跃迁向长波方向移动5~17 n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实验表明,添加二茂铁基β-二酮或它们的Cu(II)或Ni(II)配合物于高氯酸铵(AP)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P高温热降解阶段的升华,而且可使AP的热降解温度提前,以Cu(II)配合物提前得更为显着,含有甲氧基的Cu(II)配合物可使AP的热降解温度提前87℃.因此相对于二茂铁β-二酮配体及Ni(II)配合物,Cu(II)配合物是更好的燃速催化剂.(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4期)

朱学友,李小红,张世晨,韩凤娇,边占喜[9](2014)在《二茂铁β-二酮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燃速催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衍生物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燃料燃烧速度,常用作为燃速催化剂,在军事和航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是目前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在推进剂中易迁移、易挥发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法是在分子设计时适当增长茂环上取代基的碳链或引入极性基团,以期增加二茂铁燃速催化剂与推进剂各组分之间的范德华力,从而降低该类催化剂的挥发性和迁移性[2-3]。高氯酸铵(AP)是推进剂中常用的氧化剂,其热降解性质直接影响推进剂的燃烧行为。二茂铁β-二酮类化合物由于含有极性大的羰基和金属,可以和推进剂的活性基团作用而降低迁移性,是潜在的性能优良的燃速催化剂。本文合成出一系列二茂铁类β-二酮过渡金属Cu(II)、Ni(II)配合物(Fig.1),然后将其按一定比例添加到AP中,发现此类化合物对AP的热分解温度均有所提前,而且分解时放热变得更加集中,说明二茂铁类β-二酮过渡金属Cu(II)、Ni(II)配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4-08-04)

王静[10](2013)在《高燃速无机盐SY在固体推进剂燃烧中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密闭爆发器作为检测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实验装置,探索了高燃速无机盐SY对复合改性双基火药的燃烧催化作用,发现SY对提高燃速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对燃速压力指数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添加SY的火药做DSC曲线研究催化机理发现,焓变量增大、分解温度也降低了一点使得反应更彻底,因此燃速加快。(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燃速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近年来碳硼烷衍生物在火箭推进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比了含硼推进剂和含碳硼烷衍生物的推进剂的燃速,发现碳硼烷类衍生物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速催化剂较其硼试剂具备更加良好的催化效果,最快能够使推进剂燃速超过170m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速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解舒博.双核二茂铁修饰卟啉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燃速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许新彬.火箭推进剂中碳硼烷衍生物的燃速催化优势[J].化工设计通讯.2018

[3].袁耀锋,杨思涵,王吉成,林芬.含氟茂铁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燃速催化性能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袁耀锋,王吉成,杨思涵,林芬.2-二茂铁基-4,5-二苯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燃速催化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5].王吉成.二茂铁吡(咪)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7

[6].王吉成,晏希泉,鄢剑锋,袁耀锋.含氟茂铁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燃速催化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2016

[7].Zain-ul-Abdin.具有支化结构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制备、抗迁移性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8].朱学友,李小红,韩凤娇,张世晨,赵海英.二茂铁基β-二酮及其Cu(Ⅱ)、Ni(Ⅱ)配合物的燃速催化性质[J].有机化学.2015

[9].朱学友,李小红,张世晨,韩凤娇,边占喜.二茂铁β-二酮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燃速催化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2014

[10].王静.高燃速无机盐SY在固体推进剂燃烧中的催化作用[J].河南科技.2013

标签:;  ;  ;  ;  

燃速催化论文-解舒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