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情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用移情,医患会话,关联理论
移情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刘筱雅,宋丹[1](2019)在《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医患会话中的语用移情现象——以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关联理论,以医患会话中的语用移情现象为切入点,以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为具体语料,浅析关联视角下语用移情的实现途径以及作用,以期能够对缓解中国医患之间的话语冲突,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5期)
王艳,韦耀阳[2](2019)在《警惕生涯教育中的“移情与反移情”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在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出现了不少误区。比如,"移情"和"反移情"现象。"移情"现象是指学生把指导老师当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职业发展和指导中的任何问题都向老师咨询和要求给予建议,容易形成对老师的心理依赖。"反移情"现象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过去的自(本文来源于《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期刊2019年Z2期)
刘承恺[3](2019)在《基于唤醒理论的老年社区移情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唤醒理论是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之一,主要从情绪的维度、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唤醒水平与任务绩效叁个方面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移情"是美学的概念,是指审美主体将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客体具有情感属性。本文在唤醒理论的框架之下探讨老年人对于社区环境所产生的"移情"现象,并阐明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7期)
何洁[4](2017)在《论孙犁晚年咏物散文中的移情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咏物散文中的移情现象尚未在孙犁晚年的研究中被论及。与孙犁早期创作的散文相比,移情现象是孙犁晚年咏物散文所独有的:以自身情感的移注来体验物的品格与生命,在联想中建构物理与人情间的相互联系。移情作用是感知形象的审美方式,也是咏物文学创作中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孙犁晚年咏物散文中移情现象的表现、所移之情,以及移情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意义的指归不仅是孙犁晚年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心志,而且展现了他在散文中咏物写心所持有的联想方式和文体特征。(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关一文[5](2017)在《娱乐新闻中的移情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运用移情理论,从移情的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两个方面,通过文本分析和统计方法,解释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移情现象,探析娱乐新闻传播规律,得出新闻传播总是伴随着情绪传播的结论,也为新闻从业者在当前媒体多元化的环境中提供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7年08期)
张时春[6](2017)在《网购对话中的语用移情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情最初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指情感的渗透。后来移情超越美学领域,进入到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其他的研究领域。日本语言学家库诺最早将移情的概念应用到了语言学领域。随后我国语言学家何自然1991年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提出了语用移情的概念。在语用学领域,他认为移情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的相通,可以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编码和解码。它主要涉及说话人如何可以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能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的心态和意图。本文的研究以淘宝网购对话为语料,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其中的语用移情现象。本研究发现卖家语用移情的手段主要包括合理的使用人称指示语(例如:亲,您),称呼语(例如:亲),问候语(例如:您好),频繁使用语气词(例如:哦),以及为买家提供各种商品信息,有价值的建议,善意的提醒等等。遵循语用移情的四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合理原则、礼貌原则和信息原则,卖家能够充分考虑买家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应用这些手段从买家的角度编码语言。为了证实作者总结的这些语用移情现象的客观性,本研究也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分析,作者发现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和之前的定性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郑杰英[7](2015)在《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移情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理论,在我国许多人将"移情"和"兴"混为一谈,其实"移情"和"兴"虽然存在某种相似和联系,但"移情"不同于"兴"。虽然中国古代文论中对于"移情说"很少有论述,但古典诗词中"移情"现象的运用却不胜枚举,因此,弄清楚什么是"移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欣赏古典诗词以及在现AI写作作中运用,从而使"移情"这种方法,发挥最大效应。(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29期)
王菲[8](2015)在《基于顺应理论的《绝望主妇》中语用移情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能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过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移情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等。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移情。语用移情的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的人际沟通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意义。语用移情是一种语用现象,其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趋同,意在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人际交往中,移情(empathy)主要体现的是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及心理趋同。本文尝试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现象进行研究。顺应理论,是瑞士着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用学理论,见于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是基于顺应理论框架下的电视剧《绝望主妇》中的语用移情现象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有:1.《绝望主妇》中的语用移情现象是如何产生的?2,语用移情对人际交往及跨文化交际方面有哪些实际意义?语料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1,实现语用移情有四种策略,即指示语,打断现象,委婉语和模糊语;2.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语用移情是语言使用者为了实现其交际目的,伴随着自己不同的意识程度而做出的语言选择的结果。并且该语言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其中语言使用者语用移情现象的产生还必须要顺应交际语境,即自己和听话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语用移情现象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价值是:1)增强话语的合理性;2)建立和谐的交际氛围;3)增强交际功能。本文中作者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绝望主妇》中的语用移情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证明上述结论及其语用价值的合理性,进而验证顺应理论对该语用现象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3)
朱琴[9](2015)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快速进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联系更加密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也越来越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不断提高,以适应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实现良好交流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正视文化移情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寻求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形式。(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03期)
廖锦治,廖志斌[10](2014)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过程中移情与反移情现象的利用和规避》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移情与反移情现象的存在,成为咨访双方交流的一大困扰,直接影响着咨询的效果。本文通过日常咨询中典型的案例分析,旨在解释移情与反移情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揭示咨询中移情与反移情现象的利弊,对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处理移情与反移情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移情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在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出现了不少误区。比如,"移情"和"反移情"现象。"移情"现象是指学生把指导老师当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职业发展和指导中的任何问题都向老师咨询和要求给予建议,容易形成对老师的心理依赖。"反移情"现象是指教师把学生当作过去的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情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刘筱雅,宋丹.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医患会话中的语用移情现象——以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为例[J].现代交际.2019
[2].王艳,韦耀阳.警惕生涯教育中的“移情与反移情”现象[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9
[3].刘承恺.基于唤醒理论的老年社区移情现象研究[J].美术大观.2019
[4].何洁.论孙犁晚年咏物散文中的移情现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5].关一文.娱乐新闻中的移情现象分析[J].报刊荟萃.2017
[6].张时春.网购对话中的语用移情现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7].郑杰英.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移情现象[J].名作欣赏.2015
[8].王菲.基于顺应理论的《绝望主妇》中语用移情现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9].朱琴.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现象分析[J].校园英语.2015
[10].廖锦治,廖志斌.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过程中移情与反移情现象的利用和规避[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