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音歧义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语义启动,语素启动,认知识别
同音歧义词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平[1](2011)在《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识别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心理语言学词汇识别的加工过程究竟是模块的还是交互作用的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同音歧义目标词的词频和启动类型为自变量,考察了无启动、语义启动和语素启动叁种启动条件下的同音歧义词识别的正确率和启动效果,从而探讨歧义词在不用启动类型下的识别认知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语义因素对高、低频同音歧义目标词的识别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语素因素对高、低频同音歧义目标词的识别也有显着促进作用;首、尾语素对同音歧义目标词的识别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语义启动实验研究可能支持了言语听辨中词汇的识别是自上而下的交互作用的观点,而语素启动实验研究不支持模块化的理论观点。本研究设计了叁个实验,对心理语言学言语听辨领域中针锋相对的交互论和模块论两个观点进行了再论证。这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心理语言学中言语听辨研究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作用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陈?之[2](2003)在《汉语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词语境或句子语境探讨汉语同音歧义词 (homophones)歧义消解的过程。被试为 112名大学生。实验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不同语境偏向条件下有关探测词和无关探测词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从而揭示汉语同音歧义词消解过程中 ,对其适当意义激活以及对其不适当意义抑制的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 :在同音歧义词加工的早期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 ,阻止其激活 ;随后 ,语境促进了歧义词适当意义的激活。另外 ,相对意义频率在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中有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崔耀[3](2001)在《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比较普遍现象,汉语里存在大量的同音异形异义词,如“电源”与“店员”.为了准确理解词或句子的意义,听者遇到同音歧义词时需要从几个意义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意义.关于词汇歧义消解的过程,心理学家主要提出了四种模型:多重通达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顺序通达模型和重排序通达模型.两个实验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词语境和句(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期刊2001-11-01)
同音歧义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词语境或句子语境探讨汉语同音歧义词 (homophones)歧义消解的过程。被试为 112名大学生。实验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不同语境偏向条件下有关探测词和无关探测词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从而揭示汉语同音歧义词消解过程中 ,对其适当意义激活以及对其不适当意义抑制的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 :在同音歧义词加工的早期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 ,阻止其激活 ;随后 ,语境促进了歧义词适当意义的激活。另外 ,相对意义频率在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中有其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音歧义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平.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识别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
[2].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陈?之.汉语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J].心理学报.2003
[3].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崔耀.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C].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2001
标签: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 语义启动; 语素启动; 认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