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生根与次生根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初生根,次生根,形态性状
初生根与次生根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臧贺藏,王言景,张均,李丰,卢红芳[1](2018)在《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根移位方法,以郑麦9023、郑麦004、周麦16号、洛旱2号、兰考矮早8和豫麦18号为试验材料,对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形态及生理性状进行研究,以明确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功能差异,为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单株初生根数呈降低趋势,单株次生根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单株初生根、次生根干质量均在灌浆中期达到峰值;初生根活力、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次生根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返青期达到峰值,而次生根活力于拔节期达最大值。小麦初生根、次生根在形态及生理性状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生育前期,初生根生长占优势,其根数和干质量均显着高于次生根,而次生根生理性状占优势,其根系活力、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初生根;生育中后期,主要以次生根生长为主,其根数和干质量均显着高于初生根,而初生根生理性状逐渐占优势,其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次生根,且初生根数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生育阶段有针对性地调控二者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生育中后期初生根、次生根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初生根与次生根的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增加产量的关键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臧贺藏[2](2009)在《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根系性状聚类分析及初生根与次生根发育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省当前主栽的2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和分根移位等方式或方法,对小麦根系性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旨在阐明河南省主导小麦品种根系发育特征,揭示初生根与次生根生长发育差异,为合理利用良种,充分调节根系功能,实现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对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形态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对23个品种根系主要形态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根系类型可分为3类:根系发达型、根系比较发达型和根系欠发达型。根系发达型的特点是单株次生根数多,单株根体积和单株根干重大。(2)对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生理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类与评价了河南省主导小麦根系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23个小麦品种的根系可分为3种类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型、根系生理活性中等型和根系生理活性较弱型。本研究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中等型品种子粒产量最高。(3)明确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对6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研究表明,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在全生育期内,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生育前期,初生根数生长占优势,单株初生根干重和初生根根冠比较大;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次生根生长逐渐占优势,单株次生根干重和次生根根冠比逐渐增大;生育后期,主要以次生根生长为主。(4)明确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生理性状的差异研究指出,6个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生理性状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在全生育期内,次生根根系活性大于初生根根系活性;挑旗以前,次生根根中全氮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初生根,但挑旗之后,初生根根中全氮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占优势。(5)阐明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初生根数和次生根数、单株初生根干重和次生根干重、初生根根系活性和次生根根系活性、初生根和次生根根中全氮含量与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蹇家利,马瑞昆,贾秀领,鲁建立[3](1999)在《不同基因型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及生理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和管栽小麦试验分析,总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及根呼吸存在基因型差异。早中熟基因型初生根前期发育快,后期衰退也快;晚熟基因型则相反。但根量的多少并不直接影响产量。(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初生根与次生根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河南省当前主栽的2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和分根移位等方式或方法,对小麦根系性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旨在阐明河南省主导小麦品种根系发育特征,揭示初生根与次生根生长发育差异,为合理利用良种,充分调节根系功能,实现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对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形态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对23个品种根系主要形态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根系类型可分为3类:根系发达型、根系比较发达型和根系欠发达型。根系发达型的特点是单株次生根数多,单株根体积和单株根干重大。(2)对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生理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类与评价了河南省主导小麦根系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23个小麦品种的根系可分为3种类型:根系生理活性较强型、根系生理活性中等型和根系生理活性较弱型。本研究条件下,根系生理活性中等型品种子粒产量最高。(3)明确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对6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研究表明,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在全生育期内,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数量性状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生育前期,初生根数生长占优势,单株初生根干重和初生根根冠比较大;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次生根生长逐渐占优势,单株次生根干重和次生根根冠比逐渐增大;生育后期,主要以次生根生长为主。(4)明确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生理性状的差异研究指出,6个品种初生根与次生根生理性状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在全生育期内,次生根根系活性大于初生根根系活性;挑旗以前,次生根根中全氮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初生根,但挑旗之后,初生根根中全氮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占优势。(5)阐明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根系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初生根数和次生根数、单株初生根干重和次生根干重、初生根根系活性和次生根根系活性、初生根和次生根根中全氮含量与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达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生根与次生根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臧贺藏,王言景,张均,李丰,卢红芳.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2].臧贺藏.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根系性状聚类分析及初生根与次生根发育差异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3].蹇家利,马瑞昆,贾秀领,鲁建立.不同基因型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及生理差异[J].华北农学报.1999